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法罗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法罗人
Føroyingar法罗语
身穿传统服饰的法罗学生
总人口
约 70,000
分布地区
 法罗群岛≈50,000[1]
 丹麦21,687[2]
 挪威1,981[3]
 冰岛500
语言
法罗语
与法罗语相关的语言包含:冰岛语挪威语丹麦语,以及小部分的日耳曼语族;同时,它也受到部分爱尔兰语的影响。
宗教信仰
主要为路德教派
历史上也曾信仰过古代的北欧斯堪地那维亚信仰及凯尔特基督教(─1000)及天主教(1000~1538)
相关族群
冰岛人挪威人丹麦人英格兰人昔德兰人、奥克尼人、爱尔兰人苏格兰人瑞典人
及其他日耳曼人凯尔特人

法罗人法罗语Føroyingar)为法罗群岛上的主要族群,是日耳曼人的支系之一[4]盖尔人诺尔斯人的混血;从遗传上来看,他们被认为是同质性相当高的民族,以信仰基督教中的路德教派为最多,大多数法罗人都居住在欧洲北海的法罗群岛上。

目前的法罗群岛是隶属于丹麦的自治领,故法罗人在国籍上也算作是丹麦公民,但自1990年代以来,也不乏独立的呼声。过去的法罗人以渔业畜牧业(养羊)维生,由于濒临海洋,发展出了相当出色的海洋文化,最为人熟知的便是他们的捕鲸活动。除此之外,法罗人也具有独特的音乐文化,近年来盛大而多元的音乐节也为法罗文化带来崭新的样貌。[5]

民族分布、人口、语言与文字

[编辑]

民族分布

[编辑]

法罗人主要居住在法罗群岛,而有少部分生活在冰岛挪威等其他邻国。在法罗群岛上的法罗人,有约20,000人居住在最大岛斯特勒姆岛的首府托尔斯港,第二大岛东岛则有约10,000人居住,其馀则主要散居在沃格岛苏德岛桑岛博罗伊岛等,其他分散的小岛也有多则600人、少则不及10人居住。

法罗群岛位置图(圆圈处)

人口

[编辑]

法罗人总人口数约有70,000人,其分布状况如下:

法罗人大部分皆是丹麦国民。根据2011年的人口调查,有10%的法罗人并非出生在法罗群岛,不过,在这之中仅有3%的人在丹麦王国领土之外出生。此外,调查也显示,15岁以上的法罗人当中,有6.5%的人并非以法罗语作为母语,也有33%的人完全无法理解法罗语。[6]

法罗群岛上的法罗人有相当大的移出人口,尤其是在20岁至35岁的年龄区间,通常会为了追求更高品质的教育而出国留学;他们也往往在学业结束后回到法罗群岛。然而,近几年来,回到岛上的比率已经降至50%以下。[7]

语言及文字

[编辑]

法罗语是法罗人主要使用、法罗群岛的官方语言,在当地与丹麦语的地位相等;在法罗群岛上约有48,000人使用法罗语,而在全世界所有国家中,法罗语的使用者约有60,000人[8]。不过,大多数的法罗人能够容易地理解北欧语言,同时,他们也广泛使用英语[9]

法罗语根基于古诺尔斯语发展而成,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北日耳曼语支西斯堪地那维亚语组;它与冰岛语的关系非常接近,在对话上虽然难以互相理解,但在书面语言及文法组成上,两者十分相似。法罗语的文法属于屈折语,具有三种语法性别,以及四种语义格主格宾格与格属格

在书面语言上,法罗语使用拉丁字母拼写,其字母如下:

大写字母
A Á B D Ð E F G H I Í J K L M N O Ó P R S T U Ú V Y Ý Æ Ø
小写字母
a á b d ð e f g h i í j k l m n o ó p r s t u ú v y ý æ ø

地理环境

[编辑]
法罗群岛地图

法罗群岛位居于北大西洋挪威海中间,居于挪威冰岛之间,主要由18个岛屿组成,加上数个无人居住的无人岛,其地理座标为62°00′N 06°47′W / 62.000°N 6.783°W / 62.000; -6.783。在丹麦语中,“Færøerne”被认为是来自古诺尔斯语中的“羊(fær)”,而字根“øerne”则被认为是丹麦语“岛屿(ø)”的复数格,因此“Færøerne”可以被理解为“羊的群岛”[10][11]

