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台南市/档案一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编写建议一

现有台南市条目包含台南地区自古以来之历史。再者,历史上行政区域多有更迭,不应该一一分割条目,否则依此逻辑,难道朝代与朝代间之不同省、市岂不都要分割条目阐述?因此,我认为台南县2010年后应被视为历史性条目,保留台南市为主体,并于2010年12月25日台南市移动到台南府市台北市高雄市升格为直辖市新竹市升格省辖市过程中均有合并其他行政区,但都不会据此另设条目。Ernestnywang (留言) 2009年7月4日 (六) 22:10 (UTC)

不认同。例如仁德乡也有其日治时期行政区仁德庄,所以同时保存没有不可。又例如台南州(1920~1945)→台南县(1945~1950)→台南县(1950~2010嘉义、云林、台南市析出)→台南府市(2010~),各条目皆单独保留。
我会认为既有的台南县市条目仍不宜变动,但内容以战后五十年历史为主。其他高度变动的内容搬至台南府市是最好的解决方法。--Koika (留言) 2009年7月7日 (二) 05:31 (UTC)

最新消息,依中华日报在2009/7/11的报导内容指出,内政部已发文给台南市,由于并没有"府市"这种行政区名称,所以要求台南县市在合并升格后,比照台中市、高雄市,改制后仍称为"台南市",所以我在想,之后台南县的条目,是否要并入新的台南市里头呢?Powerflc (留言)

相信台南县最后会成为一个历史性条目,这点是无庸置疑的。另外,假设该报导属实,则未来台南台中将面临完全相同的问题,即县市合并升格后保留“市”的原名,但辖区、层级有所改变。因此,建议大家直接到Talk:台中市 (直辖市)进行讨论,讨论结果同时适用台中台南两地,亦可为高雄参考。我个人是建议针对现有的台中市台南市扩充即可,历史性资料也可纳入台中历史台南历史Ernestnywang (留言) 2009年7月19日 (日) 17:28 (UTC)
将两个条目合并,必会挤压到新条目应有所扩充的篇幅。台中市与台中县是合并之后,成立了新的地方自治单位的。由于是新的地方政府,所以原任台中市市长的胡志强可以再竞选。但他不是竞选连任,所以不同于郝龙斌。郝是竞选连任,胡则是参选新成立的地方政府首长。留下原本的台中市、台中县条目,让新的条目台中市 (直辖市)能够在不受既有框架下,从2010年12月25日编辑起。--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12月6日 (一) 10:51 (UTC)
直辖市台中市政府是一个新的地方政府没有疑义,但这并不代表“台中市”变成了一个新的都市,“台中市”这篇文章介绍的应该是台中市这个城市,与他的行政层级、与胡志强是否竞选连任没有关系。台北市当年也由省辖市合并阳明山管理局改制直辖市、县辖市新竹市也与香山乡合并改制省辖市,情形与现在的台中台南相同。Ernestnywang (留言) 2010年12月6日 (一) 21:04 (UTC)

编写建议二

建议Koika,可参考特色条目的风格进行扩充,勾勒撰写计画,突显台南直辖市与台南省辖市的不同,否则条目仍有可能会被合并,那你就白费工了。--Jasonzhuocn (留言) 2009年7月23日 (四) 08:04 (UTC)

我想如果为了不被合并才去扩写,未免有点倒果为因。条目合并,内容更充实,才更有可能有特色,不是吗?Ernestnywang (留言) 2009年7月23日 (四) 16:56 (UTC)

我个人的建议

by ming0125 1. 台南县市合并为台南府市, 而不是台南市故不应从台南市这个连结点进去 2. 保留原来的台南县及台南市的资料, 以便整合资料的对照 3. 台南府市是包含历史的台南县、台南市及以久远的台南府资料才对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ming0125对话贡献)于2009年12月7日 (三) 11:36 (UTC)加入。

请注意,User:Powerflc已提过台南县合并后仍称“台南市”,而非原先暂定的“台南府市”,相关资料请见[1]Ernestnywang (留言) 2009年12月9日 (三) 15:26 (UTC)

