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李丰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丰楙
性别
出生 (1947-08-10) 1947年8月10日77岁)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南县北港区口湖乡
国籍 中华民国
学历
经历
    • 国立政治大学华人宗教研究中心讲座教授
中央研究院院士
(人文及社会科学组,2022年第33届)

李丰楙(1947年8月10日),台湾宗教学者、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国立政治大学宗教研究所讲座教授[1],于2015年七月退休[2]。专长为道教文学、中国道教思想、台湾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华人宗教,提出了东方“常与非常”的概念,也是少数同时具有道士资格的国立大学教授。[3]

生平

[编辑]

李丰楙是台湾云林县人,属于福佬客。他受汉学大师王梦鸥启发和鼓励,投入道教科仪的研究,王梦鸥为阐释礼记之一代宗师,而礼记中的祭法与台湾民间祭祀关系密切,嘱咐李丰楙去做道教与中国文学关系的研究,不能只靠历史文献与经典,更应了解其中的历史脉络与实务实践。李丰楙于深入道教文化研究过程,发现道教书上只载明经文,对仪式少有细节纪录,而在田野调查中,若非入门弟子,就无法获得珍贵的行内资料去验证经典。李丰楙随后至基隆广远坛,拜李松溪道长为师,传授道教符箓中的“二十八星将宿”,入门成为一名真正的道士[4]。身为学者与道士,问的问题便能更深入,发现书中未曾有的新题材,加上田野访谈其他道士,更能了解仪式背后的宗教义理,及其底下蕴合的人生哲理。对于庙宇传统文化保存,李丰楙推崇大龙峒保安宫三峡祖师庙,大龙峒保安宫墙面的画即出自于潘丽水等名家之手,相对于大龙峒保安宫的传统的民俗艺术,三峡祖师庙展现的便倾向现代风格,充分展现幕后推手李梅树等现代台湾学院画家的投入[5]

理论

[编辑]

常与非常

[编辑]

探索在传统文化影响下,对台湾民间礼俗中之生死关怀提出解释,阐述台湾社会底层的宗教文化生命终极观,以及因应导异为常之宗教需求。华人文化之中,透过修炼追求不朽生命观之内在运作逻辑,相信唯有“非常”的生命,方能突破“常”的生命限制。[6]。此等常与非常的关系,如同八卦阴阳图,不存在严格的畛域,而是相互蕴含的关系[7]

著作

[编辑]

学位论文

[编辑]
  • 《翁方纲及其诗论》,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1974 年,台湾。
  • 《魏晋南北朝文士与道教之关系》,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论文,1978 年,台湾[8]

期刊论文

[编辑]
  • 《魏晋老子神话与神仙道教之关系》 : 《中华学苑》21 期,页183-204 , 1978 年 6 月。
  • 《山海经灵异动物之研究》 : 《中华学苑》24/25 期,页 1-25,1981 年 9 月。
  • 《不死的探求--从变化神话到神仙变化传说》:《中外文学》15 卷 5 期,页 36-57,1986 年 10 月。
  • 《道藏所收早期道书的瘟疫观--以女青鬼律及洞渊神咒经系为主》:《中国文哲研究集刊》3 期,页 417-454,1993 年 3 月。
  • 《西王母五女传说形成及其演变--西王母研究之一》 :《东方宗教研究》,1 期页 67-88,1987 年 9 月。
  • 《镇澜宫建醮科仪之探讨》 :《民俗曲艺》,58 期,页 23-45, 1989 年 3 月。
  • 《洞渊神咒经的神魔观及其克治说》 : 《东方宗教》,新 2期,。页 133-155 ,1991 年 10 月。
  • 《东港王船和瘟与送王习俗之研究》 :《东方宗教研究》,新 3期,页 229-265 ,1993 年 10 月。
  • 《迎王与送王:头人与社民的仪式表演—以屏东东港、台南西港为主的考察》 : 《民俗曲艺》,129 期,页 1-42 , 2001 年 1 月。。
  • 《经脉与人脉:道教在教义与实践中的宗教威信》 : 《台湾宗教研究》(林美容主编),4 卷,2 期,页 11-55,2005 年 9 月[8]

专书

[编辑]
  • 从圣教到道教:马华社会的节俗、信仰与文化 :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 2018年
  • 土地神信仰的跨国比较研究:历史、族群、节庆与文化遗产  : 桂冠出版, 2018年
  • 山海经图鉴 : 大块文化 , 2017年
  • 丹道实践-近代人文与科技相遇的养生文化 : 政大出版社 , 2013年
  • 山海经:神话的故乡 : 时报出版 , 2012年
  • 《文学、文化与世变》 :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 2002年[2]

参考资料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