法罗群岛的总面积达1399平方公里(545.3平方英里),南北长113公里(70英里)、东西宽75公里(47英里),其长相大概就像是箭头一样。法罗群岛海岸线总长达1100公里(687英里),距离海洋不超过5英里(3英里)。最高的山斯莱塔拉山海拔高882公尺(2883英尺),而岛屿的平均海拔高度则为300公尺(982英尺)[9]

位于东岛的小镇Skipanes

法罗群岛为火山岛,以古老的玄武岩为主,是古近纪Thulean高原的一部分。岛的地形整体而言崎岖、多石壁,海岸也多为悬崖地形,为海鸟提供了良好的筑巢空间[12]

法罗群岛的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但因为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所以全年温度不会低于零度,冬季并不严寒。只是常年大风、大雨,每年平均260个降雨日,其馀则多见阴天。由于濒临北大西洋,丰富的海洋资源也成为法罗人的经济生产来源,渔业是他们生产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块。

历史沿革

[编辑]
Færeyinga saga英语Færeyinga saga》里,使用索尔的槌子反抗基督教旧教Tróndur í Gøtu英语Tróndur í Gøtu

早期历史

[编辑]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显示,早在公元300年左右的时间,法罗群岛就已经有人们居住的痕迹,但对于他们的研究尚未明朗[13]

在六、七世纪时,有一群爱尔兰僧侣来到法罗群岛,被认为是最初移入法罗群岛的一群人。而后,大约在九世纪维京时代时,维京人便来到了法罗群岛,他们多半是从挪威逃难而来,并在现今的托尔斯港建立起议会(Løgting)、法院,在斯堪地那维亚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14][15]。这段时期的历史,可以从萨迦故事《Færeyinga saga》中略知一二;不过,它的可信度仍有待后世证实。

1035年,法罗群岛正式成为了中世纪挪威王国的属地。

近代:十四世纪后至二战

[编辑]

十四世纪时,由于卡尔马联盟的建立,法罗群岛与挪威一同并入了丹麦的管辖内,直到1524年成立丹麦-挪威联合王国1524年,流亡中的克里斯蒂安二世一度要将法罗群岛和冰岛割让给英国,作为借贷的筹码,但最终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拒绝了这项提议[13]

在这段时间里,法罗群岛几乎完全受到丹麦的统治,除了贸易受到监督、市场交易被丹麦皇室垄断以外[16],也被保护著免去海盗的侵扰[15]。然而,由于距离丹麦、挪威都仍有段距离,法罗人依然保有自身独特的语言、文化,有别于其他北欧国家[17]

法罗独立运动代表人物 Jóannes Patursson英语Jóannes Patursson的肖像邮票

19世纪时,法罗群岛面临了巨大的改变。1816年时,全体议会(Løgting)被废止,直到1852年才被重建,改为谘询机构,但法罗群岛也就成为了丹麦的海外郡;1849年,丹麦赋予法罗人两个众议院(Rigsdag)。1856年,针对法罗群岛的贸易垄断政策(Royal Trade Monopoly)宣告终止,很快地促成了法罗人对外贸易的发展,搭配著大规模捕捞的渔业活动开始兴盛,成为了此地主要的经济来源,法罗人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开始上升,人口逐渐增加。这段时间里,开始有了法罗独立运动英语Faroese_independence_movement的呼声,最初以争取在学校、教堂、媒体及文学中使用法罗语为开端[13][15][18]

延续著19世纪所发展出的民族意识,在1906年法罗人有了自己的两个政党:联盟党(Sambandsflokkurin)及自治党英语New Self-Government(Sjálvstýrisflokkurin,后更名为Nýtt Sjálvstýri)。在丹麦读书的学生在独立运动里扮演重要的角色。1919年,学生设计而成的法罗群岛旗帜正式诞生。1938年,对于法罗语的限制解除,在学校、教堂可以自由的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纳粹德国占领了丹麦,为防止其侵略,英国发动了“瓦伦泰行动(Operation Valentine)”,抢先一步占领了法罗群岛,并将其作为防堵德国侵略的前哨站,直到1945年英国军队撤出法罗群岛。在这段时间里,法罗群岛旗帜作为船只出航的标示物,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并且被英国政府当局所承认;然而,仍有将近200位法罗渔夫因战争而在海上丧命,在托尔斯港的市政公园也为这些不幸失去性命的法罗人建立了纪念碑[19]

现代:二战以后

[编辑]

