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Schoggitaler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09年的瑞士金币巧克力
礼盒中有瑞士金币巧克力跟资讯手册

瑞士金币巧克力(德语:Schoggitaler/瑞士德语:Schokoladentaler)是一块用金色铝箔纸包裹成放大版金币形状的巧克力,一般作为家园与环境保护计画的标志。自1946年起,瑞士古迹保护协会德语Schweizer Heimatschutz瑞士自然保护联盟英语Pro Natura便仰赖贩售瑞士金币巧克力的所得维持运作[1]。一枚瑞士金币巧克力重28公克,直径8公分。

贩售[编辑]

每年九月,瑞士金币巧克力由瑞士全国学生贩卖。所有收入将会投入某一项由瑞士古迹保护协会与瑞士自然保护联盟选定的专案。内容将关于古迹与建筑修复(Schweizer Heimatschutz)及本土动植物保育(Pro Natura)[1]。其中一位最著名的瑞士金币巧克力设计师—— 雕刻家卡尔・费舍(Carl Fischer),于2018年售出56万3086枚瑞士金币巧克力。相较前一年减少了百分之二,净收入高达161亿8千万瑞士法郎。

历史[编辑]

1946 年的第一枚瑞士金币巧克力

二战期间,瑞士联邦委员会为求尽可能地能源自给,打算在阿尔卑斯山区与瑞士中部高原地区设置水力发电厂。在这些计画中,他们想要利用上恩加丁德语Oberengadin西尔斯湖的水推动柏格尔山谷德语Bergell中的发电机。

为了保护西尔斯湖,叫做«Pro Lej da Segl»的小型委员会于1944年二月在库尔(Chur)举行会面。该委员会由瑞士自然保护联盟(Schweizerischen Bundes für Naturschutz,Pro Natura前身)的代表、瑞士古迹保护协会(Schweizerischen Vereinigung für Heimatschutz,Schweizer Heimatschutz前身)的代表、以及上恩加丁周边居民代表组成。然而,柏格尔当地自治组织斯坦帕(Stampa)与恩加丁当地自治组织希尔斯(Sils)当时已经准备批准建造发电厂。若是放弃,则必须赔偿30万瑞士法郎[2]

当时在州或国家层面都没有环境保护的相关条款,没有法律途径可循,且国库空虚,没办法指望得到援助。 就像1859年保护吕特利德语Rütli或1937年保护霍尔加斯德语Hohle Gasse一样困难。战争期间,人们还有其他担忧。这笔巨款也超出了两家瑞士保护组织的财力,因此在1944年2月的一次会议上决定先向基金会和公司募款。 虽然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到了1945年5月,仍然少了十六万法郎。

瑞士农民协会德语Schweizer Bauernverband常务董事恩斯特・劳尔(Ernst Laur)建议为了锡尔斯湖出售巧克力。 巧克力在 1946 年 5 月之前是定量供应的,只能少量获得,因此相对稀缺。 1945 年 11 月,战争食品处允许在街上出售 20 吨牛奶巧克力。 由于每块巧克力都用金色铝箔包裹,因此该活动被称为“塔勒义卖会”(Talerverkauf)。 而锡尔斯湖的照片就浮雕在铝箔纸上[3]

1946年二月,瑞士全国超过两万名学生以1瑞士法郎的价格售出他们的第一枚瑞士金币巧克力。这项活动透过日报、周刊、电台、电影广告及海报大肆宣传,总共售出82万3420枚瑞士金币巧克力,远远超过大家的预期。在两个社区得到赔偿后,两个保护组织便分配剩下的盈馀。

鉴于这次活动的成功,组织决定每年都举办一次这样的义卖会。然而之后的三年,都没有一个能够成立保护专案的目标。直到1950年,他们重新投入到一个国家提出的专案,该专案为瑞士人民所接受的:布里萨戈

瑞士金币巧克力的出售意外地创造出一种长期的客户关系,许多之前曾贩卖过瑞士金币巧克力的学生,在成年后反而成为买家[4]

自1984年起,埃施巴赫巧克力制造商(Aeschbach Chocolatier)便开始在琉森(Luzern)一个叫罗特(Root)的市镇制造瑞士金币巧克力。

2013年总共售出了43万2000枚瑞士金币巧克力,相较于2012年大约少了3万枚。截至2013年止,总计售出4亿枚瑞士金币巧克力。随著时代的变迁,这项数据逐渐减少。瑞士金币巧克力于1946年刚问世时的销售量趋近于现在的两倍。在当时巧克力是需要配给的珍贵食物;然而瑞士金币巧克力却只需一枚瑞士法郎便能换得。

价格[编辑]

1946 年,瑞士金币巧克力以一瑞士法郎的价格贩售;1970年上涨至二瑞士法郎;1990年上涨至三瑞士法郎;而1998年起,瑞士金币巧克力的售价上涨至五瑞士法郎。然而,它们是由瑞士有机全脂牛奶和Max-Havelaar德语Max-Havelaar公平贸易认证的糖和可可制造。

相关网页连结[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Schoggitaler für die Wildnis. Naturschutz.ch. [2022-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7) (德语). 
  2. ^ Entstehungsgeschichte der Pro Lej da Segl. Pro Lej da Segl. [2022-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6) (德语). 
  3. ^ Wie die Schweizer aus Schokolade Gold machen. 2016-03-27 [2022-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8) (德语). 
  4. ^ Madlaina Bundi: Geld, Gold und Schokolade. Die Anfänge des Schoggitalers. In: Heimatschutz Nr. 3, 2014. Schweizer Heimatschutz, Zürich. [2022-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