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150毫米TbtsK C/36型舰炮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5厘米TbtsK C/36型舰炮
15 cm TbtsK C/36 naval gun
1945年,将15厘米TbtsK C/36前端舰炮置于在Drh L C/38双联炮架以上的Z39,在美国海军重编为DD939
原产地 德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42年—1945年
使用方纳粹德国海军
参与战争/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
生产历史
研发者莱茵金属
研发日期1936年
生产商莱茵金属
基本规格
重量炮本身:7,200—8,564千克(15,873.28—18,880.39,141.73—168.57英吨
长度7,165毫米(282.09英吋,23.51英尺
枪管长度6,815毫米(268.31英吋,22.36英尺;45.4倍径

炮弹150毫米分装壳药式炮弹
炮弹重量45.3公斤(99.87磅)
口径
枪管1根,线膛,预期使用寿命:发有效全装药弹英语Glossary_of_British_ordnance_terms#Effective_full_charge炮击
发射模式半自动英语Semi-automatic firearm
后膛水平滑动式后膛英语Rifled_breech_loader#The_sliding_block
射击仰角
回旋角度根据炮架类型和位置而有所变化,转速亦然
射速最大射速:8发/分钟
枪口初速835米/秒(2,739.5英尺/秒
有效射程+47度:23,550公尺(25,754.59,77,263.78英尺,14.63英里
最大射程+30度:21,950公尺(24,004.81码,72,014.44英尺,13.64英里)
供弹方式弹药卷扬机
瞄具立体瞄准器,可放大5倍至10倍

15厘米TbtsK C/36(英语:15 cm TbtsK C/36 naval gun[note 1]纳粹德国海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搭载于1936年A(Mob)型驱逐舰以上所搭载的中型舰载主炮。此外,它亦被用作海岸炮

之所以设计这款武器,是因为德国海军总司令部(德语:Oberkommando der Marine,常缩写为“OKM”)认为1936年和1936年A型驱逐舰所搭载的12.7厘米(5.0英寸)主炮英语12.7 cm SK C/34 naval gun有可能不及那些潜在的敌方。然而,在实际搭载在舰艇以上时,这些火炮却造成了严重的超重问题,因为它们装在舰艇以上会增加相当大的重量。为了应对这种增加的重量,驱逐舰需要拆卸一门火炮,有时为了保持搭载五门主炮而采用了一座双联火炮。

设计背景

[编辑]

1932年,威玛国家海军批准了一项新计划,用于1,500吨(1,500长吨; 1,700短吨)级驱逐舰。该项目的设计工作立即在斯德丁伏尔铿船厂(Vulcan Shipyard)和埃尔宾F希肖船厂(F Schichau yard)展开。它们所载的主炮口径为12.7厘米(5.0英寸),试图令其火力有著匹敌或超越其他国家的驱逐舰,通常口径在12厘米(4.7英寸)到13厘米(5.1英寸)之间。口径达到15厘米的TbtsK C/36最初设计用于鱼雷艇以上,但其后对它装设在驱逐舰以上的使用可能进行了研究,并且于1936年在1934年和1934年A型两级驱逐舰投入试运行以后,开始对它俩进行重新装备。这时海军总司令部认为1936年和1936年A型驱逐舰的12.7厘米(5.0英寸)主炮可及不如某些潜在敌方,因此下令要求新型的1936型驱逐舰需要搭载15厘米(5.9英寸)主炮。[1]

为了测试15厘米长的火炮,1938年,德国驱逐舰Z8 布鲁诺·海涅曼号将其搭载的12.7厘米SK C/34主炮英语12.7 cm SK C/34 naval gun都替换为五门15厘米TbtsK C/36单装主炮。但很快就发现不仅火炮本身造成问题,就连炮架也过重。[1]舰艇以上的新型重物如此地仰抬重量,严重损害了其稳定性;在大风浪中时,五门主炮当中只有两门可以使用。[2]虽然为了解决该问题而卸下了一门15厘米口径的火炮,但这不能解决问题。结果,Z8 布鲁诺·海涅曼号很快重新装上了其旧型12.7厘米主炮。[3]

火炮特性

[编辑]

15厘米TbtsK C/36舰炮的实际口径刚好为14.91厘米(5.87英寸),重达7,200公斤(15,900磅),总长度为7.165米(23.51英尺),炮膛长度为6.815米(22.36英尺),膛室容积为212立方厘米(12.9立方英寸),膛线长度为558.7厘米(220.0英寸)。它具有44条阴膛,尺寸均为1.75毫米(0.069英寸)乘6.14毫米(0.242英寸)。它发射了一枚重达45.3千克(100磅)的炮弹,由13.5千克(30磅)的RPC/38装药所推进,炮口初速为875米/秒(2,870英尺/秒)。该火炮的工作压力为3,000千克/平方厘米(43,000磅/平方英寸),可发射约1,600发炮弹。该火炮在47°仰角下的最大射程为23.55公里(14.63英里)。[4]

火炮机件

[编辑]