二战以后,因著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的觉醒,法罗人依旧不乏争取独立的呼声。1946年,一个小型的独立公投被举办,但最终投票结果显示,多数的议会成员仍然决定续留丹麦的统治之下。为了回应争取自治、独立的声音,1948年丹麦通过了地方自治法案(Home Rule Act),正式决议让法罗群岛成为丹麦辖下的自治领地,这项法案使得法罗群岛掌握大部分的内政自治权力,并将军队、货币等交由丹麦掌握。除此之外,2005年所签署的《接管法》(Takeover Act),则是延续了1948年通过的自治法案,更加扩张了法罗人的自治权[20]

社会、家庭与婚姻

[编辑]

政治概况

[编辑]
位于托尔斯港的法罗政府

现在的法罗人,虽然大多在丹麦的统治之下,但仍自1948年以来,在法罗群岛处于高度自治的状况。不过,法罗群岛并没有加入欧盟,相关的贸易规范,则是另立条约执行。

法罗人拥有自己的议会、政府,政府的领袖被称为“Løgmaður”,内阁成员则被称作“landsstýrismaður”(男性)、“landsstýriskvinna”(女性)。被称作“Løgting”的地方议会,在1816年一度被丹麦废除,后来才重新建置,是自维京时代流传至今的传统,据信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议会制度[21]。除此之外,他们也有在丹麦国会占有两席议员的位置。

由于有独立的政治体制,法罗群岛内共有七个政党[18],基本上属于多党制的型态,未曾有一党独大的时候,组成联合政府是常见的事情。七个政党各有不同的立场,有些主张独立、也有主张续留于丹麦统治下的政党。议会共有33个席次,任期四年,选区自2008年已更改为全岛单一选区[22]

政党名称 政治立场 对独立的态度 Løgting
席次
Folketing
席次
联合党
Sambandsflokkurin
中间偏右保守自由主义 丹麦联合 6 0
人民党
Fólkaflokkurin
中间偏右自由保守主义 法罗独立 6 0
社会民主党
Javnaðarflokkurin
中间偏左社会民主主义 丹麦联合 7 1
共和党
Tjóðveldi
中间偏左民主社会主义 法罗独立 7 1
进步党
Framsókn
中间偏右古典自由主义 法罗独立 2 0
中央党
Miðflokkurin
中间派基督教民主主义 法罗独立 2 0
自治政府党
Sjálvstýrisflokkurin
中间派社会自由主义 无特别倾向 2 0

性别与阶级

[编辑]

过去的法罗人有非常严密的性别分工,男性通常出外工作,而女性负责煮饭、照顾牛只;同时,官方的公务员等职位通常都由男性担任。直到19世纪,开始有女性在鱼类加工的工作上担任劳工争取薪资,或是从事教职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在1915年,女性被赋予参政权,现在的法罗群岛已经普遍不再有男女分工的差异,并且也有许多女性担任政府官员。一直以来,法罗人的男女地位都并未有相当大的差异,也一直是个性别平等的社会[18]

由于对平等主义的追求、渐进式税收、慷慨的最低工资政策、综合性社会福利制度等等多管齐下,加以产业结构的特殊性:有利可图的制造业如鱼类加工,以及非制造业较为摇摆不定的社会地位,已经渐渐弭平了法罗群岛上阶级间的差异。除此之外,过去丹麦人拥有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如今也已慢慢消失[18]

婚姻与家庭

[编辑]

法罗人的婚姻是自由恋爱单配偶制,实行新居制,在婚后通常都会搬离原生家庭,家庭组成以核心家庭为多,离婚的状况普遍来说较少。他们也并没有限制婚后的两人如何决定彼此的财产分配,都是交由双方决定。在年轻人之间,直到孩子出生前同居但不结婚,已经成为惯例[18]亲属关系对法罗人而言相当重要,相较于欧洲大陆邻国更个性化、自我中心的社会结构相比,亲属关系在法罗群岛有强大的作用和功能;法罗人同时也认为,家庭是在岛上成功生活所必需拥有的社会、文化资本[23]

除此之外,虽然从未采纳丹麦所通过的民事结合法案,法罗群岛在经历几次失败后[24][25],仍在2016年4月29日通过了同性婚姻法案三读[26],这个法案同样保障了同性伴侣领养小孩的权利。目前,法案正在等待丹麦政府的审核通过。

产业与生活

[编辑]

