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模板讨论:热带气旋基础资讯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模板依照页面评级标准无需评级。
本模板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热带气旋专题 (获评模板级不适用重要度
本模板属于热带气旋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热带气旋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模板级模板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模板无需评级。
气象专题 (获评模板级不适用重要度
本模板属于气象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气象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模板级模板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模板无需评级。
灾害管理专题 (获评模板级不适用重要度
本模板属于灾害管理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灾害管理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模板级模板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模板无需评级。

发现“else=”部分必需图片,否则有问题 -- 14:01 2006年5月13日 (UTC)

模板已合并

[编辑]

希望各位可以继续讨论。--Flame 欢迎泡茶 2010年7月28日 (三) 07:39 (UTC)[回复]

建议取消英文参数加入模版,因为我之前已经手动更换参数,已经没有条目使用英文参数,更何况台风等级不能加入英文参数,现在弄到模版多繁杂,如果没有异议,我就动手修改啦。 樱花公主 (留言) 2010年7月29日 (四) 04:36 (UTC)[回复]

本人已经统一为中文参数樱花公主庆祝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周年国庆2010年7月29日 (四) 15:40 (UTC)[回复]

并不是所有都要先到先得为原则,因为我之前亦曾经尝试过维基百科: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10/03/01,在模板:中华民国政府部门资讯用同样理由申请。 樱花公主 (留言) 2010年7月29日 (四) 04:36 (UTC)[回复]

中文化

[编辑]

Template:Infobox hurricane应改用模板:台风基础资讯一词,在中文维基内应该中文化。而且全部台风条目已经使用新的模版名称模版:国家基础资讯
樱花公主庆祝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周年国庆 2010年7月31日 (六) 19:59 (UTC)[回复]

系统上两者是一样的,无法移动。--Gakmo (留言) 2011年6月10日 (五) 02:12 (UTC)[回复]

建议改名:“Template:台风基础资讯新”→“模板:台风基础资讯”

[编辑]

Template:台风基础资讯新模板:台风基础资讯模板:台风基础资讯新是按照模板:台风基础资讯作出修改,现在修改完成并开始使用,而且我已经将两者不相容参数用人工将条目内参数修改至相容,所以应该以本模板参数覆改至模板:台风基础资讯并使用模板:台风基础资讯名称,以免做成模板数量太多,不方便管理。

我是想将模板:台风基础资讯新内容移殖覆盖到模板:台风基础资讯,但名称是用台风基础资讯,已免以后会出现台风基础资讯1等类似功能相同模板,希望管理员能尽快合并(已过了七天)。

樱花公主庆祝中华民国立国一百周年国庆 ☼(2013年1月11日 (五) 18:54 (UTC)[回复]

建议请求管理员进行编辑历史合并。-HW 2013年1月13日 (日) 06:46 (UTC)[回复]

建议改名:“Template:台风基础资讯新”→“模板:台风基础资讯”

[编辑]

Template:台风基础资讯新模板:台风基础资讯模板:台风基础资讯新是按照模板:台风基础资讯作出修改,现在修改完成并开始使用,而且我已经将两者不相容参数用人工将条目内参数修改至相容,所以应该以本模板参数覆改至模板:台风基础资讯并使用模板:台风基础资讯名称,以免做成模板数量太多,不方便管理。
樱花公主庆祝中华民国立国一百周年国庆 ☼(2012年12月29日 (六) 06:32 (UTC)[回复]

模板:台风基础资讯新内容移殖覆盖到模板:台风基础资讯,但名称是用台风基础资讯,已免以后会出现台风基础资讯1等类似功能相同模板,希望管理员能尽快合并(已过了七天)。
樱花公主庆祝中华民国立国一百周年国庆 ☼(2013年1月11日 (五) 18:50 (UTC)[回复]

完成。--Jimmy Xu  ·  · 2013年2月5日 (二) 08:35 (UTC)[回复]

添加“一分钟平均风速CWB”

[编辑]

由於1991年以前的中央氣象局,是採用一分鐘平均風速,而且每秒67米還有所謂的「超級強烈颱風」等級。剛剛試著增加,不過卻令模板多出現了「}}」這些符號,煩請各位修正錯誤,謝謝。 --Tenbeens留言2014年7月9日 (三) 05:18 (UTC)[回复]

