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奈乌斯·马奇乌斯·科利奥兰纳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科利奥兰纳斯
出生约前527年
逝世约前488年
效命罗马
参与战争雷吉拉斯湖会战、科瑞欧利战争
加斯巴·兰迪英语Gaspare Landi《在科利奥兰纳斯脚下的维多妮亚英语Veturia

格奈乌斯(或盖乌斯)·马奇乌斯·科利奥兰纳斯拉丁语Gnaeus (or Gaius) Marcius Coriolanus;约前527年—约前488年),又译马修斯·科瑞欧拉努斯,罗马将领、元老院领导人。原名格奈乌斯·马奇乌斯。他因在科瑞欧利战争表现英勇,被冠上尊号“科利奥兰纳斯”,意思是征服科瑞欧利的人。他四处讨伐邻近城邦,反而引起罗马内乱,因而遭到放逐,结果在求助敌国时被杀。[1]

在之后的古代时间里,科利奥兰纳斯被普遍接受为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李维普鲁塔克哈利卡纳苏斯的戴欧尼修斯等著名历史学家都曾一致地复述科利奥兰纳斯的生平故事。但比较近代的学术研究指出,科利奥兰纳斯是否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有值得争议之处。流传下来的描述可能完全是传说,或至少,当中的部分内容,以及事件的发生时间,都看来不太准确,值得商榷。

普鲁塔克描述,科利奥兰纳斯的祖先,包括了著名贵族肯索里努斯,甚至早期的罗马国王。

格奈乌斯·马奇乌斯·科利奥兰纳斯是沙士比亚悲剧作品《科利奥兰纳斯》的主人翁。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作品建基于他的故事,当中包括贝多芬科里奥兰序曲(不是以沙士比亚的戏剧作为蓝本,而是根据约瑟夫·冯·科林的剧作来创作的)。

传记的共识部分[编辑]

科利奥兰纳斯的母亲恳求儿子不要围困罗马

名字[编辑]

传统上,科利奥兰纳斯的名字是格奈乌斯;这个名字由历史学家李维及其后的拉丁作家所使用。但另一方面,希腊作家哈利卡纳苏斯称他为盖乌斯,此名字 由普鲁塔克以及之后的莎士比亚所使用。奥吉尔提出哈利卡纳苏斯之所以使用了盖乌斯这个名字,可能是因为他跟随了的编年史学家李锡尼·马塞尔.[2]

科瑞欧利包围战[编辑]

科利奥兰纳斯仍是年轻人的时候,已成名于公元前493年罗马对沃尔西人城镇科瑞欧利的包围战。当时,他加入了罗马执政官Postumus Cominius的军队。战争期间,正当罗马人集中于包围战时,一群由Antium过来的沃尔西士兵到达,并攻击罗马人,同时,科瑞欧利的沃尔西士兵亦展开突击。马薜思注意到沃尔西人的突击,迅速集结了一小队罗马军士,反击从科瑞欧利出击的沃尔西人。马其乌斯不单止击退了敌人,而且猛冲并穿过城门,然后纵火焚烧与城墙毗邻的几间房屋。科瑞欧利的居民因此喊叫起来,整个沃尔西军队随后就丧失了士气,被罗马人打败了。城镇被攻占,马薜思亦因此获得了罗马姓氏"科利奥兰纳斯"。[3]

冲突与放逐[编辑]

公元前491年,即科利奥兰纳斯打赢了沃尔西人的两年后,罗马仍在努力恢复短缺中的谷物供应。由于大量谷物成功从西西里入口,元老院为此展开了谷物应该如何分配给平民的办论。科利奥兰纳斯提倡,谷物应该给予,于公元前494年第一次平民撤离运动中,没有参与护民政治改革的罗民人民。[4]

元老院认为科利奥兰纳斯的提议太过严格残酷,民众亦因为这项提议而激动愤怒起来,护民官为此安排了审讯科利奥兰纳斯。元老们为他争取无罪判决,或至少是宽大处理的判决。不过,科利奥兰纳斯拒绝出席审讯,他结果被宣判有罪。[5]

叛变并逃往沃尔西[编辑]

科利奥兰纳斯于放逐期间逃离到沃尔西,他获得沃尔西人友善地接纳和对待,并且被安排隶属于沃尔西人的领袖阿提乌斯‧图卢斯‧奥菲迪乌斯[5]

现代学术研究提出的质疑[编辑]

文化影响[编辑]

科利奥兰纳斯是莎士比亚最后一部“罗马剧作”。

参考文献[编辑]

  1. ^ 普鲁塔克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一)> 中文版 P.396起
  2. ^ Ogilvie, R.M. A Commentary on Livy, Books 1–5.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65: 319. 
  3. ^ Livy, Ab urbe condita, 2.33
  4. ^ Livy, Ab urbe condita, 2.34
  5. ^ 5.0 5.1 Livy, Ab urbe condita, 2.35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