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王雅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雅量(1566年—1633年),字有容,号襟海(左海),山东兖州府沂州费县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编辑]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山东乡试举第三名,三十二年(1604年)登甲辰科进士[1][2][3],三十三年授山西阳城县知县[4],三十八年丁忧,四十三年补广西道御史,二月奉命辽东巡按,四十六年六月陕西巡按。天启元年升广东右参政[5],本年终养。五年六月以御史高弘图推荐,起补四川道御史,京畿道刷卷,六年升太仆寺少卿[6],本年升大理寺左少卿[7],十二月以年力衰迈被令致仕[8],崇祯三年起光禄寺卿,五年以母病告归,六年病卒,赠户部侍郎,乡民为他立碑纪念[9]

家族[编辑]

曾祖王彦章,祖父王默,父王慎(天长县教谕),母姚氏。具庆下,娶孙氏。

参考[编辑]

  1. ^ 《万历三十二年甲辰科进士登科录》:王雅量,贯山东兖州府沂州费县民籍,国子生。治书经,字有容,行一,年三十,十月二十八日生。曾祖彦章,祖默,父慎(天长县教谕),母姚氏。具庆下,娶孙氏。山东乡试第三名,会试第二百八十五名。
  2. ^ 《万历三十二年甲辰科进士履历便览》:王雅量,左海,书三房,乙亥十月二十八日生,费县人,甲午三,会二百八十五,三甲一百八十,囗囗囗囗囗囗乙巳授山西阳城知县,庚戌丁忧,乙卯补广西道,辽东巡按,戊午陕西巡按,辛酉升广东右参政,本年终养。乙丑起四川道,京畿道刷卷,丙寅升太仆寺少卿,本年升大理寺左少卿致仕,庚午起光禄寺卿。
  3. ^ 乾隆《沂州府志·卷二十二·仕进上》:万历……王雅量 费县人,甲辰科(进士),官光禄寺卿……万历……王雅量 甲午(举人),见进士
  4. ^ 《阳城县志》:王雅量字襟海,费县进士。神宗时知县事,到官以怀保为心,务使民沾实惠。初两税逋欠,豪黠富人多连猾吏,窜名下户,而追呼催比,唯贫者当之。正供未完,民已力竭矣。雅量洞知其弊,乃亲检税籍,输纳不时者必重惩之,又严禁诡寄,犯者即寘于法,由是奸弊绝,而民困乃得苏。后擢御史,按陕西,道出阳城,邑人士无贵贱老幼,皆争迎道左,如见慈母,官终光禄寺卿。白尚书王公德政记:县广文病卒,侯往哭之,割半俸归其孥。岁大祲,请上官发金,佐以己俸,食贪掩骼,民用不困。王良臣字敬吾,新郑进士。神宗时知县,性沉毅有远略,庭无滞讼。建书院,聚生徒教之,所授者皆以次得请隽。岁课民种柿若干株为殿最,迄今成林,民食其利。陛河间同知,民褰衣裹粮而送者至百里外,依依不忍别。
  5.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六》:天启元年二月,升御史王雅量为广东布政使司右参政备兵罗定,万崇德为山东按察司副使督粮,给事中孙国祯为山东按察司佥事清军驿传。
  6.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九》:天启六年三月,升四川道御史王雅量为太仆寺少卿,尚宝司少卿刘志选为顺天府府丞。
  7.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三》:天启六年闰六月,升太仆寺少卿王雅量为大理寺右少卿。
  8.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九》:天启六年十二月,以南京太仆寺卿涂乔迁久系门户,落籍,追夺诰命。大理寺少卿王雅量年力衰迈,著原官致仕。
  9. ^ 乾隆《沂州府志·卷二十五·人物上》:王雅量 号襟海,费县人,任光禄寺正卿,劾魏忠贤不法,后以母病告归,赠户部侍郎,里人有永思碑记。
官衔
前任:
刘应奇
明朝阳城县知县
1605年-1610年
继任:
王良臣
河南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