 已修复---Jason924tw留言2014年7月12日 (六) 06:40 (UTC)[回复]

修正JTWC分级、加入转化日期参数

[编辑]

一直以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对台风或更高级的热带气旋只有分“台风”和“超级台风”,没有1至5级台风。把飓风分为1至5级的是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SSHS),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和中太平洋飓风中心才会采用;但不知为何,各个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条目,包括此模板在内,也当JTWC是用SSHS。部份用户已经开始指出要拨乱反正,而为了立竿见影,本人希望由此模板入手,把JTWC对台风或以上分级更正如下(热带风暴和热带低气压则无需修改):

分级 背景颜色 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
km/h 海浬(节)
台风 FFD98C 118-239 63-129
超级台风 A188FC ≥240 ≥130

另外由于每年也有为数颇多的热带气旋会转化为温带气旋,再过一段时间才真正消散,本人希望可以如“Infobox Hurricane”般,在“形成日期”和“消散日期”之间,加入可选择性使用的“转化日期”参数。不过本人在更改复杂模板的能力非常有限,希望各位可以协助,尤其是尽快解决JTWC分级的问题,避免再把误会延续。

维基百科用户
Tony YKS留言)谨启
香港时间2015年4月7日凌晨12时05分

万分感谢阁下的协助,把模板更正。本人会尽量抽空改正香港天文台责任范围内的风暴条目,同时亦希望各位用户一同协助,改善西北太平洋风暴条目的“气象历史”。——维基百科用户Tony YKS留言)谨覆,香港时间2015年4月7日晚上11时正

风力范围

[编辑]

今日有维基人在模板内加了风力范围的资讯,而有关资料是以台湾中央气象局的“7级/10级风暴风半径”为基准。不过熟知热带气旋的人都知道,热带气旋的环流大小并非与强度成正比,超级台风的环流都可以很紧密,但到减弱后环流又可以随云带松脱而变得广阔(例如2013年海燕);此外受其他天气系统(如副热带高压脊东北季候风)叠加,或移速快导致“半圆效应”产生,均可令风力范围不对称。另外“暴风”在港澳地区是只限10至11级风才会这样称呼,有些地方甚至直接使用风级便算;还有就是各部门的评估都不同、甚至连标准都不统一:

部门 风力范围半径 备注
强风(6至7级) 烈风(8至9级) 暴风(10至11级) 飓风(12级)
日本气象厅 ≥30kt(56km/h,7级) ≥50kt(93km/h,10级)
台湾中央气象局 “7级风暴风半径”(≥52km/h) “10级风暴风半径”
(≥88km/h)
香港天文台 “海浪超过2米之半径范围”
(实际上只属清劲风力)
>33kt
(≥63km/h,8级)
>47kt
(≥88km/h,10级)
>63kt
(≥118km/h,12级)
只对北纬10至30度、东经105至125度范围内之热带气旋公布。
中国国家气象中心 “7级风圈半径”(≥52km/h) “10级风圈半径”
(≥88km/h)
“12级风圈半径”
(≥118km/h)
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 制作风场分析图,绿、黄、橙、红依次为强风、烈风、暴风和飓风范围。

究竟我们应该以哪一个官方部门为准?同时我们又应该写入风暴环流最大时的数据,还是巅峰时期的数据?风力结构不对称时,单列较阔一边的数据,抑或同时列出两边的数据?希望在这里可以先与大家取得共识,避免有用户不满或不知就里,而乱改甚至搞坏模板。

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谨启
2016年9月17日凌晨12时15分(UTC+8)

附笔:有空的话,我顺道想把“气旋能量指数”这个参数以“德沃夏克分析法”取代(于条目填入参数时格式为“T8/CI7.5”),始终“气旋能量指数”在西太这边甚少使用,反而德法是非常重要的数据,广泛应用于判别风暴强度。