15厘米TbtsK C/36舰炮为半自动英语Semi-automatic firearm操作,具有水平滑动式后膛,需要手动打开才能装填首发炮弹。第一枚炮弹是借由位于后膛环的右侧后膛水平仪所装填。炮管稍为松动,但借由后膛螺母固定在后膛末端。该炮具有电磁式触发电路,亦可在紧急情况下借由机械系统作后备手段。该炮设置于TbtsL C/36炮架以上;而炮架则设置在圆柱状支柱以上,后者通过十四根螺栓固定在基座以上。炮架的垂直轴轴承位于支柱的中央,并且由齿状回旋环所覆盖。炮架本身是由防破片炮盾、回旋和仰抬机构、缓冲器、炮手座位、瞄准具、扳机、遥控机构和电动火炮电动机所构成。1943年,曾进行一项测试,在15厘米TbtsK C/36舰炮的炮管以上新增了炮口加热器,以防止炮管在结冰的温度下结冰;但是当发现两者都将消耗过多的电能,而且会对炮架的起重装置上施加过大的压力时,这种方案就被废弃了。[3]摇架是由空心管、两台液压缓冲器(最多可吸收58,000千克(128,000磅)的后座力)和气动换热器英语Recuperator所制成。[5]

控件

[编辑]

15厘米TbtsK C/36舰炮的回旋和仰抬机构是由手动或电动驱动,后者即是借由液压手柄的控制以提供动力。左侧的炮手控制著回旋和仰抬机构。进行动力回旋时,可以通过手轮简单地控制火炮的运动,最大回旋角度为150°。需要恢复为手动控制时,必须松开所有手柄。在紧急情况以下,右侧炮手亦可控制火炮的回旋和仰抬。该炮装有两款扳机系统,一款是电磁式,而另一款是机械式。两名炮手都设有与机械系统连动的脚踏板,如有需要,亦可以通过将挂绳连接到扳机高度上作直接击发。两名炮手的右手轮以上都装有用作扳机的开关,用以控制其电磁电路,如有需要,亦可以通过司令塔遥控击发。两名炮手的立体瞄准器都联系在一起,亦可以将其放大5倍至10倍。右炮手负责对射击仰角进行校正,该校正由两组补偿齿轮提供。第一档,也称为“ Regler”档,可根据所使用的弹药类型进行校正,第二档则补偿炮管的磨损。[4]击发信息通过电线,从击发方向中心传输到火炮。两名炮手都配有一台接收器,他们的设置会被发送到击发方向中心,后者也装有一台链接到火炮的对讲机[6]

火炮外壳

[编辑]

C/36单装炮塔

[编辑]

C/36炮壳的总重量为18,800千克(41,400磅),分别是:炮管和后膛重量为7,200千克(15,900磅)、通讯座和回转齿轮为1,730千克(3,810磅;经1942年改装以后减至仅为1,500千克,即3,300磅)、炮架为3,885公斤(8,565磅)、炮盾英语Gun shield为4,153千克(9,156磅)、瞄准具为650公斤(1,430磅),以及电线和机械设备等为580千克(1,280磅)。炮壳亦可能会额外增加重达330千克(730磅)的辅助设备。在五座单装炮塔当中,第一座的炮塔A(安东[note 2])可以从30°到0°到330°范围内回旋;第二座的炮塔B(布鲁诺[note 3])可以从40°到0°再到320°范围内回旋;第三座的炮塔C(采撒[note 4])可以在20°到0°到340°范围内回旋;第四座的炮塔D(朵拉[note 5])可以从27°到0°再到333°范围内回旋;最后第五座的炮塔E(埃米尔[note 6])可在42°到0°到318°范围内回旋。所有炮塔都可将舰炮降至–10°,或高仰至30°。[7]

C/36炮壳由防破片罩所包裹,该护罩覆盖了舰的前部、侧面与顶部,但并不覆盖后部。[7]其炮壳的正面装甲厚度为10毫米(0.39英寸),侧面和顶面则是6毫米(0.24英寸)。[8]前侧包含两道用作瞄准口、可以关闭的襟板,一扇位于中央炮口的右侧,而另一扇则是左侧。护罩的脚根以上装有四道检查襟板,其中两扇在前方,而在左右两侧都设有一扇。这些襟板使得动力回旋设备易于维修。炮架是从舰船以上的主电源,以220电子伏特(35 aJ)直流电所供应。[7]电流为触发电路螺线管供电,当中包括1千瓦(1.3马力)永久功率和3千瓦(4.0马力)用于回旋和仰抬电机时的峰值输出,以及炮架的可移动式辅助照明。[9]舰炮瞄准具、控制位置、后膛和击发警告系统的灯(闪烁的蓝色和红色灯,以及蜂鸣器)均由4电子伏特(0.64 aJ)的变压器所供电。[10]

DrhL C/38双联炮塔

[编辑]