编写建议四

建议台中市台南市条目与台中县目前达成的共识一样,于2010年12月25日之后逐步编修内容成类似台中州台南州一样的历史条目。也赞成变更条目名,只是不建议用年份来区别,建议以台中市 (市)台南市 (市)为主、台中市 (省辖市)台南市 (省辖市)为辅(重定向)的方式改变....再新增一个台中市 (消歧义)台南市 (消歧义)(或将台中市台南市直接改成地名消歧义类型的页面)--福克大叔 (留言) 2010年12月9日 (四) 14:02 (UTC)

改制后条目怎么移动?

User:Koika决定关闭其发动的投票,本人表示尊重,但无法接受“讨论已经结束”,还请大家继续讨论,并参考上方被隐藏的资料,以期能再改制日(2010年12月25日)前解决争议。Ernestnywang (留言) 2010年6月16日 (三) 06:00 (UTC)

个人感觉KoikaErnestnywang两位前辈的意见各有所长。若是采折衷如何?

内政部认定合并案不是高雄市的版图扩大,而是现有高雄市与高雄县同时消灭,再合并为新的直辖市。改制后的市长、市议员、里长等都是第一届。 [2] 依此内政部解释,此届选举为改制后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第一届市长选举。 故既有行政区改名,而合并后之行政区另建条目较吻合此解释。 同意Energiya意见,将既有台南市条目更名台南市 (1920年-2010年)后,改写为断代史为主之条目,而学校、设施等资讯归入合并后新条目应无疑义。 --But (留言) 2010年8月9日 (一) 02:01 (UTC)

在下比较支持Ernestnywang的方案。如果我们看台北市(1967年升直辖市,隔年扩大)、新竹市(1982年升省辖市)、和中和市(1978年以前叫做中和乡),这些条目都没有“台北市(19xx-1967)”或是“新竹市(19xx-1982)”的历史条目。甚至台北市市长有追朔到清朝时代。我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主张台中市 (1920~2010),我认为是因为我们现在在2010年,往回看90年的历史很丰富,而新的台中市在往后的一两年资料单薄。而且人们还很习惯小台中市和台中县之间区隔,所以应该要在维基百科上保留小台中市的“存在”。但是50年后这些都只是台中市的历史,就好像今天看台北市40多年前的升格一样。
再者,就算是内政布认定新的高雄市是“现有高雄市与高雄县同时消灭,再合并为新的直辖市”,小高雄市的历史、文化、学校、建设、人并没有消灭,而是被大高雄市继承。而且陈水扁在1994年当选职位是“第一届台北市长”,但台北市仍只有一项条目。 --Chochopk (留言) 2010年10月10日 (日) 02:47 (UTC)
谢谢您的参与,也感谢您认同小弟的想法,尤其对于您“因为我们现在在2010年”的相关阐述感到佩服。虽然我也有类似想法,但一直不知道如何诉诸文字。由于现在的情况是新直辖市条目(本条目及台中市 (直辖市)高雄市县合并)已有人开始编辑写作,而我在看到User:But的意见并与User:德家里讨论后也认为如果合并新旧条目恐会有一些内容无法妥善保存(请参考Talk:高雄市县合并),因此倾向将现有的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转型为专门介绍市区的条目(如:重庆主城区,但名称尚须讨论),而将其他内容移到新条目。不知道您意下如何?Ernestnywang (留言) 2010年10月13日 (三) 04:32 (UTC)
升级后的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情况很像大陆的直辖市,就是面积大,市中心的行政区比市区外的行政区要小很多,市区的面积是整个直辖市的1/20到1/10,但是人口有一半到3/4。重庆是一个比较畸形的例子,就算跟大陆其他三个直辖市比,也要大得不成比例。重庆主城区的规模其实比较接近整个北京或上海,而重庆主城区里面还有“市中心里的市中心”。旧的(升级前的)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要不要有自己的条目,我是倾向不要,但如果要的话,这些条目要叫做什么或许没办法一时决定,要等媒体和政府单位发明出新的名称才比较适合。北京上海天津都没有特别的城区条目,现在的台北县要画出一块“城区”其实做得到,但一样没有条目。
面积(km2 人口(万) 密度
台北市 272 261 9586
新北市 2053 389 1897
台中市 2215 264 1193
 市区 163 108 6618
台南市 2192 187 855
 市区 176 77 4395
高雄市 2946 277 941
 市区 154 153 9955
 