ACE和T-number两者我相信可以作为可选参数并存。顺带一提,有空的话可以协助把TemplateData写好。—HW讨论 贡献2016年9月17日 (六) 16:01 (UTC)[回复]
并列显示都可以。——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2016年9月25日 (日) 12:21 (UTC)[回复]
但CWB没有飓风范围(12级风)半径,另外不知道CWB会否在风场不对称时分开显示⋯⋯我不反对暂时用CWB显示,直至有进一步共识为止,但如果可以的话请把模板内“暴风半径”的“暴风”去掉,以免造成误会,因为在香港“暴风”只用来表示10至11级风,澳门则单指10级,内地更似乎是完全不使用。——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2016年9月25日 (日) 12:21 (UTC)[回复]
恕在下直言,那为何不少编辑用户都将港澳的风力名词直接套用在其他地方,包括台湾?CWB有自己另一套风力名词,所以这么做只会为其他地区的用户带来困扰。另外“暴风半径”是专有名词,难道你会因为台风也可以指TY,为了避免麻烦就要把2016年太平洋台风季改成“2016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季”?在下还以为这边会开始讨论CWB风圈值误差的问题,但没想到却是讨论这种问题,这是怎样?
在下得说,台湾目前有追风计画,不仅可测估暴风半径范围,而且是国际共享数据。在下也知道香港也有,但似乎不是国际共享数据,这点就比较可惜一点,但若香港可愿意透露相关纪录,则另商议之,现阶段为何不讨论CWB对2016年梅姬只评了7级风暴风半径250公里,误差值问题这么严重应该才是目前该讨论的议题吧?--  天秤P  留言  2016年9月26日 (一) 23:59 (UTC)[回复]
过去较少留意CWB,还以为2014年台风海鸥时CWB严重低估其环流只是个别事件(虽则在准确度上,我们也可以拿南海风暴的中心风力向JMA翻旧账)⋯⋯就著把“烈风”等用词套用至其他地区,主要只是方便编写而未有考虑太多。套在台湾真的是严重错误,以后小弟会特别注意,确保不再发生,过往条目如有亦请不吝指正;中国大陆章节亦会陆续以风级取代,不过日本方面因为有“烈风警报”甚至“暴风警报”,所以可放心使用。
其实风场数据还有一个大问题一直都没说,就是很多时都找不到资料来源。例如香港天文台仅有公布环流数据的船舶热带气旋警告,偏偏就是惟一没有存档的天气稿,NMC的“台风快讯”更不用说了。要是被人问起资料来源,可能真的只有CWB提供,也难怪Karta君以CWB为首选。其实小弟都很想把风力结构资料写入风暴条目,但考虑到上述各种问题,似乎只能于环流广阔或紧密时,才能于正文特别提及⋯⋯——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2016年9月27日 (二) 01:09 (UTC)[回复]

凭什么"台风基础资讯模板"的CWB强度摆在上边?

[编辑]

我就问为什么, 为什么HKO的参考度高过CWB, 且还更加常用, 为什么CWB是摆在只低于JMA的位置? 把HKO当什么了?--My doom留言2017年11月13日 (一) 08:06 (UTC)[回复]


总结:由于本讨论之提出用户已被证明是傀儡用户,故此讨论就此终结。--🍫📖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04:37 (UTC)[回复]

针对过往气象机构资料进行模板回溯

[编辑]

如题,目前的Template:台风基础资讯仅有现代香港天文台交通部中央气象局的资讯栏,碍于两机构历史渊源的影响历经重大变革,而其机构组织状况与代称亦与其他机构有重大悬殊,如香港天文台的前身机构“英属香港皇家香港天文台”的国际代码为“ROHK”、交通部中央气象局的前身机构“台湾省政府交通处台湾省气象所”的国际代码为“TPWI”,业务性质亦与现状的机构不同,故在此提出过往回溯,恳请台风季专题参与者user:Tenbeensuser:R96340user:林天蓬user:TYKENNETHuser:Weather Synchronizeuser:Winter Momentuser:AndyAndyAndyAlbertuser:B dashuser:Typhoon Lionrockuser:CHING WAI KONGuser:Cyclone2017 2.0user:Train Controller Brian Lee等用户,对此发表建言,以臻模板编辑更加完善。--🍫📖留言 2017年11月4日 (六) 08:35 (UTC)[回复]

飓风模板之错误及修正

[编辑]

在下发现飓风模板若用于非太平洋飓风季或大西洋的热带气旋条目中,会显示“X级台风/热带气旋”等的字眼,例如条目台风百合显示了“三级台风”,热带气旋艾娃则显示了“2级 热带气旋”。据我所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各位认为是否需要更改?我提议统一改成“CAT 1/2/3/4/5”,如有更佳方案欢迎提出,现邀请台风季专题的参与者@Weather SynchronizeAndyAndyAndyAlbertMichael Chan林天蓬Tenbeens、@卡達B dashTyphoon DestroyerTYKENNETHR96340、@CHING WAI KONGCyclone2017 2.0C933103等用户讨论,亦欢迎其他用户给予意见。--Win. M. 2018年2月5日 (一) 09:07 (UTC)[回复]

为什么没有登陆地点和时间的参数项目?