DrhL C/38炮塔最初是为了“O”、“ P”和“ Q”级战列巡洋舰巡洋舰所设计,但在这些舰艇的建设取消以后,决定将它俩用于装备1936年A型驱逐舰。一般认为,一座双联炮塔可以将战舰的有效火炮总数增至五门,而不会引起相同的重量问题,导致减至仅有四门。因此,两门15厘米TbtsK C/36舰炮就装进了DrhL C/38双联炮塔以内。尽管进行了广泛的整合和其他修改,但新型的双联炮塔的重量仍然几乎是C/36炮塔的两倍,导致其大致重量与单纯地补回第五门C/36舰炮相等。此外,将新型的DrhL C/38炮塔整合到现有的火控系统当中也存在问题。另有计划将两座这款炮塔搭载到新型的驱逐舰以上,但从未实施,更莫说到位。[11]结果,DrhL C/38炮塔被用于Z23号Z24号Z25号Z26号Z27号Z28号Z29号Z30号Z31号Z32号Z33号Z34号Z37号Z38号Z39号Z40号英语Type 1936B destroyerZ41号英语Type 1936B destroyerZ42号英语Type 1936B destroyer这些德国驱逐舰。[12]

C/38炮塔是由皮特勒-托马(Pittler-Thoma)液压齿轮所仰抬,而该液压齿轮是由电动机提供动力,回旋亦是由电动机所达成。在紧急情况以下亦可以使用手动回旋。C/38炮塔的内部设计几乎与C/36的相同,而且其火炮与装备都完全相同。这两门火炮都具有一台阿德尔特(Ardelt)电动式弹药卷扬机,而在炮塔后部亦装有十发准备使用的补给弹药,使得炮手可以在短时间以内开火,而不必等待卷扬机。[13]这些即用型弹药保存在密封的铝制容器以内,而该容器本身亦被锁在箱当中,以保持干燥。[14]

C/38的总重量为60.4吨(59.4长吨; 66.6短吨),分别是:炮管和后膛重量为7,200千克(15,900磅)、通讯座和回转齿轮为4,300千克(9,500磅)、炮架为22,250千克(49,050磅)、炮塔防盾为13,750千克(30,310磅)、瞄准具为650千克(1,430磅),以及电线和机械设备为2,400千克(5,300磅)。其炮塔的正面装甲厚度为30毫米(1.2英寸)、侧面为20毫米(0.79英寸)、顶面为20毫米(0.79英寸),以及后面为15毫米(0.59英寸)。炮塔的炮座直径为3.2公尺(10英尺),炮塔本体直径为2.8公尺(9英尺2英寸)、后座距离为440毫米(17英寸)。两门火炮之间的距离为1,070毫米(3英尺6英寸)。火炮可以高达8°/秒的速度仰抬,并且以相同的速度回旋。所有炮塔都可将舰炮降至–10°,或高仰至65°。在炮塔当中,第一座的炮塔A(安东)是唯一的DrhL C/38双联炮塔,可以从30°到0°到330°范围内回旋;第二座的炮塔B(布鲁诺)可以从42°到0°再到318°范围内回旋;第三座的炮塔C(采撒)可以在27°到0°到333°范围内回旋;最后第四座的炮塔D(朵拉)可以从20°到0°再到340°范围内回旋。[13]

静态炮台

[编辑]

C/36舰炮亦被设置在众多用于海防的静态炮台当中。在诺曼底滨海朗格炮台英语Longues-sur-Mer battery以上具有四座以钢筋混凝土所建造的炮台,每座炮台都装设有C/36舰炮。火炮是由炮台前面的测距杆所控制。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TbtsK,全写Torpedobootskanone,意为:鱼雷艇炮;C,全写:Construktionsjahr,意为:设计年份
  2. ^ 德语:Anton
  3. ^ 德语:Bruno
  4. ^ 德语:Cäsar
  5. ^ 德语:Dora
  6. ^ 德语:Emil
  1. ^ 1.0 1.1 Skwiot 2011,第161页.
  2. ^ Skwiot 2011,第161–162页.
  3. ^ 3.0 3.1 Skwiot 2011,第162页.
  4. ^ 4.0 4.1 Skwiot 2011,第163页.
  5. ^ Skwiot 2011,第162–163页.
  6. ^ Skwiot 2011,第164页.
  7. ^ 7.0 7.1 7.2 Skwiot 2011,第165页.
  8. ^ Koop & Schmolke 2003,第35页.
  9. ^ Skwiot 2011,第165–166页.
  10. ^ Skwiot 2011,第166页.
  11. ^ Skwiot 2011,第167页.
  12. ^ Skwiot 2011,第174页.
  13. ^ 13.0 13.1 Skwiot 2011,第173页.
  14. ^ Skwiot 2011,第173–174页.

参考文献

[编辑]
  • Skwiot, Miroslaw. German Naval Guns: 1939-1945. Barnsley: Seaforth. 2011. ISBN 978-1591143116. 
  • Koop, Gerhard & Schmolke, Klaus-Peter. German Destroyers of World War II.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3. ISBN 978-1-59114-307-9.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