北京市 16411 1972 1202
 市区 1368 1330 9720
上海市 7038 1921 2730
 市区 700
天津市 11920 1195 1003
重庆市 82403 3018 366
 市区 7585 1625 2142
--Chochopk (留言) 2010年11月17日 (三) 08:32 (UTC)

遗憾

很遗憾,讨论明明仍在进行。但用户 User:Ernestnywang早一步擅自将台中市台南市之otheruse模板撤下,改为mergeto(详见[3][4])。缺乏讨论诚意、强迫别人接受己见,在维基百科都是相当不良的行为。也觉得之前的讨论实在对牛弹琴。--Koika (留言) 2009年8月10日 (一) 20:11 (UTC)

或许是我对“mergeto”的定义与您的了解不同。我以为就是要放上“mergeto”与“mergefrom”才代表正在讨论啊。我很早以前就已经把该列条目放在维基百科:重复条目,也同时放置“mergeto”与“mergefrom”(是标准流程),但后来无缘无故消失;字面上写得是“被建议合并”,而有人(我)建议合并啊!我承认我没有考虑过“otheruse”及“mergeto”并列的可能性,也许是浅意识认为有“mergeto”及“mergefrom”就不需要“otheruse”,但或许这并不是正确的观念,我不清楚,您现在两个都放我认为也很好。但我没有要不跟你“君子之争”的意思,否则不会花那么大力气整理一个我不太有兴趣的台中历史条目(我是新竹市人)。Ernestnywang (留言) 2009年8月11日 (二) 03:19 (UTC)

首先,我对身为管理员User:Koika竟会做出这种近乎“做贼喊抓贼”的事感到痛心疾首!(他都在Template_talk:ROC divisions#自由地区骂过我了,我也不跟他客气了,而且我是说“近乎”。)我在2009年7月台北县新北市台中市台中市 (直辖市)台南市台南市 (直辖市)高雄市高雄市县合并条目放入Wikipedia:合并条目#2009年7月时,就依照当时[5]的说明在这些条目中分别放入“mergefrom”及“mergeto”模板,后来不知何故被拿掉。我在将“mergefrom”及“mergeto”置回的过程中,浅意识的认定有“mergefrom”或“mergeto”就不需要“otheruse”模板(这是我的疏失),故直接替换过去,结果被User:Koika分别在本页与Template_talk:ROC divisions谴责、辱骂(连“不文明”这三个字他都用了)。现在他要暂停投票我没有意见,但除了台北县与新北市在他介入前就已经解决外,另三个将改制成立的直辖市都还没有处理结果、仍然放在合并条目的清单内,依“请求说明”“mergefrom”或“mergeto”模板当然应该继续保留,提醒大家继续讨论,而不应将模板拿掉!我不知道他这样做存何居心,但我真的对他很失望!Ernestnywang (留言) 2010年6月15日 (二) 18:25 (UTC)

User:Koika在本人发现其不诚实的发言后将我在UTC2010年6月12日6月15日间之留言以回退方式删除,且不放入存档内(请见[6]中UTC2010年6月15日20:51分至20:52分之编辑记录),对此本人感到相当愤怒、不解与遗憾!请各位参阅我的对话页上Koika所留的资料Koika对话页上我留下却被删除的资料。为免Koika日后再搞小手段,希望各位留意此时此刻不论是其对话页或对话页之存档,都没有上述提及被删除之资料,相关证据请参阅[7][8]。在经过与Koika多次对话后,本人认为其已不适任管理员职务,如果他继续这种不光明行为,我考虑采取进一步行动!Ernestnywang (留言) 2010年6月16日 (三) 05:38 (UTC)

主题名称或许能考虑改成“台南府市”或简称“台南府”

