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蔡阿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蔡阿信
摄于1934年,在她开设于台中之清信医院正门前,与其助产士学员等合影
出生1899年12月13日
日治台湾台北县台北辨务署艋舺
逝世1990年3月5日(1990岁—03—05)(90岁)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温哥华
国籍 大日本帝国(1899年-1946年)
 中华民国(1946年-1952年)
 加拿大(1952年-1990年)
语言台语日语华语英语
职业医师
配偶彭华英(1924年10月11日-1933年,离异)
吉卜生(1949年-1967年,逝世)

蔡阿信(1899年12月13日—1990年3月5日),是出身台湾台北艋舺妇科学医师,属于最早一批完整接受现代医学训练的台湾籍女性医师。

生平概略

[编辑]

早年生活

[编辑]

1899年,蔡阿信出生于台北县台北辨务署艋舺

她的生父在她五岁时过世。

同时,她的母亲将她送给一位牧师童养媳,但她却两度自行从大龙峒返回位母亲位在艋舺的住处;领养者于是放弃领养,母亲也只好将她留在身边。

母亲再嫁后,继父十分疼爱她。

继父曾因不忍听闻她于半夜痛苦哀号,要求她母亲不再为她进行缠足

八岁时,她被送到大稻埕公学校(今台北市大同区太平国民小学前身之一)学习日语等。由于她的眼睛形状相对其他学生圆且大,其他学生替她取绰号作“大目仔”。

在该校女性学生原即相当罕见情况下,她因故成为全校唯一女性学生,并不时遭到来自男性同学的欺侮,但十分受日本籍教师关照疼爱。

十二岁时,她开始就读于由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主办之淡水女学校,为当时该校年龄最小学生之一。在就读时,她的物理数学英文等科目之成绩表现都十分良好。十八岁时,她自该校毕业;当时,该校有加拿大籍教师建议她前去日本之医学学习机构继续深造;她的母亲考虑她身为年轻女性却远离家乡,可能会遭遇不可预料的危险,又招致家乡邻人负面舆论,因而持反对态度。但是,她最终仍坚持前往日本习医。

稍后,她在由美国圣公会等主办的立教高等女学校(今立教女学院短期大学前身)学习日语等科目。

1917年,她开始就读于东京女子医学专门学校(今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前身)。

台湾今古谈|刘克明新高堂书店当时,在日本留学的台湾人仅约一百多位,其中为女性者仅约两至三位。

在参加台湾籍留学生聚会时,她结识了数位从事于台湾民族运动的男性青年,包括她日后的丈夫彭华英蒋渭水后来在台湾促成他们的婚姻关系)。

但是,考虑到母亲的劝告,她不曾亲身参与于有关的政治运动。

行医生涯

[编辑]
清信医院产婆讲习生募集广告,《台湾新民报》1930年8月9日。
清信医院产婆讲习所修业纪念留影。摄于1934年。

1921年,她返回台湾;她在乘轮船抵达基隆港时,受到许多记者采访,其相关报导与传闻引起当时台湾社会大众的关注与仿效。她的专长是妇科学,但当时台湾各大医院暂无相关职缺,她于是跟随一位眼科医师实习;该医师指导她亲身体验盲人生活连续多日,以体会患者在生活上面临的痛苦与不便。

1924年,她在台北日新町自宅开设诊所;同年,她与彭华英结婚。1926年,她在台中开设清信医院(当时地址为台中州台中市橘町一丁目12番地),并由夫婿彭华英协助处理医院之财务及行政事务;当时,她的诊疗费用收取原则为:“富者多收,贫者少收,赤贫免费”,更赠送育婴物资(如婴儿衣物、炼乳等)给接受其接生服务的赤贫母婴。许多贫穷而受过其服务者,经常将自身家中种植的农作物或养殖的禽畜赠送给她,以作为回报。清信医院也附设清信产婆学校,每半年招收30位学生,每期一年,学生之食宿由该医院提供;如此,每年毕业60位学生,没几年便培养出数百位遍布台湾全岛的专业接生人员。

1930年代初期,蒋渭水过世后,台湾的社会运动也开始陷入低迷,她的夫婿彭华英深受影响;而且,彭华英还在当时台湾社会氛围下,因身为成年男性却依附于妻子的事业,遭嘲弄而自尊严重受创。两人的夫妻关系因而日渐疏远。后来,因遭警察不断跟踪,彭华英离开台湾并前往中国;不久,他与京剧花旦梁惠燕结识,并与蔡阿信结束关系。[1]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台湾军司令官古庄干郎宣布台湾进入“战时体制”,许多人担心学医后会被台湾总督府征召,产婆学校学生因而日渐减少,医院生意同时也日渐衰微;因此,她决定停止医院和学校事业。1938年,她经日本前往美国,后曾于哈佛医学院等医学机构进行研究。

1941年,她受加拿大基督教长老会妇女传教协会邀请,前往当地访问。随后,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返台受阻,她就职于当地之圣文生医院,又因具日侨身分,受加拿大政府委派至史罗肯日侨集中营担任驻营医师。

战争结束后,她于1946年返台。

战后生活

[编辑]

在1947年二二八事变爆发后,她对国民政府在台治理深感失望。

1949年,她与英国裔加拿大籍退休随军牧师吉卜生强上校在台湾结婚。1952年,他们一同离开台湾,前往加拿大温哥华定居。

此后,她曾在温哥华和哥伦比亚大学两度接受麻醉学训练,成为台湾籍医师中该领域最早先驱之一。[2] 即使没有继续从事于医疗工作,她仍经常前往医院观摩学习,甚至在前往外地度假时,于当地医学机构观摩。

78岁时,她在一社区学院中修习代数学。[2]

1979年,她终于返台探亲。1980年,她以个人毕生积蓄,与友人共同成立财团法人至诚社会服务基金会,以期为(老年)丧偶女性提供精神关怀和保健谘询。

1987年,她入住加拿大圣文生疗养院(St. Vincent Extended Care Home)。

在流行文化中的形象

[编辑]

小说

[编辑]
  • 她是大河小说《浪淘沙》主角“丘雅信”的原型。

电视连续剧

[编辑]
  • 2005年,民间全民电视公司将小说《浪淘沙》翻拍为周日十点档电视连续剧《浪淘沙》,“丘雅信”一角由叶欢主演;该剧荣获第40届金钟奖最佳连续剧编剧美术摄影...等大奖。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0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 ^ 2.0 2.1 朱真一. 台灣早期留學歐美的醫界人士(二)拓荒者:蔡阿信醫師(5)迴響及補遺. 台湾医界. 2001, 10 (44) [2019-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4). 

相关条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