[编辑]

虽然浏览了一下发现各个语言版本的热带气旋模板都没有设立登陆地点和时间的参数项目,但我觉得登陆地点和时间(多次登陆的台风还包括次数)对于一次台风移动过程而言还是非常重要的资料,知道了登陆地和时间,很大程度就能大概了解移动路线、速度、受影响最严重地区等。--唐吉诃德的剑风车之战十步杀一人 低头思故乡 2018年6月6日 (三) 14:08 (UTC)[回复]

标题颜色

[编辑]

为什么标题(台风名字)颜色变了白色,而且不能更改 Oscar1003留言2018年12月23日 (日) 08:20 (UTC)[回复]

气旋名称
Cyclone(英文)
{{{气旋名称}}}
路径图
{{{气旋名称}}}的路径图
十分钟平均风速
十分钟平均风速JMA 487 km/h
十分钟平均风速HKO 487 km/h
十分钟平均风速CWB 487 km/h
十分钟平均风速KMA 487 km/h
十分钟平均风速SMG 487 km/h
十分钟平均风速PAGASA 487 km/h
十分钟平均风速NCHMF 487 km/h
十分钟平均风速TMD 487 km/h
十分钟平均风速FMS 487 km/h
十分钟平均风速MFR

487 km/h

三分钟平均风速
三分钟平均风速IMD

487 km/h

二分钟平均风速
二分钟平均风速CMA

487 km/h

一分钟平均风速
一分钟平均风速JTWC 487 km/h
一分钟平均风速NHC 487 km/h
一分钟平均风速CWB

487 km/h

概况
形成日期 1712年2月30日
转化日期 1712年2月30日
消散日期 1712年2月30日
最低气压 487 hPa
瞬间最大阵风 487 km/h
七级风暴风半径 487 km
十级风暴风半径 487 km
气旋能量指数 487
影响
财产损失 $487
死伤人数 487
影响地区 All
备注 All your base are belong to us
'

我很久以前弄了这个东西,就是为了把Template:台风基础资讯改成{{Infobox}}系统下的模板。我暂时写了这样的效果(见右),但是肯定有不全的地方。所以想请大家帮帮忙了,最好顺道兼容英文参数。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2日 (日) 10:18 (UTC)[回复]

就请Weather Synchronize林天蓬Tenbeens卡达B dashTyphoon DestroyerCHING WAI KONGC933103Winter Moment来看看吧。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2日 (日) 10:29 (UTC)[回复]

提议废除台风基础资讯模板

[编辑]

有关于台风基础资讯模板目前的内容过度凌乱,且匡列大量气象机构的评级,无论是否造成影响都被列入,似乎有违维基百科不是不经筛选的资讯收集处的方针,而此模板记载的数据亦会影响到条目内容的排版,进而导致条目产生版面过长的问题。然而只专列区域专责气象中心的模板就已有飓风模板风暴模板可交替使用且路径图可独立于模板之外,排版也相对较为简洁,而其他影响地区的实测可另外单独列在影响章节之中,故借此提议废除台风基础资讯模板,在此寻求社群相关意见与看法。--🍫巧克力~✿ 2020年8月18日 (二) 08:23 (UTC)[回复]

在此汇整先前三次讨论提出以下方案做出最后决定,因方案众多,故一人仅限投乙次票,另邀请先前参与讨论及相关专题编辑请天秤PTYKENNETHMr hinWeather SynchronizeAndyAndyAndyAlbert7achanhk天蓬大元帅Win.MM.ChanCHING WAI KONG实况主小羊君Typhoon DestroyerOscar1003Wong128hkSanmosaAnfield樱花公主Z7504Oscar1003 Super WangA1CafelTeddy910208C L O U D C A T SEric LiuWU MING YI等相关编辑人士进行后续表决。--🍫巧克力~✿ 2020年8月23日 (日) 14:45 (UTC)[回复]
※注:此处可由任何用户补充,且不必签名。