产业结构

[编辑]
1899年时的法罗捕鸟人照片

法罗群岛的气候并不适宜农业活动,仅止于种植马铃薯、少许青菜;畜牧业则较为发达,以养羊为主,也有捕鸟这样的行业。然而,法罗人有十分发达的渔业,并且有著丰富的海洋知识。在1900年后,主要的经济来源变成了渔业及相关产业的出口贸易,一直延续至今,高度依赖渔业的经济结构也导致他们的发展其实并不安稳,1990年代甚至遭遇了严重的萧条,失业率飙高[27],使得他们不得不正视传统产业与全球化经济的连结。除此之外,近年来,观光业也占了法罗群岛收入的一大来源,养殖渔业海洋生物学海洋学生物技术等等与海洋、渔业相关的新兴产业,也支撑著法罗群岛的经济[28]

北海石油的开采,让法罗群岛的经济有了一线生机[29],政府也透过推行新的资讯科技产业与商业计划,期望能活络整体市场经济,失业率则逐年降至欧洲最低点,2015年时已稳定至2.3%。在2008年经济大衰退时,法罗群岛也提供了冰岛政府近5200万美金的贷款[30]

渔业与航海

[编辑]
克拉克斯维克的法罗渔民与他的渔船,现今的法罗人仍有相当大的群体从事渔业

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海洋生态的多样性使得法罗群岛拥有丰沛的海洋资源。自19世纪以来,渔业一直是法罗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养殖、捕捞、鱼制品等产业,在总出口产值中占了90-95%,也占全区GDP总额的两成,可以说是法罗群岛最重要的产业。一直以来,他们都是世界主要的海产出口国家,其主要市场在欧盟,也有部份外销至欧盟以外的国家。捕捞渔业最重要的鱼类包括鳕鱼黑线鳕绿青鳕,以及远洋鱼类如鲱鱼蓝鳕鲭鱼,也有如养殖鲑鱼挪威海螯虾等产物。由于近年来环境的变迁、过度捕捞造成的结果,法罗群岛也开始重视监督捕捞渔业的状况,确保渔获量能够不致短少,并且维持与其他国家的互动、配额[31]。不过,在2013年,仍因为捕捞配额问题产生争执,欧盟对法罗群岛进行了经济制裁,禁止了鲱鱼鲭鱼的运输,直到2014年谈判,才结束了这次的制裁。

法罗人的航海技术闻名于世,在很多法罗的乡镇中,所有在工作年龄的男性,都会是地方捕鱼或货船船员的一份子;法罗的船员也几乎遍布世界各地。海员们通常会离开家乡长达四到六个月直到假日到来,在海员家庭里的小孩,多半也不会与父亲太过熟识,每天的家务劳动都由母亲完成[23]

捕鲸文化

[编辑]
沃格举行的Grindadráp

由于农业资源的缺乏、土地贫瘠等原因,无法进行耕作的法罗人从很早以前就已经发展出捕鲸文化,并且一直施行至今。这样集体捕鲸的活动在当地称为“Grindadráp”,通常在夏季举行,以捕猎长肢领航鲸为主、少数也会猎捕海豚,最早的纪录可以追溯至1298年法罗最早的法典《Seyðabrævið》[32],实际的纪录则可以追溯回1584年[33],是个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对法罗人而言,这不仅是单纯的狩猎活动,更是他们日用品的来源,捕鲸会是公共性、非贸易的形式,捕获的鲸肉、鲸脂、鲸鱼皮等原料,会分送给每一个家庭,而不进行贩售;只有受过训练、获得证书的人才被准许参与Grindadráp,这些人能够迅速、准确地透过切断鲸鱼脊部主要神经与血管来免除鲸鱼的痛苦,让它们很快地死去。

然而,就像日本加拿大的捕鲸活动,由于大量的集体捕猎行为,法罗人的捕鲸也受到诸多动物保护团体(例如:海洋守护者协会)与环保团体的谴责,认为这样的行为残忍而不人道,且是不必要的行为,因为法罗人早已不再完全借由捕鲸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34][35][36];同时,当地法罗人也认为,媒体并没有善尽职责来传达对Grindadráp的正确认识,多数外地人也忽略了Grindadráp对于法罗人重要的经济意义[37]

在2008年,法罗群岛的首席医疗官Høgni Debes Joensen建议不要再食用领航鲸,因为这些鲸群体内含有的戴奥辛DDT等化学物质已经太高,超出了人体所能负荷的量度[38]。然而,法罗人并没有因此而停止食用鲸类的惯习;海洋守护者协会也未曾停止过他们对于法罗人捕鲸活动的抗议、谴责与反对行动。

