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过港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过港仔台湾台南市学甲区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是旧时学甲十三庄中洲庄的一个聚落头角,处于学甲慈济宫八选区中的西部郊区。本地行政区属学甲区光华里,是学甲蜀葵花种植面积最大的地方,每年蜀葵花季都吸引众多的游客来访。境内另有中洲国民小学及学甲农会中洲分部以及光华社区活动中心,里内并在民国99年07月成立光华社区发展协会。[1]

地理位置  [编辑]

过港仔位于中洲聚落的东北边,倒风内海及其庄社北约至三连路即台南市道171号线条,三连路从西北沿举落向东南而下,南边则到中山路为台南市道174号线,东边为农业区,西边则与中州庄头相对。[2][1]

庄头脉络  [编辑]

过港仔(Kuè-káng-á)早期是以小港仔的形式与中洲两地相望,然两地居民或者其他民众在两地之间的往来,都需要借由渡筏摆渡来进行连接,由于中洲都得过此一“小港仔”,久而久之此地便被称之为“过港仔”。[3]

过港仔附近有东头与竖竹嶵等的小角头聚落,在日治时期编制为中洲六保,二战之后先设村,但居民在为聚落取名时,恰巧首任的陈姓村长经营一个歌剧团名为“光华兴歌舞剧团”,于是大家便以充满正面希望意义的“光华村”作为村名,直到民国57年(1968年)改为光华里,民国71年(1982)又将东和里并入本里。  聚落中多为中洲陈姓大房及东头角邱姓两姓氏,所迁拓至此地聚集成庄,目前约有近百户300多人,且居民仍以陈、邱两姓为多数。[3]

交通  [编辑]

南174与南171两市道路线,从西北向东南成近乎平行而下,另,两路最后于聚落东方交叉后,向东又再与台19线结合。由台19线公路接174线往西,即有聚落中洲,列为台 19线公路学甲段支线庄社,亦属于学甲十三庄之一。[3] 

南174线经过二重港的竹围仔之后,即进入了学甲区的境内,由西往东可分成3大地区,分别是 : 中洲学甲山寮等,其中所谓中洲地区约为5K+500M,指的即是以中洲为中心,环绕其四周围的所有大小庄头,由西向东依序分别是:西廍谢厝寮中洲、东头角、过港仔、新筏仔头等庄头聚落。[4] 

宗教  [编辑]

过港仔的庄头公庙为福安宫,该庙主祀为观音佛祖北极玄天上帝,乃是由庄内陈姓先民奉迎自福建泉州的祖籍地,本于1946年创建竹造公厝,并以公厝的形式来祀奉。[5][3]直至1979年才开始正式兴庙,而今日庙的风貌则为1997年所重建。一般岁时以“火王日”为庙的主要庆典日,而所谓的火王日是恭送火王的节庆,通常多在农历的11月中旬初的假日,活动有进香、绕境及送火王等仪式,进香与绕境在白天举行,先至南鲲鯓代天府再至学甲慈济宫进香,之后返庄进行中洲全境的绕境祈安及安营“钉竹符”,当晚则聘请法师举行送火王仪式,以祈庄域平安无事。[4][6]

名人轶事  [编辑]

有两位知名的人物出身于过港仔,分别是政治家陈武璋以及散文作家陈益裕。[4]

陈武璋(1915-1984),在8岁(1923年)时举家迁移至高雄市的鼓山区,其家族经营“璋记精米厂”。日本战败后便开始从政,曾任高雄市议员副议长议长等职,1957年当选过高雄市第3届市长,在一任的市长卸任后被延揽担任台湾省政府民政厅长,其妻林碧梧则为高雄商界名人林合欢之女。[7]

陈益裕(1939-2007),为北门农业职校退休教师,盐分地带第2代散文作家,其文字创作的生产量极大,几乎达到200万字,著作有 :《橐橐声中思想起》(1992)、《好鸟枝头亦朋友》(1993)、《南瀛人物志》(1994)、《乡土心、大地情》(1994)、《走过南瀛大地》(1999)、《踏出去的脚步》(2000)、《文化的丰采‧人物的风华》(2003)、《南瀛大地风情画》(2004)、《悠游的心痕足迹》(2007)等。[4] 

节日庆典  [编辑]

一进到过港仔所在的光华里,便会发现在聚落中处处可见三合院,另外,每年春节后此地的一丈红蜀葵缤纷绽放,都会吸引赏花人潮,搭配洁净的三合院,也热闹了平时宁静的庄头。[3]因此过港仔聚落积极社造,又2013年之后在学甲区公所与区农会的协助下,以“蜀葵花”为主题,在庄庙福安宫庙前休耕农田广植蜀葵,将庄头营造为蜀葵花海,其后于2014年3月初春举办首届的“念恋学甲蜀葵花”文化节,当年引来了不少民众的赏花热潮,也为庄头带来人潮,至此之后便成为此地的一个节日活动。[4]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臺南市里鄰編組及調整 : 學甲區 13. [2024-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2). 
  2. ^ 黄 , 文博 . 倒風內海及其庄社 . 台南  :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 2013  : 245–269. ISBN 978-986-03-5211-5. 
  3. ^ 3.0 3.1 3.2 3.3 3.4 陈 , 桂兰 . 思慕臺19 從鹽水到六甲頂. 台南 :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 87–126. ISBN 978-986-04-3023-3. 
  4. ^ 4.0 4.1 4.2 4.3 4.4 黄 , 文博 . 174山海戀 從蘆竹溝到楠西 . 台南: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 88–163. ISBN 978-986-04-3027-1. 
  5. ^ 過港福安宮. 文化资源地理资讯系统. [2024-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6) (中文(台湾)). 
  6. ^ 黄 , 文博 . 南瀛刈香誌 . 台南 : 台南县立文化中心 . 1994 : 25–29. ISBN 957-00-2651-0. 
  7. ^ 许, 雪姬(总策画). 臺灣歷史辭典  . 台北  : 文建会. 2004  : 0837. ISBN 9789570174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