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扬北众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扬北众(日语:揚北衆あがきたしゅう Agakitashū)是从镰仓时代日本战国时代越后国北部割据的国人豪族势力。扬北是指阿贺野川(扬河)北岸地区(阿贺北地域日语阿賀北地域),因此又称为阿贺北众

概要[编辑]

根据出身,被分为小泉庄日语小泉庄(现今村上市一带)的秩父党日语秩父党奥山庄日语奥山庄(现今胎内市一带)的三浦党加地庄日语加地庄(现今新发田市一带)的佐佐木党白河庄(现今阿贺野市一带)的大见党日语大見党。在阿贺北地域,镰仓时代武藏国的秩父氏、相模国的三浦氏、近江国的佐佐木氏、伊豆国的大见氏等豪族作为庄园地头进入越后,各自管治自己的所领。他们的后裔渐渐强化地域支配,以各个领地名称为苗字的国人不断成长,于是被称为扬北众。秩父氏分为本庄氏日语本庄氏(宗家)、色部氏日语色部氏鲇川氏日语鮎川氏;三浦氏分为中条氏日语中条氏(宗家)、黑川氏日语黒川氏;佐佐木氏分为加地氏日语加地氏(宗家)、新发田氏日语新発田氏竹俣氏日语竹俣氏五十公野氏日语五十公野氏;大见氏分为安田氏日语安田氏(宗家)、水原氏日语水原氏下条氏日语下条氏垂水氏日语垂水氏是相模的河村氏日语河村氏被任命为曾是国衙领日语国衙領荒川保日语荒川保(现今关川村一带)地头而进入越后,于室町时代自称垂水氏。关于大川氏日语大川氏的详细情况不明,但被认为是土豪出身。

因为从镰仓时代开始就管治当地,独立性非常强。与在日本南北朝时代后支配越后的守护上杉氏守护代长尾氏对立,于是成为室町时代至日本战国时代中期令越后政情不稳的要因之一。在上杉定实的养子问题(天文之乱)中,支持定实的中条藤资与反对定实的本庄房长色部胜长鲇川清长连合军争斗,于是亦令扬北众分裂,独立性开始衰退。不久后,在长尾氏成长为战国大名时,被整合到长尾氏家臣团中。不过即使在上杉家臣团中,仍有独特存在感和强大军事力,根据军役帐等记录,扬北众大约占有上杉军全部兵力的3成。特别是在第4次川中岛之战中,因为表现活跃,色部胜长、安田长秀、中条藤资、垂水源二郎(荒川长实)等4名武将被上杉谦信赏赐血染之感状日语血染めの感状

在降服于长尾氏(上杉氏)后,亦有如本庄繁长新发田重家五十公野信宗等与主家对峙,本庄氏被允许返回上杉家,而新发田氏和五十公野氏则被消灭。多数族人跟随主家移封(会津米泽),离开当地并仕于米泽藩。其中本庄氏、色部氏、中条氏、竹俣氏在藩内的家格中,地位最高,属于侍组分领家,许多后人都担任家老等重职,成为藩政中枢。垂水氏在江户时代前期成为本多政重的家臣,仕于加贺藩

另外,关于从室町时代就领有白河庄的山浦氏日语山浦氏山浦景国等。居城是笹冈城日语笹岡城)和千坂氏日语千坂氏千坂景亲等。居城是钵盛城日语鉢盛城),因为山浦氏是越后守护上杉家的庶流,而千坂氏原本是犬悬上杉家的第一家臣(一说是犬悬上杉家庶流),两家在来到越后时,作为越后守护上杉家的四家老家之一,与长尾氏是同等的家柄日语家柄,不被包括在扬北众内。

主要氏族[编辑]

相关条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