饮食文化

[编辑]
典型的法罗冬季食品,左到右:羊头、干燥鲸肉、鲸油、Skerpikjøt
法罗群岛正在被风干的鱼只

法罗人的饮食与其产业、气候息息相关,主要的食材有羊肉海鲜鲸鱼肉、鲸脂等,较为特殊的则例如Skerpikjøt英语Skerpikjøt(风干的羊肉)、Garnatálg英语Garnatálg(用胎膜包住内脏切片的食品)、海雀肉(Faroese Puffin英语Faroese Puffin);多半以肉类组成,只有少数的蔬果类食物,淀粉类则以马铃薯为主。过去,他们的食物都会经过加工程序,例如使用盐水、风干或是熟成[39];如今则因为食品保鲜产业的发展,传统的保存方式已慢慢被现代科技取代。法罗人并没有特别的食物禁忌,不过像是贝类,就被认为是不好吃的食物[18]

现今的法罗人,多半仍保持过去的烹调传统,也有部分的厨师(例如最知名的Leif Sørensen[40])开始尝试结合现代与传统技法,拒绝接受“法罗群岛的食物不好吃”的古老说法,借由巧妙地改造传统的法罗菜色,让它们进入高档餐厅的行列,惊艳世界各地,同时这种推广传统饮食的方式,也被认为是一种抵御全球化的行为[41]

除此之外,法罗人也有酿酒。第一间酒厂Föroya Bjór英语Föroya Bjór在1888年开始提供啤酒,也外销至冰岛和丹麦;第二间酿酒厂Okkara则在2010年成立。由于法罗群岛过去不允许烈酒的生产、酿造,于是如白桦树酒(SNAPS)、阿夸维特(Akvavitt)、Havið(白兰地的一种)、Eldvatten(威士忌的一种)等等由法罗酒公司“DISM”出产的酒品,都是在国外生产。直到2011年,法罗群岛才终于终止了这项禁令,让岛内能够贩售烈酒[42]

信仰与习俗

[编辑]
现在的法罗群岛已普遍信仰基督教路德教派。图为位于卡尔斯岛Húsar英语Húsar的教堂

宗教信仰

[编辑]

大约在十至十一世纪之间,基督教旧教传入了法罗群岛,并且被当时的居民们所接受。这段故事可见于冰岛的萨迦故事《Færeyinga saga英语Færeyinga saga》里头,Sigmundur Brestisson英语Sigmundur Brestisson即被认为是接受了挪威国王的指示,将基督教信仰带入法罗群岛[13]。不过,正如同其他的萨迦,《Færeyinga saga》的可信度仍然备受质疑。16世纪宗教改革兴起,法罗群岛也受到路德教派的影响,克里斯蒂安三世将路德教派传入法罗群岛,取代了原有的天主教信仰。

现在的法罗人普遍以路德教派为主要信仰,但也有部分信仰开放弟兄会耶和华见证人。尽管有些人从维京人文化中找到了自身文化的根源,过去旧有的北欧神话、被视为异教徒的信仰,如今已在法罗信仰中不存在了[23]

圣奥拉夫节

[编辑]
圣奥拉夫节游行的盛况

作为丹麦的自治领地,法罗群岛的节日基本上与丹麦无异。圣奥拉夫节是法罗人最大的夏日祭典,和4月25日的国旗日(Flag Day)同等重要。圣奥拉夫节是为了悼念战争殉道的挪威国王奥拉夫二世而举行,在中世纪作为挪威的领地时,这个传统节日被流传下来,直到今天[43]。圣奥拉夫节延续很多天,但最主要的日期是在7月28、29日;同时,它结合了文化庆典、划船赛、足球赛等等活动,可以说是非常盛大。通常,7月28日会举办划船赛,也会举行开幕式,部份的工人能在当天得到半天假期;7月29日当天则多数的工人都能放全天假[44]

在圣奥拉夫节时,法罗人会从群岛各地来到首都托尔斯港参与一系列的活动。有时候,27日会先举行一场音乐会,但近年来已经较为少见。节日的开幕会以议员、铜管乐队、骑马的运动员游行揭开,他们将会在托尔斯港游行,最终集合在议会大楼(Løgtingshúsið og Tinghúsið),并进行演讲。划船赛(Kappróðu)是圣奥拉夫节的重头戏,同时也是法罗人盛大的活动,除了圣奥拉夫节以外,也有许多地区会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划船赛;不只获得冠军的船手能够得到奖牌,船手所驾驶的划船也会受到表扬。除此之外,足球比赛Løgmanssteyp的决赛通常也会在圣奥拉夫节时举行[43]