似乎在蛮多地方都看到这些名词, e.g. http://www.epochtimes.com/b5/9/4/22/n2503104.htm , http://www.nihaotw.com/shouye/syxw/tw/200904/t20090422_447480.htm , http://www.fjnet.cn/b/2009-04/22/content_66761.htm , http://dailynews.sina.com/bg/tw/twpolitics/cna/20090629/0157413861.html , http://news.rti.org.tw/index_MailFW.aspx?nid=203916 , http://www.sinchew.com.my/node/120461 ...等等 Sleepingstar (留言) 2009年12月9日 (三) 10:02 (UTC)

请注意,User:Powerflc已提过台南县合并后仍称“台南市”,而非原先暂定的“台南府市”,相关资料请见[9]。您所提的资料多为旧闻,且多属大陆或他国媒体资料。Ernestnywang (留言) 2009年12月9日 (三) 15:29 (UTC)

合并后省辖市条目名称

各位日安,对于之前有把(以台南市为例)台南市改为台南市(1950-2010),我在此提出其他想法;我们是否可用:“台南市(省辖市)”作为替换,以区分台南市 (直辖市)User:Mersh (留言) 2010年7月5日 (二) 0:05 (UTC)

1998年台湾省精省后,已无所谓的省辖市,一律只称“市”。仍建议以年份作为副标题。Ivann (留言) 2010年7月14日 (三) 14:38 (UTC)

关于“台”字

近日有IP用户(114.39.175.143)把文中的每一个“台”字一一手动改换成简体“台”字;“台”字虽然通用,但“台”字在许多机构团体的名称中都是官方用字,而且“再怎么说也绝不是个错别字”,像这样一一强行改换,意义何在呢?想撤销又撤销不完,只想拜托有类似冲动的朋友,您自己打字爱用“台”字是您的自由,但别人已经打好的“台”字——尤其是在作为官方名称用字的场合——麻烦高抬贵手,留一个无辜的“正体字”(非错别)一条生路,不要毫无来由地赶尽杀绝好不好?花时间到处强行改换这样一个通用字,对维基百科的完善一点帮助都没有。Fuenping 2010年12月30日 (四) 17:59 (UTC)

市旗市徽

台南县市的合并升格,乃是将原本的台南县、台南市皆消灭,再成立一个新的台南市,并非将县并入市当中,因此原本的县旗、县徽、市旗、市徽都不予沿用,将重新设计,请暂时将市旗市徽部份留空白,不要再把以前的市旗市徽加上去。--jitcji (留言) 2011年1月1日 (六) 17:12 (UTC)

每区国小前面不应增加该区名称

在台南县市尚未合并升格前,台南县内未必没有校名重复者。 重点是,都已在该区条目下,有必要在升格后在各区条目下,每间国小前面都加各区名称吗?

例:台南县立佳里国小(升格前)

  台南市佳里區佳里國小(升格後)

都已在该区条目下,并不会造成校名重复者混淆;且每间国小都有做校网连结。 加台南市还能勉强接受,毕竟现况市辖区很多;不加台南市也可,毕竟在该市该区条目下,著实无混淆疑虑。 若硬要加上该区名称,不但名称冗长;那市和区分别用条目做分类,意义何在? 若真要像现在一致加上区名称,为何东区国小没加区名称? 我蛮认同善化区条目此部分的做法(留言) 2011年1月15日 (六) 14:25 (UTC)

“XX县(市)XX乡(镇、市、区)XX国民小学”是台湾的国民小学的正确全名格式,没必要更改。—Iokseng留言2011年1月16日 (日) 16:32 (UTC)

Iokseng “XX县(市)XX乡(镇、市、区)XX国民小学”的确是是台湾的国民小学的正确全名格式;但又不是要挂在小学门口,单纯就以现在市与区的条目分类,名称的确冗长多馀。 请不要死守全名格式!要适时变通。 台中市条目也是如此做,看起来也干净清爽多了也没遗漏任何讯息。 我留台南市立是要先看你有什么建议,但你的建议令人失望! 你也不是台南人,又完全不接受我们本地人的建议;只想依你方式去做。 既然全台此部分都被评为小作品集,我们本地人却不能依我们意愿介绍我们自己的家乡;而且你为了证明你是得对的,还去更改台北市的,你实在太固执和一意孤行了! 留言) 2011年1月17日 (日) 09:30 (UTC)

