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寄生子母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图为“槲寄生S2型教练机”

槲寄生子母机(德语:Mistelschlepp),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上纳粹德国空军的一种改造飞机。它是一种寄生机,这也是其绰号“槲寄生”的由来,是为了攻击在二战末期兵临城下的盟军军舰等军事目标。套用这个计画的中一名支持者勒克斯中尉的话“以一架飞机换一艘军舰是值得,但要飞行员安全没事,这是槲寄生子母机的存在意义。”到二战结束时总共有大约250架,然而其战果少得可怜,究其原因:

  • 由于这两架飞机互成累赘,槲寄生子母机的速度和机动性大减,成为盟军战斗机和防空高射炮容易瞄准开火的目标
  • 由其放出的下方飞机又命中率不似预期,因为对飞行员而言要在最正确时机按分离发射钮而把下方满载炸药的飞机(已被改造成大型穿甲弹)不易,太早或太迟放出都会射不中目标
  • 二战末期,德国飞机的维修保养状况每放愈下,尤其像槲寄生子母机这样复杂的武器,造成故障不断

简介[编辑]

槲寄生1型,它其实是一发巨型反装甲弹

槲寄生子母机原本的研究目的不是作为攻击武器,而是作为一种运兵载具。原本是预备把一架单发动机的Bf 109战斗机和一架坐著伞兵进行机降的DFS 230滑翔机上下结合,其中滑翔机在下,战斗机在上。那架在上的战斗机有飞行员,飞行员把战斗机开动,整架子母机起飞后飞到要进攻的目标附近,连接双方的支柱会被引爆炸毁,然后载著伞兵的DFS 230滑翔机继续飞向目标进行机降,飞行员则驾驶战斗机飞走。

但在1943年后,纳粹德军已改为守势,伞兵都被当成普通步兵,机降作战不会出现了;而盟军的反攻随时都会出现,尤其是有大型军舰的美英盟军。这时甚至有人把Ju 88轰炸机进行改造,把其机头驾驶舱换成一个高爆反坦克弹弹头,估计这样的巨型反装甲弹可以一发击沉一艘重巡洋舰。

由于这样的Ju 88轰炸机所承受的重量会比之前重得多,所以机轮都要换成较宽的以免爆胎。飞行员得需要地勤人员拿来一条5米长的梯子才能上、下机;而起飞和飞行时上、下两台飞机的发动机都是开动的,有一条输油管由下方Ju 88的右侧油箱输油至上方战斗机的可弃式副油箱。在上方的飞行员透过一套机械装置,使其控制杆能令上、下两台飞机的翼面做出相同的动作。一旦找到目标(例如一艘盟军军舰),飞行员瞄准目标再按钮,这样下方的轰炸机翼面会被锁住而不再移动,连接上下支柱的小炸药包会被引爆两使两机分离。轰炸机继续飞向目标,战斗机立即飞回基地。因为要减重的原因,上方战斗机的机枪和机炮以至弹药都已被拿走,无线电机也已被拿走。

特别为槲寄生子母机而成立的KG101联队除了拥有攻击型槲寄生子母机,还有相关的教练机。教练机的下方轰炸机机头驾驶舱里有担任教官的飞行员,学员则在上方战斗机驾驶舱里。

型号[编辑]

理论上任何大小尺寸是1比3的飞机组合都可以改造成为槲寄生子母机,而然实际上根据不同的飞机组合,槲寄生子母机可被分为:

  • 槲寄生1型:Bf 109F-4及Ju 88A-4
  • 槲寄生S1型:教练机
  • 槲寄生2型:Fw 190A-8及Ju 88G-1
  • 槲寄生S2型:教练机
  • 槲寄生3A型:Fw 190A-8及Ju 88A-4
  • 槲寄生3B型:Fw 190A-8及Ju 88H-4
  • 槲寄生3C型:Fw 190F-8及Ju 88G-10
  • 槲寄生S3A型:教练机

实战[编辑]

经过一连串的测试和训练后,成立了KG101联队和KG200联队两个槲寄生子母机联队。

西线[编辑]

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发动诺曼第战役攻回法国。6月14日晚上,KG101联队的一架槲寄生1型子母机(Bf 109F-4及Ju 88A-4)起飞去攻击美英军舰,但被加拿大空军的一架蚊式夜间战斗机击落。那名加拿大飞行员报告“我见到有一架载著一发V-1飞弹的Ju 88轰炸机”。

6月24日晚上,12架槲寄生1型在一架Ju 88轰炸机引领和一队战斗机护航之下,飞向停泊在塞纳河上的英国军舰,但被地面德军防空炮兵误以为是敌机,于是开火。这些被误击的槲寄生子母机只能放弃下方的轰炸机,自己驾驶上方的战斗机逃命。当晚祇有一架作为高爆弹的Ju88在英国护卫舰尼斯号身旁爆炸。虽然未被炸中,但尼斯号的右侧船身受到破坏,锅炉舱的蒸汽管爆裂,发电机失去动力而令全舰停电,造成了9人死亡、27人受伤。此次攻击令英国人发现“德军有一种复合飞机,俱有威力强大的炸弹,但却是战斗机和高射炮的绝佳目标”。