各类运动比赛以外,圣奥拉夫节也有许多关于法罗传统的活动,像是开放给每个人参与的连锁舞(Chain Dance),就会在托尔斯港的剧院“Sjónleikarhúsið”举行;也会有民谣演唱的活动,以及数千人聚集在市中心举行的“午夜颂(Midnáttarsangur)”,都能体现圣奥拉夫节的盛况[43]

音乐节

[编辑]
第一届(2004)G! Festival

现在的法罗人,除了过去传统的音乐文化之外,更为人所知的是法罗群岛上为数众多的音乐节。最具知名度的“G! Festival英语G! Festival”每年七月于东岛北格塔举办,通常会在夏日祭典圣奥拉夫节之后,与克拉克斯维克的“Summarfestivalurin英语Summarfestivalurin”并列为法罗群岛最大的两个音乐节。

G! Festival结合了法罗群岛壮丽的自然景色与法罗人热情好客的性格,是一项非常创新的文化活动,汇集了国际与当地的音乐家共襄盛举,成为法罗音乐文化中独特的一个片段[45]。相较之下,Summarfestivalurin更适合家庭游乐,除了音乐表演之外,更有游乐场设置、小丑在音乐节中演出,许多的法罗人或外地游客都会携家带眷来参与,甚至在当地露营[45]

艺术与文学

[编辑]

法罗群岛独立于北海,长期远离欧洲大陆,因此留下了许多独特而多元的文化。他们有著悠久的口传文学传统,在起初并没有很好地被书写下来;不过,仍然有三大部分重要的文学:历史(sagnir)、故事(ævintyr)与民谣,多半会伴随著音乐与中世纪的连锁舞(Chain Dance)演出。

体育

[编辑]

自1985年成立以来,每两年举办一次岛屿运动会。1989年由该群岛主办,法罗群岛在2009年运动会位居榜首。[46]法罗人在丹麦名义下参与欧洲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

艺术

[编辑]
Díðrikur á Skarvanesi的画作

法罗人的艺术以绘画为主,但历史并不长,长年阴雨造成光线的缺乏,或是地理位置的隔离使得绘画材料难以进入法罗群岛,可能都是造成艺术发展较晚的原因。然而,法罗人的艺术仍然相当独特;除此之外,他们也把大部分的主题放在法罗群岛的自然景观。

目前能找到最古老、可称作法罗艺术起源的画家名为Díðrikur á Skarvanesi(1802–1865),是来自Skarvanes的农夫;他的画作以现实与虚构出的鸟类为主,搭配著生动的色彩,例如最具知名度的画作《Moon Doves》。他的画作目前也有五幅被保留了下来,存放在法罗群岛的艺术博物馆“Listasavn Føroya”。除此之外,画家Niels Kruse(1871–1951)也开启了法罗人绘制自然风景的传统,Niels自学绘画,1924年时,画作甚至受到丹麦的博物馆青睐收藏,这是法罗艺术家第一次得到群岛之外的肯定。艺术的先行者们为法罗人后世的艺术发展奠下基础,19世纪末期,法罗的艺术环境开始发展,随著民族运动的兴起,艺术思想跟著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一同在20世纪达到高峰。

新一代的艺术家不尽然使用绘画来表达他们对法罗群岛的热爱,因此在题材上有了不同的发展,例如古典现代主义的 Janus Kamban(1913–2009)、配色师 Ruth Smith (1913–1958)、图形艺术家 Elinborg Lützen(1915–1995),以及伟大的抽象派大师 Ingálvur av Reyni(1920–2005)。现在的法罗艺术,也正朝著不同的题材开展,而不再局限于家园景观。

音乐与舞蹈

[编辑]

法罗人的音乐,以人声歌唱为主,传统上也很少有使用乐器的状况[47],可以说是一个相当热爱唱歌、也专注于唱歌的民族。在20世纪后,由于贸易发达,才渐渐有了乐器传入,但也通常都在首都托尔斯港流行;乡村地区仍然喜爱传统的民谣,以及连锁舞。同时,音乐和舞蹈常常是一起并行的,除了最流行的连锁舞之外,还有小步舞曲(Minuet)跟波卡舞曲(Polka)。

法罗人以连锁舞庆祝夏日祭典“Ólavsøka”

