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胶东之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胶东之战
日期1932年9月─1932年11月
地点
山东东部
结果 韩复榘获胜,刘珍年被驱逐出山东
指挥官与领导者
韩复榘 刘珍年
兵力
25,000人
曹福林师
雷太平手枪旅一团
骑兵独立旅
乔立志师之马贯一旅
展书堂师之一旅
飞机6架。
不及20,000人
步兵三旅(独立旅在内)
骑、炮各一团
工兵、辎重、特务各一营。

胶东之战,又称韩刘之战,为1932年9月至11月间发生于山东省东部之内战,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出兵攻击驻扎于胶东的第二十一师师长刘珍年

战争爆发原因[编辑]

远因[编辑]

胶东之战发生的远因,一为刘珍年韩复榘心腹之患,另一为财政问题。

关于前者,刘珍年驻军烟台及胶东蓬莱、福山、黄县、招远、栖霞、文登、掖县、莱阳、牟平、海阳、荣城、平度等12县,下辖一定数量的部队。以韩来说,刘之辖区为独立王国;刘对县长之任免,悉出己意,置上级省府于不顾,甚至企图与复兴社特务刘子建密议分化韩复榘部属,为韩获知,故韩视刘为心腹之患,意欲除之。

关于后者,胶东为鲁省富庶之区,又有海口,故收入颇丰,每月扣除开支,尚馀百馀万元。刘在辖区自行收税,送缴南京及自用,不解省府。韩因之曾向刘提议三项,要求每月向省府解款50万元、拨5、6县归省府管理、交还各县统税局以财政部收税。刘对此置之不理,韩十分气愤不满。韩复榘战前曾至泰山请教冯玉祥,谓:“〔山东财政状况〕只能自给,没向中央要钱。胶东比较富足,刘珍年霸占了胶东地区15个县,县长、局长都由他委派,税收由他把持,一切都不能统一”,乃欲将胶东富庶区收归己有,财政自可裕如。

导火线[编辑]

中央拨军饷过程发生问题,为韩、刘之间爆发战事之导火线。韩、刘在8月间曾对军饷问题发生严重争执。南京中央应允每个月给山东军队协饷60万元,原先预定刘军之军饷月拨15万元,韩有意减为12万元,往返磋商之后,刘以让至14万5,000元为最低限度。韩认为刘有意侮辱,怒不可遏,战事随即在9月爆发。是以此战争亦可视为韩复榘、刘珍年间的权力、意气之争。战事发生后,在济南的中央军事联络人蒋伯诚便谓:“韩复榘意在解决刘珍年部,但目前尚为权力、意气之争。”

韩动武考虑[编辑]

胶东之战爆发有如上所述之远因、近因,至于韩复榘动武之考虑,概有时机、张学良之动向、兵力等。

就时机言之,当时国民政府内政、外交问题不断。九一八事变后,国府寄希望于国际联盟,进行一连串外交努力,压力甚重,民众舆论趋向全国一致抗日御侮。国内政治方面,蒋中正汪兆铭虽再度合作,以“蒋主军、汪主政”之模式领导国家,但仍貌合神离,互不信任;两广在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的号召下,亦犹如独立王国。其他各地,各种政治势力夹杂,中央动见观瞻。当时韩复榘甚为轻视刘珍年军队,乃希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手段将刘解决,迨中央与各方知悉,胶东已入掌握,想亦莫如之何。且即便刘珍年在鲁,或为蒋中正为牵制韩复榘之布置,然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将次发表,韩判断中央顾及国际视听,决不致扩大内战,不利于彼,故认为此乃短时期并吞刘珍年之千载难逢机会。

张学良之动向言之,东北军领袖张学良是时负责华北军政,为华北最具实力的军政领袖,其态度对韩、刘之争十分重要。是年夏天,韩亲赴北平与张学良晤谈,韩、张首次见面,有记载指出当时张笑著对韩说:“大叔!咱俩人是不打不相识啊!”(指北伐时在彰德的战事,张、韩恰为对手)韩听张此说,也为之大笑不已;张见韩在北平无住宅,遂将绒线胡同一栋大宅(有一百多间房间)送给韩。韩此行结果颇为良好,故料想若能于短时间内解决刘珍年张学良方面当无问题。

就兵力言之,韩复榘全部兵力共约77,000馀人,战事发生后,韩军不计民团,调动兵力约25,000员,约全部三分之一。以曹福林师及雷太平手枪旅之一团为主力,尚有骑兵独立旅、乔立志师之马贯一旅及展书堂师之一旅,当中器械以手枪旅之一团器械最精,曹福林部次之,乔师之马旅的枪械最复杂,另有飞机6架。分为东西两路,韩自任西路指挥,曹福林任东路指挥。刘军则有步兵三旅(独立旅在内),骑、炮各一团,工兵、辎重、特务各一营,总数不及20,000人(民团亦不计)。各旅之器械均甚齐整,炮兵团除山炮之外,尚有野炮数门。以器械论,不亚于韩军。刘军兵力不及韩,且难以补充,又无飞机,遂为韩判断能短时间解决之依据。

于是在1932年9月17日的夜晚,以上述种种因素为背景,韩复榘刘珍年发动攻击,胶东之战遂爆发。

战争过程[编辑]

9月17日夜,韩复榘刘珍年双方冲突开始,18日拂晓起,在平度、掖县附近正式开战。9月18日,韩复榘向各界通电,说明其攻击刘珍年之原因:一为刘珍年与土匪联合,横征暴敛,剥削人民;二为刘留用防区税款,还向中央要求拨款;三为担心刘部作为激起民变,造成外交波折。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即介入调停,对韩复榘软硬兼施,并试图以舆论压迫韩停战撤兵。9月23日晚间,在各界呼吁和平及蒋中正软硬兼施的处置手法之下,韩复榘停止军事行动,并通电听候中央查明处理,情势似已有转圜。战事到10月初,演为双方互控之阶段,双方零星冲突未已。5日,韩复榘蒋中正报告刘珍年残杀人民;刘则电蒋韩复榘到处扰乱并扩大军事行动。

胶东之战爆发半个月以来,仍无法解决,韩、刘军事陷入胶著,适国联报告书出炉,掀起国际巨潮,山东局势动见观瞻。10月10日,韩复榘猛攻刘军,同时电蒋刘军扰乱地方,并发表告胶东父老书,沉痛表示“刘暴行愈多,我罪过愈大”,于是“下除刘万分决心,不半途中止”。对于韩复榘大举攻刘,10月23日,第十八军军长陈诚蒋中正提出建议,认为对韩除“武力解决”别无他法。蒋即于于隔日命第三十二军军长商震准备入鲁。

是时蒋中正虽想设法制裁韩复榘,但受限剿共之预定方针,只得默许韩在山东独大。蒋在此心态指导之下,虽欲维护中央威信,实则只能一退再退。10月25日,在韩复榘猛攻之下,刘珍年部难支,电蒋恳请飭令韩部撤兵,并愿调离山东。11月2日,军事委员会军政部部长何应钦下达三项命令,指示刘军撤离过程细节。7日,韩部停止炮击,8日,开始撤退。胶东战事,以韩复榘全胜告终。

战事影响[编辑]

胶东之战以韩复榘得遂行其驱逐刘珍年、独霸山东之目标告终。蒋、韩在战后虽未撕破脸,然韩对蒋威信的挑战,以及战后建立“山东王国”,对以日本侵华为背景的华北局势,有一定影响。

参考资料[编辑]

苏圣雄. 《論蔣中正對膠東之戰之處置(1932)》. 《国史馆馆刊》 (台北). 2011, (第28期): 31–71 (中文(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