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0450-2958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E0450-2958

哈伯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类星体HE0450-2958。类星体靠近影像中心;但没有看到明显的宿主星系。类星体靠近影像中心;没有看到明显的宿主星系。在类星体附近有一团气体,显然正被类星体的辐射电离。右下角的点状物体是在视野中看到的前景星。
观测资料(历元 J2000)
星座雕具座
赤经04h 52m 30.0s[1]
赤纬-29° 53′ 35″[1]
红移0.286041 ± 0.000093
(73867 ± 28 km/s[1])
距离30亿光年 (1 Gpc)[2]
类型Sy1[1]
视星等 (V)16.0[1]
其他编号
LEDA 75249,[1] QSO B0450-2958, 2MASSI J0452300-295335, 6dFGS gJ045230.1-295335, 2MASX J04523006-2953353, NVSS J045230-295336, IRAS F04505-2958, QSO B0450-299, IRAS 04505-2958, RBS 597, 1RXS J045230.4-295329
参见:类星体类星体列表

HE0450-2958是一个不寻常的类星体。因为缺少宿主星系,它被称为"裸体类星体"或"无家类星体"。估计它的距离约为10亿秒差距

历史[编辑]

比利时列日大学皮埃尔·马加因英语Pierre Magain领导的研究小组在2005年9月1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2]。这个类星体位于一个受到其干扰的星暴星系附近(见图的左上)。然而,在这个类星体周围模有发现星系(图的中间),这使得作者推测:

有人可能认为主星系已经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这是碰撞的结果(形成了扰动星系),但很难想像一个星系的完全分裂是如何发生的。

马加因等人认为这个类星体的宿主星系逃过了探测。据估计,这种类星体的亮度大约要预期的低5个星等(100倍),或者半径小于等于300光年(典型的类星体镶嵌在直径5,000到50,000光年的星系中)。

在玛家音等人的论文发表后不久,出现了三篇都是在2005年11月6日这一周发表的理论论文,它们都声称要解释这个物体的特殊性质。其中两篇论文,来自麻州的哈佛大学[3]和英国的剑桥大学 [4]都指出:这表明类星体是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它是由引力辐射反冲或涉及三个黑洞相互作用,从附近受扰动星系的中心喷出。抛射的速度必须大于1,000km/s,才能将类星体从原来的宿主星系放到如此远的距离。

第三篇论文[5],由大卫·梅里特英语David Merritt领导的一个小组发表,对前述的弹射说进行了批判性的检验,并得出它们可能是不正确的结论。主要的论点有二: (1) 这个类星体的光谱显示它是一个窄线西佛1星系。这种星系被认为有异常小的黑洞;由于黑洞的大小与星系密切相关,这个类星体的宿主星系也应该异常小,这就解释了马加因等人没有探测到它。 (2) 类星体光谱也揭示了经典的窄发射线区(NLR)的存在。产生这些窄谱线的气体距离黑洞大约1,000光年,这种气体在一次足以将黑洞从宿主星系移除的撞击之后,就不可能与黑洞保持联系。产生这些窄谱线的气体距离黑洞大约一千光年,这种气体在一次足以将黑洞从主星系中移除的撞击之后,就不能与黑洞保持联系。

因此,这些作者得出的结论是裸类星体实际上是一个完全正常的、窄线西佛星系,恰好位于一个受到扰动星系附近的天空中。

"无家类星体"。

2005年以来,许多的科学研究都支持这一结论。 (1) Kim等人(2006年)[6]为了找到这个类星体的宿主星系,做了更仔细的研究。他们的结论是:考虑到类星体发出令人困惑的光,不可能排除星系的存在。 (2) Zhou等人(2007年)[7]观察类星体发射的X射线,并用它来估计黑洞的质量。他们证实了黑洞的质量很小,这意味著宿主星系比梅里特等人预测的还要弱小。 (3) Feain等人(2007年)[8]探测到这个类星体的电波发射,他们认为这表示恒星正在形成,这与任何认为它是"裸"类星体的说法冲突。

现在的共识是HE0450-2958可能确实有一个宿主星系,但在类星体明亮的背景光下实在很难看到。

最近,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一项研究之后,这一共识也受到了质疑[9]

相关条目[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Nasa/Ipac Extragalactic Database. Results for HB89 0450-299. [2006-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4). 
  2. ^ 2.0 2.1 Magain, P. et al. (2005), Discovery of a bright quasar without a massive host galax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ature, 437, 381
  3. ^ Hoffman, L. and Loeb, A. (2005), Three-Body Kick to a Bright Quasar out of Its Galaxy During a Merge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rXiv:astro-ph/0511242
  4. ^ Haehnelt, M. et al. (2005), Possible evidence for the ejection of a supermassive black hole from an ongoing merger of galaxi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rXiv:astro-ph/0511245
  5. ^ Merritt, David; et al. The nature of the HE0450-2958 system.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April 2006, 367: 1746–1750. Bibcode:2006MNRAS.367.1746M. arXiv:astro-ph/0511315可免费查阅. doi:10.1111/j.1365-2966.2006.10093.x. 
  6. ^ Kim, M. et al. (2006), The Host Galaxy of the Quasar HE 0450-295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658, 107
  7. ^ Zhou, X.-L. et al. (2007), X-Ray Properties of the Quasar HE 0450-295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133, 432
  8. ^ Feain, I. et al. (2007), Dressing a Naked Quasar: Star Formation and Active Galactic Nucleus Feedback in HE 0450-295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662, 872
  9. ^ Elbaz.D. et al. (2009) Quasar induced galaxy formation: a new paradigm?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507, 1359–1374

延伸阅读[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

天球赤道座标星图 04h 52m 30.0s,−29° 53′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