法罗的传统民谣有三大类别:Kvæði、Tættir与Vísir。Kvæði是最重要的一类,可以长达数百节加上许多的合唱段落,它的主题也非常多样──可能是历史上的英雄故事,也会与当代政治、时事相关,或是传说故事,但英雄故事仍是最古老的一环。Kvæði过去被认为是法罗人在维京时期独立的创作,近期则有研究认为,它应该是出自冰岛的萨迦或是童谣(Rímur)[48]。Tættir则是偏向讽刺类的歌曲,和Kvæði有相似之处,不过,它的主题更偏向在地化,和法罗群岛的地方风情、人物有关[49]

法罗人的连锁舞(Chain Dance)非常特别,从中世纪流传至今,而且在欧洲其他地区不会见到,因为当初法罗人的连锁舞被视为异教徒而遭到教会禁止。连锁舞通常搭配著歌曲,不会有乐器,歌曲则是以具有法罗腔调的丹麦语或法罗语演唱,带领唱歌的舞者被称为“skipari”。传统上就是围成一个圈舞动,但若是参与的人数太多,就会在围圈的同时加入一些摆动的动作。舞蹈本身的组成相当简单──牵起彼此的手,形成圆圈,向左跳两步、向右跳一步,然后注意不要撞到对方的双腿;当越来越多人加入舞圈时,圆圈会慢慢弯曲,并在里面再形成一个新的圆。很可惜的是,在年轻一辈的法罗人里,这样的舞蹈文化也并不流行了。

文学

[编辑]