反对统一

[编辑]

✓ 优点

[编辑]
  1. 完全翻译的台风条目需用飓风模板,较能比照英语维基百科对应页面。
  2. 中短篇幅及不完全翻译的台风条目,适合透过先到先得原则决定模板使用为何。

✗ 缺点

[编辑]
  1. 西北太平洋与其他洋域有别,将不利于气旋条目模板的一致性。

支持以“热带气旋基础资讯模板”统一

[编辑]

✓ 优点

[编辑]
  1. 利于该洋域各机构之数据评级整合。
  2. 其他洋域亦可适用台风基础资讯模板,只要另外为若干机构另外写套参数即可。
  3. 无需把热带气旋路径图另外放置。

✗ 缺点

[编辑]
  1. 模板对于一些条目显得过长,甚至压缩排版,从而影响阅读。
  2. 易使数据堆砌,并似乎有违维基百科不是不经筛选的资讯收集处的方针
  3. 显示机构名称方面,无法反映当时机构名称(如皇家香港天文台以前为ROHK、台湾省气象所以前为TPWI)。

支持以“飓风模板”统一

[编辑]

✓ 优点

[编辑]
  1. 目前绝大多数热带气旋条目,以使用飓风模板为主。
  2. 评级仅有两大权威机构(该洋域之区域专责气象中心、美国气象机构),排版较为简洁。
  3. 路径图独立出模板之外,可自行调整尺寸,并且自由选择摆放位置或左或右,排版上较具弹性。

✗ 缺点

[编辑]
  1. 不利该洋域各机构之数据评级,整合于一个区块上。
  2. 各机构评级须放置于各国或地区之“影响”章节上。
  3. 路径图无法放置于模板之内,须另外放置于“气象历史”或“发展过程”章节顶部。

支持合并到“热带气旋基础资讯(折叠式)”模板

[编辑]

✓ 优点

[编辑]
  1. “热带气旋基础资讯模板”模板的数据可获得折叠。
  2. 根据风速而计算出来的气旋强度也能够用这种方式折叠。

✗ 缺点

[编辑]
  1. 折叠的数据不易于读者阅读。
  2. 气旋的转化或减弱无法如同“飓风模板”呈现。

支持合并且重定向到“Template:Infobox tropical cyclone”

[编辑]

✓ 优点

[编辑]
  1. 依据命名常规易于识别特性进行飓风模板重命名。
  2. 可直接进行重定向飓风模板,可以减少部分条目的变动,并符合命名常规与维基百科不是什么的方针,其他主要优点同“飓风模板”。

✗ 缺点

[编辑]
  1. 主要缺点同“飓风模板”。

投票

[编辑]

整合模板

[编辑]

经过近日的一些操作,U:Sanmosa/Infobox cycloneT:热带气旋基础资讯自2018年10月13日起历时近两年的整合已经完成,基本上除了kt转km/h、m/s转km/h、依照气旋强度显示对应颜色的功能不再存在外,其他T:热带气旋基础资讯的功能都做到了。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0日 (日) 07:09 (UTC)[回复]