楼上,维基的地区性条目不是只有当地人才能编辑,你以他不是台南人去指责他这点实在不恰当,而且你也不能代表全台南的意见,不要轻易用“我们”这个字眼。如果觉得需要更多人来讨论,可以试著到互助客栈/条目探讨‎那边提出讨论。--祥龙 (留言) 2011年1月17日 (一) 01:35 (UTC)
我的建议怎么会让人失望呢?我提出的是正确格式与否的问题,因为我之前移动了许多不依正确格式命名的条目,因此才发现最大的问题就是原本建立条目前有许多非正确格式的空连结,因此当有人欲建立条目又不察时,就会产生许多奇奇怪怪的名称,需要一一修改,这不是更耗费时间吗?倒不如留下正确的空连结,若有人欲建立新条目时,也许可以减少一些麻烦。—Iokseng留言2011年1月17日 (一) 04:12 (UTC)

Iokseng, 我这次台南市所有辖区国小一律改"台南市立xx国小",但你仍然只东区是"台南市xx国小",其他区却是"台南市xx区xx国民小学"。 你的标准在哪?你做何解释? 〔台南在地人 留言〕 2011年1月17日 (一) 12:37 (UTC)

你所提到的部分,指是有编辑者利用技巧将名称简化,并没有差别对待。另外,请你注意,你的建议如果不适当,他人没必要接受,所以也请注意你的语气。—Iokseng留言2011年1月17日 (一) 05:24 (UTC)

祥龙, 你的纠正我接受且会避免再犯。 我只是因为 Iokseng 不接受建议也不给讨论于地又多次强硬更改,对于更改部分言行不一,他的标准在哪? 感谢你提供其他讨论地方! 〔台南在地人 留言〕 2011年1月17日 (一) 12:52 (UTC)

其实 Iokseng 想让吁建立新条目者减少麻烦是好的,但是为何只有国小部分一定要加上区名称? 台南升格后只有国立学校还没移转市立。 小学国中高中一律改为直辖市立。 有没有其他办法在减少建立新条目麻烦,又不用在已分市和区条目下,特地加上市与区的名称? 因为这样名称的确过于重复与冗长。 〔台南在地人 留言〕 2011年1月18日 (一) 22:55 (UTC)

我建议用像芦洲国小这样的格式,看上去没有那么累赘,同时不用怕会有混淆。Hong Kong Student (留言) 2011年1月19日 (三) 11:47 (UTC)

可用文献

语言

  • 杨秀芳 1978〈人民志语言篇〉,《台南市志》
  • 陈淑娟 2009〈台南市方言的语音变异与变化〉,《声韵论丛》16: 137-176
  • 陈淑娟 2010〈台南市、台北市闽南语的漳泉竞争与音变趋势〉,第七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青海:民族大学。2010/07/17-20
  • 陈淑娟 2009〈台湾闽南语元音系统的变异—台北市、彰化市、台南市的调查分析〉,国科会人文中心暑期访问学者成果发表会。台北:国科会人文学研究中心。
  • 陈淑娟 2010〈台湾闽南语新兴的语音变异 — 台北市、彰化市及台南市元音系统与阳入原调的调查分析〉,《语言暨语言学》11.2: 425-468。
  • 陈佾芬 2009〈台南市安平区闽南话调查与研究〉,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研究所硕论
--Jasonzhuocn (留言) 2011年2月19日 (六) 03:45 (UTC)

孔教与孔庙

“孔教”是哪一个宗教?是内政部登记的“中华儒教会”吗?影响力有大到需要在条目中介绍吗?再者,孔庙是官庙,属市政府财产,将它归到“孔教”章节内,合适吗?-Kolyma (留言) 2011年4月25日 (一) 13:02 (UTC)