法罗人的文学,在中世纪时仍以口头流传为主,分为历史(sagnir)、故事(ævintyr)与民谣(Kvæði)三大类别,其中民谣在19世纪时有许多被抄录下来。法罗人并没有产生在北欧一带相当盛行的萨迦故事,但冰岛的《Færeyinga saga》被认为是最初提到法罗群岛的成文文献,讲述了早期的历史。过去长期以丹麦语作为通行语言的法罗人,在他们的英雄民谣、舞蹈中一定程度地保留了古日耳曼与北欧的文学,例如查理大帝齐格弗里德尼贝龙根之歌的主角)的故事[50]。除此之外,法罗人没有发展出一套独立而悠久的文学传统,加上法罗语直到19世纪末才被系统化、标准化的创制[51],因此法罗人在近一、两百年来才渐渐发展出成文的作家文学。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截至2016年底,法罗群岛上约有49,935人,见:STATISTICS FAROE ISLAND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Politike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6 (以丹麦语撰写的新闻报导)
  3. ^ Persons with immigrant background by immigration category, country background and sex. 1 January 2009. [2017-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01). 
  4. ^ Minahan, James. One Europe, many nations: a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European national groups.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0: 769 [May 25, 2013]. ISBN 031330984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7). 
  5. ^ TB05010 BruttotjóðarúrtÞka à ársins prÃsum (1998–2015) – framrokning (2016–2018)-live. [2021-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8). 
  6. ^ Sandportal.fo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4
  7. ^ Faroeislands.fo ─ Population. [2017-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8. ^ Faroes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Ethnologu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9.0 9.1 Faroe Islands Tourist Guide. [2017-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7). 
  10. ^ Faroe Islands.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20 March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7). 
  11. ^ Faeroe Islands. Dictionary.com. [20 March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6). 
  12. ^ Faroeislands.fo ─ Geography. [2017-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5). 
  13. ^ 13.0 13.1 13.2 13.3 History of the Faroe Islands – Timeline. [2017-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0). 
  14. ^ the Faroe Islands ─ Unspoiled, Unexplored, Unbelievable. [2017-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1). 
  15. ^ 15.0 15.1 15.2 History of the Faroe Islands. [2017-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1). 
  16. ^ "In 1709, the King takes back this trade monopoly with the intention of running the monopoly on his own accord. There is only one store in the Faroe Islands, located in Tórshavn." - See more at: History of the Faroe Island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7. ^ Faroeislands.fo ─ History. [2017-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8). 
  18.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Countries and thier Cultures ─ Faroe Islands. [2017-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19. ^ Sosialurin (a Faroese newspaper), 10 November 2010, article by Óli Jacobsen
  20. ^ Statsminister - Faroe Island. [2017-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21. ^ Tingmenn. Logting.fo. [14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10) (法罗语). 
  22. ^ Logting.elektron.fo, 5 Uppskot til løgtingslóg um broyting í løgtingslóg um val til Føroya Løgtin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Faroese)
  23. ^ 23.0 23.1 23.2 Jeffrey E. Cole. Ethnic Groups of Europe: An Encyclopedia. Santa Barbara, Calif: ABC-Clio. February 2012: 130. ISBN 9781598843033 (英语). 
  24. ^ Pink News ─ Faroe Islands: Equal marriage bill voted down. [2017-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3). 
  25. ^ Newnownext ─ The Faroe Islands Say No To Same-Sex Marriage. [2017-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2). 
  26. ^ Pink News ─ Faroe Islands legalises same-sex marriage. [2017-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27. ^ Statistics Faroe Islands; Labour Market and Wages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11-13., accessed 4 August 2009
  28. ^ visitfaroeislands.com ─ Economy. [2017-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29. ^ Sherwell, Philip. Oil boosts Faroes fight for independence. Telegraph. 20 May 2001 [2017-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9). 
  30. ^ Lyall, Sarah. Iceland, Mired in Debt, Blames Britain for Woes. New York Times. 1 November 2008: A6 [1 Nov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5). 
  31. ^ Faroeislands.fo ─ Fisheries. [2017-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4). 
  32. ^ Walker, Harlan. Disappearing Foods: Studies in Foods and Dishes at Risk. Google Books. [2 August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2). 
  33. ^ Lee, Jane J. Faroe Island Whaling, a 1,000-Year Tradition, Comes Under Renewed Fire. National Geographic. 12 September 2014 [11 August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8). 
  34. ^ theecologist.org. [2017-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9). 
  35. ^ Barrat, Harry. Whaling in the Faroe Islands: a cruel and unnecessary ritual or sustainable food practice?. The Knowledge. 3 February 2014 [2 August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2月22日). 
  36. ^ Duignan, Brian. The Faroe Islands Whale Hunt.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 Advocacy for Animals. 26 April 2010 [2 August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6). 
  37. ^ 【獵鯨人的告白】我們的無知,總是大過諒解. [2017-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8). 
  38. ^ MacKenzie, Debora. Faroe islanders told to stop eating 'toxic' whales.. New Scientist. 28 November 2008 [21 Jul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1). 
  39. ^ 在法罗被称作“ræst”,其成品的风味取决于干燥当下的温度是否适宜,其特色在于能够带出食材独特的“鲜味(umami)”
  40. ^ Honestcooking ─ Faroe Islands Head Big Apple : Chef Leif Sorensen. [2017-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9). 
  41. ^ Faroeislands.fo ─ Food Culture. [2017-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42. ^ Aktuelt.fo, Endaliga Samtykt: Nú er loyvt at bryggja sterkt í Føroyum (Faroese)
  43. ^ 43.0 43.1 43.2 Faroeislands.fo ─ What is Olavsoka. [2017-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4). 
  44. ^ Industry.fo, Frídagar um Ólavsøkuna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05-05.
  45. ^ 45.0 45.1 Faroe Islands ─ Festival and Music Life. [2017-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7). 
  46. ^ 20 things you didn't know about The Faroe Islands - BelfastTelegraph.co.uk. BelfastTelegraph.co.uk. [2017-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1) (英语). 
  47. ^ 托尔斯港有使用提琴(Fiddle),但也是少数,并非常见的乐器
  48. ^ For a general introduction, see Michael Chesnutt, 'Aspects of the Faroese Traditional Ballad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n The Stockholm Ballad Conference 1991: Proceedings of the 21st International Ballad Conference, August 19–22, 1991, ed. By Bengt R. Jonsson, Skrifter utgivna av Svenskt Visarkiv, 12 (Stockholm: Svenskt Visarkiv, 1992), pp. 247-59 (also published as Arv: Scandinavian Yearbook of Folklore, 48 (1992)). For dating, see Michael Chesnutt, `Bevussrímur and Bevusar tættir: A Case Study of Icelandic Influence on Faroese Balladry', Opuscula, 12 (=Bibliotheca Arnamagnæana, 44) (2005), 399-437 (pp. 408-9).
  49. ^ Seán Galvin. Jahrbuch für Volksliedforschung 36. Jahrg, “Tættir (Faroese Satiric Ballads) as Mirror Images of a Life Cycle”. Zentrum für Populäre Kultur und Musik. 1991: 78. ISBN 3110004038 (英语). 
  50. ^ Faroeislands.fo ─ Literature. [2017-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8). 
  51. ^ 1854年,路德教派的Venceslaus Ulricus Hammershaimb提出了现代法罗文书写的标准,这个规范的基础来自于冰岛文与古诺尔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