8月10日晚上,1架槲寄生子母机由于飞错方向,到达英国上空。飞行员发现后放弃下方轰炸机,自己驾驶战斗机飞回德军基地。结果这架轰炸机在英国汉普郡一处农田坠毁并造成一个大坑,当时还被当成是陨石坑。9月1日,又有2架槲寄生子母机又因此在英国造成两个大坑。

随著美英盟军逐渐逼近荷兰安特卫普港,槲寄生部队又有新任务,就是“破坏盟军渡河地点、装甲部队和通讯中心”。9月27日晚上,4架槲寄生1型和8架Ju 88轰炸机奉命轰炸荷兰奈梅亨雅尔河大桥,但最后因为机械故障等原因而祇有2架槲寄生向大桥投下Ju 88高爆弹,但没击中。

之后,槲寄生部队被改编成KG66联队第3大队,其下有3个中队:

  • 第7中队是侦察
  • 第8中队是作战
  • 第9中队是训练

当中总共有15架槲寄生1型,但祇有10架可用。

10月3日晚上,又要攻击奈梅亨地区的桥梁。但当晚天气不好,由一架Bf 109指引之下,5架槲寄生起飞,但有3架之后撞山坠毁。10月26日晚上,槲寄生部队又出动去炸水坝,该次又失去了2架槲寄生,而战果不详。

东线[编辑]

东线的槲寄生主要是KG200联队第2大队,其基地在布尔格,在1945年3月,其装备是:

  • 6架槲寄生1型
  • 8架槲寄生3A型
  • 9架轰炸机(型号不详)
  • 3架作为后备的槲寄生(型号不详)
  • 1架侦察机(型号不详)

这支部队如同二战末期其他德国空军部队一样,隐藏在森林的树影之下,跑道是森林旁边的黄泥路。

1945年3月1日,这支部队原定对华沙等地的铁路桥发动攻击以阻止苏联红军进攻东普鲁士,但当晚下著雨而要延迟,到第二天早晨雨停后又竟然有美军P-51野马机飞来,这是美国陆航第357大队的野马机群,尽管所有东西都已隐藏起来,但仍有10架槲寄生子母机被发现而跟著被催毁,出击计划被迫取消。

3月8日,4架槲寄生和数架Ju 88轰炸机一起出击,目标是苏联红军在戈里茨的浮桥和渡口,Ju 88轰炸机负责轰炸防空阵地为槲寄生开路,槲寄生负责攻击一南一北两座浮桥,但4发投下的Ju 88穿甲弹无一命中目标,当时在现场的苏军名将催可夫认为“我知这是德军有自动驾驶仪的无人机,这是秘密武器,但用如此昂贵的武器攻击我军是浪费,祇要能阻止我军渡过奥德河,德军会用任何武器”。

第二日(3月9日),德军原定又会用槲寄生催毁苏军过河的桥梁,但由于天气又不好而要取消。

3月31日早上6时30分,KG200的6架槲寄生1型起飞去攻击铁路桥,但其中有3架因为机械故障要提早放出Ju 88穿甲弹,这样除了在地上的田野造成大弹坑之外就算是攻击失败,其馀3架之后攻击,最终炸毁了该铁路桥。

二战后向美军投降的槲寄生S2教练机

这时候又有新的槲寄生联队也就是KG30联队第1和第2大队成立,该部队装备了56架采用Fw 190的槲寄生,4月6日,第1大队第一次出动去攻击奥德河大穚以阻止苏军进攻德国东部,第二日(4月7日),KG30联队第2大队在贝里明德的机场准备起飞去攻击维斯雅河大桥和在塔尔诺夫的苏军指挥部,但突然出现美军P-51野马机群和大批轰炸机,这次空袭造成30架飞机被毁而其中有4架槲寄生,跑道被破坏,结果攻击延迟至当日晚上23时,但出击的槲寄生竟然出现各种故障,祗有一架槲寄生能顺利起飞,正当飞行员对准目标(维斯雅河大桥)按发射钮时发现故障不能分离发射,飞行员前后总共试了3次才能成功,但也因此不能确认目标是否已被命中。

之后,德军槲寄生子母机部队仍对苏军渡河的桥梁发动过多次空袭,但面对苏军战斗机和防空炮火仍是败多胜少,直至5月7日,德国正式向同盟国投降,槲寄生部队大多向西线美英盟军投降,槲寄生子母机也因此大多被英美拿走到各大博物馆。

参考文献[编辑]

  • 兵器杂志,2019年4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