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欧特克·克提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欧特克·克提卡(波兰语:Wojciech Kurtyka,1947 年 7 月 25 日出生),生于波兰克沃兹科附近的斯克辛卡,波兰著名的登山家和攀岩家,是阿尔卑斯式攀登的先驱者。

1985 年,他攀登了加舒尔布鲁木 IV峰 的“闪耀之壁”,杂志《攀登》赞誉这条路线为20世纪登山界的最大成就。2016 年,他获得了金冰斧奖的终身成就奖。

成就[编辑]

巨魔壁
加舒布鲁姆 IV峰的“闪耀之壁”

他在波兰攀登了很多艰难的攀登——在峭壁上进行自由攀登和徒手独攀。在㙮特拉山脉,他完攀了多次首次自由攀登,以及冬季首攀,并创造了多条冬攀路线。

1973年初,克提卡在挪威完成了巨魔壁(Troll Wall)的首次的冬季攀登,这是当时欧洲大陆上最高的垂直悬崖(波兰队有 4 人,请参见下方的攀登列表),并开始在国际享有盛誉。 1972 年,他开始在亚洲最高山脉群 (Greater Ranges)攀登 ,完成了一次鲜为人知,他却看来非常重要的攀登——以轻量化的阿尔卑斯式攀登,首攀兴都库什山脉阿彻奇奥奇峰北壁。1974年,他开始在喜马拉雅山脉攀登。1974年和1976年,分别参与了两次国家级的波兰攀登远征后,他逐渐转向轻量化的远征。

他的队伍均由世界知名的喜马拉雅登山者组成,其中包括艾利克斯·麦金泰尔(1977,1978,1980,1981),捷西·库库奇卡 (1981,1983,1984),道格.史考特 (1993,南迦帕尔巴特峰 ),埃哈德·罗瑞坦 (1988), 1990, 1991, 1997), 莱茵霍尔德·梅斯纳尔 (1982, 卓奥友峰尝试冬攀), Yasushi Yamanoi (2000, 2001, 尝试攀K2和托克峰)。

他坚持,即使在最困难的岩壁和最高的山峰上,也要使用最少的装备,这攀登哲学被他称为“山之道”(path of the mountain)。[1]

1985 年,克提卡和罗伯特·萧尔 (奥地利)攀登加舒尔布鲁木IV峰的西壁,亦称“闪耀之壁”(Shining Wall)。杂志《攀登》选这路线为二十世纪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十大攀登(包括攀岩、抱石等 )。[2]

克提卡除了是一名登山家,也是一名作家,曾以波兰语和英语发表不同的攀岩文章。波兰当地有一分级自由攀登难度的攀登难度等级系统,也是由克提卡发明的(约在 1980 年)。这个系统采用了一个开放式的等级制,并被称为“克提卡等级”(Kurtyka Scale),或称为“克拉科夫等级”(Krakowska Scale)。[2]

2016年,他获得了金冰斧奖的终身成就奖。[3]

记录[编辑]

岩攀[编辑]

  • 波兰峭壁,难度最高达 8a、8a+ 的新路线。
  • 1993 年,7c+ 路线的徒手独攀——事实上可能是波兰最困难的徒手独攀。

八千尺以上的高峰[编辑]

  1. 1980年 — 道拉吉里峰,东壁,新路线,阿尔卑斯式攀登(未登顶),与何内.格里尼(瑞士)、艾利克斯·麦金泰尔 和卢德维克.维尔辛斯基 (波兰)同攀
  2. 1982年 — 布罗德峰,标准路线,阿尔卑斯式攀登,与捷西·库库奇卡同攀
  3. 1983年 — 加舒尔布鲁木I峰加舒尔布鲁木II峰 - 两条新路线,阿尔卑斯式攀登,与捷西·库库奇卡同攀(波兰的艾利克斯·麦金泰尔纪念远征
  4. 1984 年 — 布罗德峰 ,北峰(新路线)、中峰和主峰,阿尔卑斯式攀登,与捷西·库库奇卡同攀,三连峰纵走
  5. 1990年 — 卓奥友峰,西南壁,新路线,阿尔卑斯式攀登,与埃哈德·罗瑞坦和尚.托莱同攀
  6. 1990年 — 希夏邦马峰,中央峰顶海至海拔8008钱验,南壁,新路线,阿尔卑斯式攀登,与埃哈德·罗瑞坦和尚.托莱同攀

参考资料[编辑]

  1. ^ The Path of the Mountain, Alpinism, 1986, see: articles
  2. ^ 2.0 2.1 Gregory Crouch, The Great Ascents. Climbing's top achievements of the century (sub-chapter G IV, 1985), Climbing, Millennium Special Issue, No. 192, March 15, 2000, p. 84 (whole article pp. 78-87)
  3. ^ Piolets d'Or 2016: Wojciech Kurtyka to receive Piolet d'Or Carrière and the 'big list' of elite alpinism. [2022-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