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邱罔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邱罔舍台湾话Khu-bóng-sià),亦称邱仔罔舍Khu-á-bóng-sià),是台湾民间文学中的败家子故事原型。“邱罔”原是一鲈鳗精,因被一名邱姓员外杀害而怀恨在心,转世投胎做员外之子,长大后被尊为阿舍,故称邱罔舍,败尽邱家财富以报前世之仇。最后,他将仅存的家产赠送给猜中其心思之人,随后投河自尽。[1]时代约1810年代,嘉庆道光年间,有时会与白贼七一同出现。

邱罔舍的故事是由中国福建漳州的“邱蒙舍”移植发展而成,与之类型相同的故事也出现在“谢能舍”以及泉州的“蔡六舍”与“露鳗舍”。这些故事的内容随后纷纷附会至邱罔舍身上,使故事内容愈渐丰富与典型。随著移民至台,邱罔舍的故事也愈渐本土化,由漳州漳浦人变成台南人;此外也吸收台湾本地戆仔舍周金隆苏邦荣等败家子挥霍情节,让故事更加多元。[1]根据娄子匡的分析,台湾的“邱罔舍”与福建的“邱弄舍”相比多了鲈鳗精投胎转世的情节,而福建的“邱弄舍”则是指邱为明代人,老家则是漳浦、杜浔、邱厝。台、闽都有“吃点心不花钱”、“戏弄父亲”、“要放大炮”的情节。然而福建的故事没有死亡的情节,台湾的“邱罔舍”在死亡的情节中则有“将邱家花到剩三百元,四处问人他要去哪里却没人答得出来,最后问他老婆,他老婆回说‘你要去死啦’,邱罔舍开心的把钱交给她,然后投水自尽”的奇特死亡。[2]

故事[编辑]

邱罔舍留有多则民间趣味故事,例如《邱罔舍炮》,即邱造一人大纸炮竹,说要点炮竹,结果只是大炮竹内藏一小炮竹,雷声大雨点小。

正月初一披麻带孝:邱罔舍于元旦象征吉祥、忌讳不吉利的日子,寻庄内小孩十馀位至自宅,竟给这些孩童身穿麻衣,再打了小孩们脸上几巴掌、放小孩们“披麻带孝”哭著回自家,当小孩家人看孩童如此被恶作剧戏弄,正生气至邱宅找邱理论时,才发现每位小孩背后各系一两碎银,将气消了一半不再计较,只是警告小孩以后别再跟邱罔舍玩。颇具嘲讽味。[3]

改编电视剧[编辑]

邱罔舍的故事也曾多次被改编为电视剧。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林培雅. 邱罔舍. 台湾大百科全书.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2009-10-28. 
  2. ^ 娄子匡,〈关于闽台同型的民谭—邱罔舍趣事试探〉。〈台湾风土〉第六十三期。1949年8月22日。
  3. ^ 毓文守愚点人、献璋,〈邱罔舍的趣事〉。〈台湾风土〉第六十七期。1949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