@卡達Ericliu1912TenbeensA1Cafelachanhk@Winter Moment林天蓬Z7504Super Wang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0日 (日) 07:23 (UTC)[回复]
补充:即使如此,现行热带气旋基础资讯模板的子模板都要保留,不然参数还是会出问题。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0日 (日) 07:29 (UTC)[回复]
现在我正在研究如何让T:Infobox hurricane的参数也适用于U:Sanmosa/Infobox cyclone,并且能发挥正常机能。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0日 (日) 07:31 (UTC)[回复]
@Sanmosa:有关这部分我认为模板没必要匡列大量气象机构的评级,这部分可能要稍微思考解决方式,另外建议模板内不要放置气旋路径图,气旋路径图已有{{Storm path}}可使用。--🍫巧克力~✿ 2020年8月30日 (日) 07:38 (UTC)[回复]
卡达模板容许填写大量气象机构的评级的原因是气旋可能会经过不同的地方,而使提及相关气象机构的评级变得有必要,这方面我建议应该另外开讨论针对甚么时候才应该提及特定气象机构的评级。我个人不太建议用{{Storm path}},它预设是left-aligned,这和我们一般预设图片right-aligned的做法不同,设置起来要很小心,而且排版上也未必很美观(可能需要用到{{clear}}以保持版面整齐)。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0日 (日) 07:51 (UTC)[回复]
Sanmosa相关气象机构的评级必然重要,但现行已有{{热带气旋等级}}可供使用,且可将各影响地区的巅峰判断与实测共同放到影响章节之中,避免在模板内造成数据堆砌,Infobox只需保留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与区域专责气象中心的评级即可。--🍫巧克力~✿ 2020年8月30日 (日) 11:04 (UTC)[回复]
卡达Infobox的本意本来就是能放更多重要、短小的资料(维基百科的Infobox近乎所有都偏长,有些还非常长),你这样的想法其实和Infobox设立的本意相违反(这里我综观所有Infobox而论)。再者,像有实际影响香港的台风韦恩 (1986年)的条目这样只提及香港给予的气旋顶峰强度分级,而完全不描述初始分级和分级异动也很有问题。我预期正文会描述初始分级和分级异动,而Infobox则只提及气旋顶峰强度分级(或者正文描述初始分级和分级异动,Infobox直接不提),但用{{热带气旋等级}}这个模板这样在正文单列这些数据非常诡异,也违反格式手册。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0日 (日) 11:15 (UTC)[回复]
补充,若定义模板为Infobox cyclone 这部分还必须要考虑非热带或副热带气旋的{{Infobox storm}}气旋 / 风暴模板使用。--🍫巧克力~✿ 2020年8月30日 (日) 07:41 (UTC)[回复]
已留意。不过模板最终的名字也不一定是“Infobox cyclone”,我会看整合情况和讨论情况而定。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0日 (日) 07:51 (UTC)[回复]
毕竟还是有差异,我觉得将本模板定为Infobox tropical cyclone为宜。—— Eric Liu 创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0年8月31日 (一) 08:04 (UTC)[回复]
@Sanmosa:要不要给大家看看模板范例?-- 天秤P Iūstitia | Spēs 2020年8月30日 (日) 07:44 (UTC)[回复]
弄好了,在User:Sanmosa/Infobox cyclone/沙盒这里。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0日 (日) 07:54 (UTC)[回复]
@Tenbeens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0日 (日) 08:20 (UTC)[回复]
@Sanmosa:希望各地气象机构的风速单位在保留原值的基础上,转化成同一个单位。--Super Wang※DC不是贪食蛇,请勿盲目刷分 2020年8月30日 (日) 11:10 (UTC)[回复]
当我没说吧。我差点忘了你故意取消的统一单位。--Super Wang※DC不是贪食蛇,请勿盲目刷分 2020年8月30日 (日) 11:12 (UTC)[回复]
我看看T:热带气旋基础资讯的哪些参数能对应转换为统一单位(技术不太好,不知道要copy哪里)。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0日 (日) 12:22 (UTC)[回复]
@Super Wang:我找到转换为统一单位的参数了,已全数恢复。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0日 (日) 12:22 (UTC)[回复]
我有一个提议,就是分期完成整合。第一阶段就是将T:热带气旋基础资讯{{Infobox}}化(成品在U:Sanmosa/Infobox cyclone);我已经U:Sanmosa/Infobox cyclone的原始码直接取代T:热带气旋基础资讯原有的原始码。第二阶段就会是新版T:热带气旋基础资讯与其他气旋模板的整合,在整合后才开始讨论届时整合完成的U:Sanmosa/Infobox cycloneT:Infobox hurricaneT:Infobox storm孰优孰劣。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0日 (日) 14:33 (UTC)[回复]
希望路径图预设展开,或者取消可折叠显示,路径图和卫星照片这两样通常是读者看起来最直观的东西。而且现行infobox hurricane中没有路径图的参数也是个痼疾。--Super Wang※DC不是贪食蛇,请勿盲目刷分 2020年8月31日 (一) 02:41 (UTC)[回复]
Super Wang已预设展开。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1日 (一) 07:40 (UTC)[回复]