各期市地重划移置此处

  • 第一期市地重划(安平)
  • 第二期市地重划(桶盘浅)
  • 第三期市地重划(上鲲鯓)
  • 第四期市地重划(竹篙厝)
  • 第五期市地重划安平新市区)
  • 第六期市地重划(复兴路)
  • 第七期市地重划(南宁)
  • 第八期市地重划(本渊寮)
  • 第九期市地重划(虎尾寮)
  • 第十期市地重划(安顺一)
  • 第十一期市地重划(安顺二)
  • 第十二期市地重划(土城)
  • 第十三期市地重划(郑子寮)
  • 第十四期市地重划(水交社西南)
  • 第十五期市地重划(水交社东北)
  • 第十六期市地重划(小北夜市文小53)
  • 第十七期市地重划(安平新都心一)
  • 第十八期市地重划(九份子)

-Kolyma (留言) 2011年8月15日 (一) 14:27 (UTC)

台南市摩天大楼列表移置此处

排名 建筑名称 高度(米) 楼层 行政区
1 香格里拉台南远东国际大饭店 140 38 东区
2 佳和企业大楼 125.2 19 中西区
3 富邦金融中心大楼 113 19 中西区
4 台南丽池大楼 28 永康区
5 荷兰首府 27 安平区
6 良美金三角 26 永康区
7 府城新象 26 安平区
8 皇龙第一园 25 北区
9 天阙 25 东区
10 富立世纪D.C 100 25 中西区
11 东方巨人大厦 100 25 东区
12 新光人寿台南运河大楼 100 24 中西区
13 永恒天诗 24 安平区
14 河景饭店 24 安平区
15 世华广场 24 安平区
16 都会假期 24 安平区
17 台南国宝 24 东区
18 中华世贸大楼 23 永康区
19 府城天下观云 22 永康区
20 经纬天厦 22 永康区
21 欧帝新世界 21 永康区
22 东方公园 19 永康区
23 白金汉宫 19 永康区
24 统稳返乡 19 永康区

-Kolyma (留言) 2011年8月15日 (一) 14:36 (UTC)

建议直辖市台南市条目角逐优良条目

基于直辖市台南市条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级,建议直辖市台南市条目角逐优良条目,很明显地直辖市台南市条目 (99,574元组) 比省辖市台南市条目(51,375个元组)、省辖市嘉义市条目(73,611个元组) 和县辖市彰化市条目(32,668个元组)这三个市条目相比,无论水准、质和量都不比这三个条目差,亳不逊色,甚致已经超越,直辖市台南市条目已够资格候选维基百科:优良条目--Jackac (留言) 2012年2月2日 (四) 08:09 (UTC)

气候图表 移置此处

“气候图表”功能与“气候平均数据(表)”功能重复,保留资讯较完整之后者,前者移置此处。

台南市
气候图表
 
 
19
 
 
22
12
 
 
14
 
 
23
13
 
 
21
 
 
25
14
 
 
53
 
 
27
18
 
 
183
 
 
29
23
 
 
446
 
 
30
25
 
 
410
 
 
31
26
 
 
353
 
 
30
26
 
 
231
 
 
29
25
 
 
39
 
 
28
22
 
 
20
 
 
25
18
 
 
9
 
 
22
13
平均最高及最低温度以摄氏(℃)表记
降雨总量单位为毫米(㎜)
资料来源:中央气象局(2001-2010)

--Kolyma (留言) 2012年2月19日 (日) 01:58 (UTC)

“东宁王国”是台湾与国际通称

郑氏王朝条目的英文版是"en:Kingdom of Tungning", 大多数语言的版本都依Tungning一词,Google英文上有至少118,000项结果,在Google中文上也有至少61,100项关于东宁王国结果,比“王朝”的31,500多更多。这正是台南被称为“府城”的由来。

--WildCursive留言2012年7月30日 (一) 17:13 (UTC)

建议将“台南市”条目提名为“优良条目”候选名单

觉得台南市条目可以达优良条目候选资格,建请维基人将台南市提名为优良条目候选名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