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德国产业革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834年描述德国半家庭半工厂的油画(Alfred Rethel绘)
1844年德国铁路油画
1817-1870德国煤炭生产量 (千吨)
1847年德国大型木材厂

德国产业革命德国于19世纪出现的工业革命,当中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取代了以手工技艺为主的生产过程。德国产业革命共分三个时期:初期(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高速发展时期或称工业突破期(1848年革命后的50年代和60年代)和巩固时期或称工业革命高级阶段(Hochindustrialisierung,自从1871年德国统一至1914年)。

历史

[编辑]

革命初期

[编辑]

19世纪初期,德国的封建制度慢慢解体,经过普鲁士农奴制改革,农奴从田地释放出来,为近代工业企业提供了货币资本和自由的劳动力。行会制度的削弱减少对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限制,让他们容易从英国进口机器和招聘技工。这些有利的条件使20年代的手工业有了良好发展。纺织业开始利用机器。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1846年,关税同盟各邦中已经有313家纱厂和75万枚机械纺锭,而普鲁士的毛纺业中也有机械纺锭45万枚。手工生产在整个纺织业中仍占统治地位。

由于开始建立了使用焦煤的高炉和采用搅拌法炼铁等新技术,刺激了煤和铁的产量。同时,越来越多方面包括汽船及火车都使用蒸汽机。1846年,已经有1139台蒸汽机。1824年,第一艘汽轮在莱茵河上开航。1835年,第一条铁路把纽伦堡费尔伯特连结起来。1848年,全国铁路线长达2500公里。1843年,德国工厂工人上升至70万人。可是,德国的工业生产水平仍然落后于法国和英国。

高速发展时期

[编辑]

1848年后,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渐渐增强。期间的轻工业和重工业都迅速增长。工业棉花消费量和机器织布机各增加几倍。1861年,在制造机器的工厂内的工人总数接近10万,规模不下于英国的同类工厂。1850年至1870年,德国的蒸汽机的动力由26万匹马力增加至248万匹马力,煤产量由670万吨增加至3400万吨,铁产量由21万吨增加至139万吨,钢产量由6000吨增加至17万吨,铁路线长度由5822公里增长至18876公里。1870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上升到13.2%,超越了法国,成为了一个工业发达国家。

巩固时期

[编辑]

在德国尚未统一前,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极度不平衡。1871年,德意志统一,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遍及整个德国,并取得了领导地位。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