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爱丁堡广场渡轮码头

坐标22°17′00″N 114°09′39″E / 22.28324°N 114.16078°E / 22.28324; 114.16078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爱丁堡广场渡轮码头
Edinburgh Place Ferry Pier
爱丁堡广场码头
位置 香港中西区中环爱丁堡广场
特征
ID编号HP126
历史
设计师摩登流线型
启用1957年12月15日
关闭2006年11月12日
拆除2006年12月12日
坐标22°17′00″N 114°09′39″E / 22.28324°N 114.16078°E / 22.28324; 114.16078

爱丁堡广场渡轮码头(英语:Edinburgh Place Ferry Pier,1957年12月15日—2006年11月12日),简称爱丁堡广场码头,俗称旧中环天星码头旧天星码头是指香港中环爱丁堡广场一个已拆卸的渡轮码头。它所提供的服务已被中环码头(七号和八号)所取代。香港特区政府和部分香港人曾于2006年底争议码头的去留,尤其是爱丁堡广场码头钟楼的声音与实体保存部分。[1]

历史

[编辑]
1957年完工的天星码头及停车场
1971年的爱丁堡广场码头
爱丁堡广场码头入口通道
爱丁堡广场码头内的商店
爱丁堡广场码头收费区通道
爱丁堡广场码头阶级

中环天星码头随著多年来的填海工程,已多次搬迁。在1957年,因为中环填海的关系,天星码头和皇后码头被搬至现时位置。因为这是第二次搬迁,所以码头又可称为“第三代中环天星码头”。于1957年12月15日启用。[2]

设计

[编辑]

码头的设计以简朴实用为主,属摩登流线型建筑风格。码头主体建筑物的外形设计由当时政府工务局总建筑师邬励德及助理建筑师陈洪业负责。陈洪业设计外形,其上司则建议加上一个钟楼,令建筑物既简洁又高贵。它设有一个由比利时王子送赠给怡和洋行,再由怡和洋行转赠给天星的大钟,大钟的制造商 Thwaites & Reed英语Thwaites & Reed 亦曾设计英国伦敦的大笨钟。它是香港最后一个机械钟楼。大钟每15分钟报时一次,是香港所馀无几的旧式钟楼之一。至2006年尾拆卸前,码头及钟楼已沿用49年,曾是中环的著名地标之一。

天星小轮加价暴动

[编辑]

1966年,发生反对天星小轮加价暴动的事件,青年苏守忠曾于此天星码头的栏位进行绝食抗议[3]。该场示威独特之处,在于并不是意识形态使然,而是关注本土议题,挑战殖民施政的不合理,此后开启六、七十年代连串的其他抗争,被视为香港人本土意识出现的标记[4],因此,天星码头也被形容为“香港意识的摇篮”[5]

拆卸

[编辑]

受到2003年开始的中区填海第三期工程影响,码头于2006年11月12日作第三度搬迁至中环码头,并成为该码头的组成部分,被编到位于民光街民耀街交界的7号及8号码头。根据土木工程拓展署发表的计划,爱丁堡广场码头、钟楼、皇后码头大会堂码头的位置将会夷平作道路和商厦用途,并于11月新码头启用后拆除。

2006年12月6日立法会的书面答复中,时任民政事务局局长何志平指中环旧天星码头“并不是法定古迹或已评级的历史建筑,其文物价值不足以被考虑作原址保存”;另外表示土木工程拓展署会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以电子数码方式详细地保留整个码头的资料[6]

12月15日,清拆工程的有关部门在仍有部分市民及大学生表示反对,社会广泛关注,以及有人进行绝食抗议之下,即日向环保署申请噪音许可书[7],并获即日批准。工程即通宵拆卸钟楼,至翌晨8时45分,由趸船把钟楼上半部分移走。有消息指,钟楼可能被当作建筑废料被弃置于堆填区,令部分人士所期待的原个钟楼保留重置的愿望落空。

香港工会联合会陈婉娴批评,政府违背2002年在立法会的承诺,没有原址保留天星钟楼[8]民主党李永达批评,政府急急将已拆卸的钟楼送到填料库,是无诚意表现。[9]但有指拆卸实际上是政府去殖民化的行动一部分。