Sanmosa提议“XXXX年XX洋X风季的一部分”移至气旋的外语名称之下,这样第一行是中文名,第二行是英文名,第三行是年份。另外台风天鸽因含有气旋的葡语名称并为澳门设定了地区词转换,外语名后的{{en icon}}无法正常显示,请修复。--Super Wang※DC不是贪食蛇,请勿盲目刷分 2020年8月31日 (一) 08:50 (UTC)[回复]
原版的“XXXX年XX洋X风季的一部分”都是放最下面,我建议这一点让大家讨论。台风天鸽的问题已经修复。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1日 (一) 08:54 (UTC)[回复]
条目标题里有年份,正文首段有年份,框里形成日期、转化日期(如有)和消散日期里都有年份,读者一路看到框底才发现这是某年的台风,就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个人观点。--Super Wang※DC不是贪食蛇,请勿盲目刷分 2020年8月31日 (一) 09:13 (UTC)[回复]
我也是这样觉得的,而且多数资讯框都将这类资讯放置于subheader的位置;我不久前已经对模板做出微调。—— Eric Liu 创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0年9月1日 (二) 15:01 (UTC)[回复]
U:Sanmosa/Infobox cyclone初步已经完成整合T:Infobox hurricane(模板范例在User:Sanmosa/Infobox cyclone/沙盒),稍后会进行整合T:Infobox storm的工作。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1日 (一) 09:06 (UTC)[回复]
鼠标指向路径图时的提示会出现“{{{气旋名称}}}的路径图”,然而很多条目填的都是{{{台风名称}}},对应不上。劳烦看看。--Super Wang※DC不是贪食蛇,请勿盲目刷分 2020年8月31日 (一) 09:52 (UTC)[回复]
Super Wang已修正,请重新查看。SANMOSA SPQR 2020年9月1日 (二) 01:08 (UTC)[回复]
(&)建议:英文名称可以同中文名称置于外侧,因为英文名称为国际命名,若遇到海峡两岸双方译名不同时,可作为重要文献查询的资讯。--🍫巧克力~✿ 2020年8月31日 (一) 15:17 (UTC)[回复]
卡达有技术困难,把中文名字也放在内侧算了。SANMOSA SPQR 2020年9月1日 (二) 01:08 (UTC)[回复]
更新U:Sanmosa/Infobox cyclone已经完成整合T:Infobox storm(模板范例在User:Sanmosa/Infobox cyclone/沙盒),也意味著U:Sanmosa/Infobox cyclone已经完成整合所有现存气旋Infobox。大家可以提出就U:Sanmosa/Infobox cyclone的任何事项和问题。@卡達Ericliu1912TenbeensA1CafelachanhkWinter Moment林天蓬Z7504Super WangSANMOSA SPQR 2020年9月1日 (二) 06:29 (UTC)[回复]
改前的infobox位于{{热带气旋基础资讯/old}}以备参考。--Super Wang※DC不是贪食蛇,请勿盲目刷分 2020年9月1日 (二) 12:41 (UTC)[回复]
(&)建议像其他模板一样不用显示"阅.论.编" --野原新之助留言2020年9月1日 (二) 13:11 (UTC)[回复]
(?)疑问:PAGASA的命名会是怎样处理?还是不理会它好了?—achanhk ポケモンゲットだぜ! 留言板 2020年9月1日 (二) 13:46 (UTC)[回复]
PAGASA的命名一向是仅在正文首行括号提一嘴吧。--Super Wang※DC不是贪食蛇,请勿盲目刷分 2020年9月2日 (三) 02:06 (UTC)[回复]
开PAGASA名的栏位也非不可,但我希望可以先得到社群同意。SANMOSA SPQR 2020年9月2日 (三) 05:25 (UTC)[回复]
PAGASA只为进入菲律宾责任区热带低压及以上的热带气旋命名,且在气旋离开区域后停止更新其资料。而亚洲标准是热带风暴以上才命名,加这字段恐怕显得菲国过于重要了。--Super Wang※DC不是贪食蛇,请勿盲目刷分 2020年9月2日 (三) 09:41 (UTC)[回复]
其实我也没有特别想开。SANMOSA SPQR 2020年9月3日 (四) 11:08 (UTC)[回复]
那么不理会它好了。—achanhk ポケモンゲットだぜ! 留言板 2020年9月4日 (五) 19:38 (UTC)[回复]
飓风一般只有NHC会管(不是User:NHC[开玩笑的]),所以能否预设中东太平洋的飓风风速展开?只有一分钟风速还要折叠显得很多余。--Super Wang※DC不是贪食蛇,请勿盲目刷分 2020年9月4日 (五) 01:42 (UTC)[回复]
是说北大西洋区域有很多国家(特别是在加勒比海的岛国),这些气象机构的风速资讯到底需不需要放上去?-- 天秤P Iūstitia | Spēs 2020年9月4日 (五) 08:05 (UTC)[回复]
Tenbeens能大概列出那些国家吗?(这样做技术上可行)SANMOSA SPQR 2020年9月4日 (五) 09:55 (UTC)[回复]
Sanmosa除了美国国家飓风中心(NHC)之外,还有加拿大国家气象局(MSC)、墨西哥国家气象局(SMN)、瓜地马拉国家地震、火山、气象与水文研究院英语Instituto Nacional de Sismología, Vulcanología, Meteorología e Hidrología(INSIVUMEH)、哥斯大黎加国家气象研究院英语Instituto Meteorológico Nacional(IMN)、贝里斯国家气象局(NMS)、安地卡及巴布达气象局(ABMS)、巴贝多气象局(BMS)、英属开曼群岛国家气象局(CNWS)、多明尼加国家气象办公室(ONAMET) 、多明尼克气象局(DMS)、萨尔瓦多国家气象局(SSMN)、海地国家气象中心(CNM)、牙买加气象局(MSJ)、英属百慕达气象局(BWS)、格瑞那达气象局(GMS)等。-- 天秤P Iūstitia | Spēs 2020年9月7日 (一) 15:19 (UTC)[回复]
(?)疑问,模板的子标题好像有移位的问题。--野原新之助留言2020年9月5日 (六) 15:35 (UTC)[回复]
Oscar1003现时位于T:热带气旋基础资讯的模板把名字都放在外面,这有可能是视觉错觉。SANMOSA SPQR 2020年9月5日 (六) 16:42 (UTC)[回复]
Sanmosa我指的是“形成日期,最大阵风”那些。--野原新之助留言2020年9月5日 (六) 16:47 (UTC)[回复]
修好了。SANMOSA SPQR 2020年9月6日 (日) 01:04 (UTC)[回复]

