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简称麻杏薏甘汤
源自《金匮要略》
剂型汤剂
组成
麻黄半两 去节
杏仁10个 去皮尖,炒
薏苡仁半两
甘草一两 炙
功用
解表、袪风湿、袪肌肉痛、除疣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主要是针对去除肌肉中的湿气。《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提到:“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1][2]

出处[编辑]

《金匮要略》:“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1]

功用[编辑]

解表、袪风湿、袪肌肉痛、除疣。

辨症要点[编辑]

  • “一身尽疼”以及“发热”二项表症,代表病仍在表。
  • “湿”与“风湿”之区别:若病人有“湿”,不管是“湿”或是“风湿”,皆有疼痛之现象,但有如下之区别:
    • 但若仅有湿,则辨症上重在身体不能转侧;但若是“风湿”,则关节不能屈伸。
    • 疼痛时间不同:“湿”则整天都痛;但“风湿”则于日晡[注 1]最感疼痛[2]
  • 主要成因: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

方剂组成(汉制)[编辑]

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方义[编辑]

  • 麻黄能发表取汗,去节后效力更强。[3]
  • 薏苡仁为阳明药,因本症于日晡发热,属阳明热,故用之。其性甘益胃,土胜水,淡渗湿。泻水所以益土,能健脾,治水肿,湿痹脚气,疝气泻痢热淋。益土所以生金,能补肺清热。[4]
  • 杏仁常与麻黄配伍,能泻肺润燥,免去使用麻黄之副作用。[4]
  • 甘草能调和诸药,使之不争。[4]

注释[编辑]

  1. ^ 日晡指古代十二个时辰中的申时,申时的现代时间是指下午3点到5点。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东汉.张, 仲景. 《金匱要略》. 网路资料:《金匮要略》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2.0 2.1 清.吴, 谦. 《醫宗金鑑》. 网路资料:《御纂医宗金鉴》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明.李, 时珍. 《本草綱目》.  百病主治药篇,网路资料:本草网目 百病主治药篇
  4. ^ 4.0 4.1 4.2 清.汪, 昂. 《本草備要》.  谷菜部;网路资料:本草备要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相关条目[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