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福·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惠福·伍
Wilford Woodruff
第4任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总会会长英语President of the Church (LDS Church)
任期
1889年4月7日—1898年9月2日
前任约翰·泰来
继任朗卓·舒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十二使徒定额组会长英语President of the Quorum of the Twelve Apostles (LDS Church)
任期
1880年10月10日—1889年4月7日
前任约翰·泰来
继任朗卓·舒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十二使徒定额组英语Quorum of the Twelve Apostles (LDS Church)
任期
1839年4月26日—1889年4月7日
指定约瑟·斯密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使徒
任期
1839年4月26日—1898年9月2日
指定约瑟·斯密
个人资料
出生(1807-03-01)1807年3月1日
美国康乃狄克州法明顿
逝世1898年9月2日(1898岁—09—02)(91岁)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
墓地盐湖城墓园英语Salt Lake City Cemetery
40°46′33″N 111°51′45″W / 40.77592°N 111.86247°W / 40.77592; -111.86247 (Salt Lake City Cemetery)
配偶菲比·卡特
1837年结婚—1885年结束)

玛丽·杰克逊
1846年结婚—1848年离婚)

1878年复婚—1894年结束)
莎拉·艾利诺·布朗
1846年结婚—1846年离婚)

玛丽·巴顿
1846年结婚—1846年离婚)

玛丽·韦伯
1852年结婚—1852年结束)

克拉丽莎·哈迪
1852年结婚—1853年离婚)

艾玛·斯密1853年结婚)
莎拉·布朗1853年结婚)
莎拉·史达金1857年结婚)
尤朵拉·邓福德
1877年结婚—1879年离婚)
儿女34人
父母艾菲克·伍
比乌拉·伍
签名

老惠福·伍(英语:Wilford Woodruff Sr.,1807年3月1日—1898年9月2日),,旧译伍惠福,为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第4任总会会长英语President of the Church (LDS Church),也是第1任总会会长约瑟·斯密所召唤的使徒中最长寿者。

惠福·伍在年轻时接触了基督教复原主义的学说,加入了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并于俄亥俄州嘉德兰结识了约瑟·斯密[1][2]。他随后在密苏里州美国南部传教,与妻子菲比·卡特结婚后又前往新英格兰地区传教。1838年,惠福·伍接受召唤成为十二使徒定额组英语Quorum of the Twelve Apostles (LDS Church)的一员,并于1839年至1841年前往英国传教,带领一群英国归信者迁徙至伊利诺州纳府。而后惠福·伍迁居到内布拉斯加州冬季营英语Winter Quarters (North Omaha, Nebraska),负责照顾40个家庭,并在该处首次缔结了多重婚姻。惠福·伍是第一批前往盐湖谷先驱者,并协助其他教会成员后续迁移至盐湖城[3][4]

迁徙至盐湖城后,惠福·伍在犹他领地议会中工作,并大量参与社会与经济上的服务。1856年至1889年间,他担任教会历史专员与教会助理历史专员,并于1877年担任犹他州圣乔治圣殿圣殿会长英语Temple president,在其中首次为生者与死者执行恩道门英语Endowment (Mormonism)教仪。惠福·伍确立了圣殿教仪的标准化,并允许教会成员执行代替死者的教仪,也取消了教会的过继制度[5][6][7]

1889年,惠福·伍继任成为教会总会会长,当时美国政府正准备褫夺犹他领地居民的公民权,同时教会财产也受到充公的危机。1890年,惠福·伍发表了正式宣言一英语1890 Manifesto,终结了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一夫多妻制的实施,随后犹他州正式加入美国联邦成为一[8][9]

参考资料[编辑]

  1. ^ Alexander 1991,第21页.
  2. ^ Alexander 1991,第34-37页.
  3. ^ Alexander 1991,第103–104页.
  4. ^ Alexander 1991,第156–159页.
  5. ^ Alexander 1991,第162–163页.
  6. ^ Bennett 2010.
  7. ^ Mackley 2014,第220–221页.
  8. ^ Alexander 1991,第261–263页.
  9. ^ Cannon II, Kenneth L. Beyond the Manifesto: Polygamous Cohabitation among LDS General Authorities after 1890. Utah Historical Quarterly. 1978, 46 (1): 24–36 [2023-07-07]. JSTOR 45060569. doi:10.2307/4506056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