12月18日下午2时,环保团体地球之友成功联络工程承办商,表示可以免吊臂费用出让钟楼的石屎残骸,购买者只需自行安排趸船接收。但至傍晚时间,承办商突然改称要再考虑,土木工程拓展署则证实钟楼在拆卸过程中出现破损,已经送往填料库作为填料之用。[10]同日在立法会就天星钟楼的会议中,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常任秘书长刘吴惠兰表示,钟楼已经与其他建筑废料混在一起,无法还原,希望外界不要有遐想。[11]英国大笨钟制造商 Thwaites & Reed 的专家 Neil Wright 则在同一会议上表示,“如果(政府)容许重置,要钟楼再次运作并不是问题。……情况更差的钟我都维修过……”他表示,天星钟楼很独特,且极具价值,其运作模式跟伦敦的大笨钟一样,过去只见过两个跟天星钟楼相似的钟,认为钟楼是现代发展的象征。[12]

12月21日,有传媒报道,有政府高层私下向立法会议员表示,不想看见社会出现对立,影响政局稳定,所以若主流民意出现逆转,天星钟楼亦可能可以避免拆除的命运。[13]

拆卸图片

[编辑]

示威抗议

[编辑]
请愿者集会
请愿者示威

香港一些民间团体和自发的香港市民曾尝试阻止政府将之拆毁。据《南华早报》报道,2006年11月12日凌晨12时,钟楼在“最后的钟声”12响之后,随即把钟楼关灯,结束48年的服务;而集会人士高喊“保留”,表逹原地保留码头和钟楼的意愿。

12月12日,有十多名示威者走入天星码头地盘企图阻止工人清拆,外面亦有数十名市民声援示威者。当局长孙明扬与立法会议员商讨应否保留码头和钟楼时,警方在下午三时左右以武力清场,驱散集会的示威者,而地盘内的工人在同日继续清拆工程。现时仍有十多名市民绝食,要求政府立即停止清拆工程,原地保留码头建筑群,并让香港市民共同参与城市规划。其中一名绝食发起人王浩然认为,政府无诚意与市民沟通,漠视公众诉求。他又认为,钟楼是公众财产,政府应该向市民道歉,并且公布钟楼残骸的去向[14]

多个团体会在12月24日平安夜晚上8时在爱丁堡广场发起“盼望天星的圣诞”烛光集会,要求政府复修爱丁堡广场码头,并争取保留即将拆卸的皇后码头。对于香港市民的反抗行为,孙明扬指责示威者在政府五年内的谘询都一直保持沉默,但到拆卸时才走出来高呼反对。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舊中環天星碼頭曾有鐘樓奏「西敏鐘聲」 見證1966年九龍騷亂. [2023-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5). 
  2. ^ RTHK香港故事第19輯01:天船地車. [2013-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 
  3. ^ 张家伟(2000)“六七左派暴动的前奏”《香港六七暴动内情》,页11至22
  4. ^ Law, Wing Sang. 香港本土意識的前世今生. 文化研究@岭南. 2015-03 [2022-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9). 
  5. ^ 罗永生. 天星:香港意識的搖籃. 独立媒体. 2006-12-17 [2022-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0) (中文). 
  6. ^ 立法會十四題:歷史建築物的評定. 政府新闻处. 2006-12-06 [2020-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30). 
  7. ^ 香港独立媒体:极速拆毁钟楼之谜!政府犯法!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10-12.
  8. ^ 鐘樓殘骸作填料 政府籲勿有遐想. [2006-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9. ^ 议员:政府将天星钟楼送往填料库没诚意[失效链接]
  10. ^ [明报(12月19日)钟楼凿碎 遗骸疑散堆填区]
  11. ^ 天星钟楼日后重置要用新外壳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10-24.
  12. ^ [明报(12月19日)大笨钟专家:钟楼再运作不成问题]
  13. ^ 苹果日报(2006年12月21日) 拆局:皇后码头命运取决民意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年1月4日,.
  14. ^ 天星鐘樓殘骸 將當廢物處理. [2006-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