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镇海福安宫

坐标23°38′32″N 119°35′59″E / 23.642339°N 119.599854°E / 23.642339; 119.599854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镇海福安宫
立面、金炉
基本信息
位置 台湾澎湖县白沙乡镇海村1邻6号
主神哪吒三太子
例祭农历七月十四(太子爷圣诞)
庙格角头庙(建筑年代:2010年)
建立时间不详,据传为公元1647年前后
地图
地图
汉语名称

镇海福安宫台湾话Tìn-hái Hok-an-kiong),台湾澎湖县庙宇,白沙乡镇海村公庙,镇海澳角头庙之一,主祀哪吒三太子[1]

沿革[编辑]

地图

“镇海”亦作“镇海港”,位于澎湖北山屿南段偏北,明代天启四年(1624年),因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澎湖妈宫风柜尾筑建城砦[2],明军为驱逐荷兰军队,便在澎湖各处堆砌土城,截断荷军海路补给,顺利迫使荷军离开澎湖[3][4][5],镇海便为其中一筑城地点,惟明军随荷军退离亦撤守土城,其土城早于清季坍塌圯毁[6],仅有寥寥城迹残存于现址[7]

自明代有信史起,镇海便常为水师驻兵据点,防范海寇,故而名之,清领时期属“镇海澳”,日治时期改隶“白沙庄”,1945年二战后改称“白沙乡”,在不同时期先后与邻近的“港子村”以及“城前村”合并,实施地方自治后自成一村,延续迄今。[6][8]

镇海福安宫主祀哪吒三太子,碑载庙宇开基年份为明万历廿四年(1595年),但根据大明洪武年间即颁布海禁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厉行“墟地徙民”政策,原自宋代即有纪录的澎湖住民亦被强制迁徙至福建泉州府,澎湖当地除军兵之外、无普通百姓久居,直到边境海禁松弛约起于明末崇祯南明之际,澎湖始有较多百姓徙入,故镇海福安宫建于万历年间之说,在无其他文献或文物佐证下,实难以成立。[1][9][10]:18-30

根据日治时期明治30年(1897年)间,澎湖厅进行全澎社寺调查,报告书载镇海福安宫建于250年前后,推算约莫为南明永历元年(1647年)左右起建,为较可信的说法。此外,镇海福安宫内藏“万邦咸宁”古匾,匾额落款嘉庆丁丑年,故福安宫最早可考建庙于嘉庆廿二年、即公元1817年之前。[1]

镇海福安宫清领时期乃有咸丰五年(1855年)、由陈传主导的重修纪录。日治时期修建纪录两次,分别为明治43年(1910年)的丁胜、昭和六年(1931年)则由丁山发起组织,至昭和14年(1939年)落成的重修工程。[1]

1945年二战结束后,重修工程先有民国39年(1950年)的陈三馀首倡,嗣有民国59年(1970年)以及民国74年(1985年)的郑天筑,根据民国74年(1985年)竣工的庙宇外貌,古朴雅致,楹联梁柱刻以行草八分书等字体,庙柱上联书以岐头、下联挥毫以港尾(今讲美村)等地名入联,反应出镇海位居扼守澎湖内海之钥地位,庙顶剪粘七彩龙凤,斗栱凿以酒仙童子(酒仚童子),龙虎堵两侧壁垣悉以玄武岩打造,可谓巧夺天工。[1]

民国97年(2008年),镇海福安宫发起战后第四次重修,依然由郑天筑出任总董事,陈文渊担任副主任委员,工程历时两年、耗资新台币1800万元,顺利于民国99年(2010年)入火安座,即为今貌。[1][11]

图辑[编辑]

相关条目[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许, 玉河. 〈福安宮〉.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21-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5 (中文(台湾)). 
  2. ^ 〈馬公風櫃尾荷蘭城堡〉.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国家文化资产网. 2001-11-21 [2020-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6) (中文(台湾)). 
  3. ^ 汤, 锦台. 《大航海時代的台灣》. "Taiwan in the age of exploration" (台北市: 如果). 2011. ISBN 9789866702792 (中文(台湾)). 
  4. ^ Ripon, Élie. 《利邦上尉東印度航海歷險記:一位傭兵的日誌(1617-1627)》. "Voyages et aventures aux Grandes Indes (1617-1627)". 翻译:赖慧芸、校注:包乐史(Leonard Blusse)、郑维中、蔡香玉 (台北市: 远流). 2012 [1997]. ISBN 9789573269717 (中文(台湾)). 
  5. ^ 翁, 佳音. 〈「荷蘭時代臺灣史」中的澎湖〉. 《澎湖研究-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辑》. 2002: 422 (中文(台湾)). 
  6. ^ 6.0 6.1 〈鎮海村〉.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21-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5 (中文(台湾)). 
  7. ^ 刘, 禹庆. 〈白沙鎮海遺址成為「虛澎化」最佳見證 〉. 自由时报. 2014-09-11 [2021-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5 (中文(台湾)). 
  8. ^ 〈民國34年至87年臺灣議會與地方自治發展〉. 档案支援教学网. [2021-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5 (中文(台湾)). 
  9. ^ 颜, 尚文. 〈明代海防與澎湖〉.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5 (中文(台湾)). 
  10. ^ 何, 孟兴. 《海中孤軍-明代澎湖兵防研究論文集》. 澎湖县: 澎湖县政府文化局. 2012. ISBN 9789860334593 (中文(台湾)). 
  11. ^ 高, 茂雄. 〈耗資1800萬重建 鎮海福安宮落成入火 〉. 澎湖日报. 2010-07-11 [2021-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1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