后续讨论(10月)

[编辑]
@Tenbeens你在上面列的那些机构的风速的单位能给一给吗?这方便我设定。SANMOSA SPQR 2020年10月15日 (四) 08:24 (UTC)[回复]

超级迟的再后续讨论

[编辑]

@Tenbeens刚刚新增了一个参数(“平均风速”或“winds”),供未专设机构风速参数的机构给出的风速使用。如果需要单位转换的话,可以使用{{convert}},适用的参数填写值有km/h、m/s与knot(原本的kt)。@Super Wang预设中东太平洋的飓风风速展开不太可能(因为无法侦测条目相关地区),但设计了机制让“{{{一分鐘平均風速NHC|{{{1-min winds NHC|{{{一分钟平均风速NHC|}}}}}}}}}{{{一分鐘平均風速CWB|{{{1-min winds CWB|{{{一分钟平均风速CWB|}}}}}}}}}”为空值时没有折叠功能。Sanmosa Immortal 2021年12月4日 (六) 13:25 (UTC)[回复]

@Weather Synchronize请你详细解释一下“错误”的情形。Sanmosa Immortal 2021年12月5日 (日) 14:20 (UTC)[回复]

使用现行版本的热带气旋基础资讯,若没有填写“代表图像”参数会使模板无法正常显示,例如台风吉达 (1967年)--颜嘉佑留言贡献2020年10月9日 (五) 16:20 (UTC)[回复]

风速底色

[编辑]

有没有办法让风速保留跟原有的模板一样的底色?至少让人家在阅读上面比较快得知风暴等级!--Teddy910208留言2021年8月13日 (五) 14:03 (UTC)[回复]

@Teddy910208刚刚才看到这里的讨论。如果你有留意上方的先前讨论的话,你应该知道移除底色是故意为之的,原因是Wikipedia:格式手册/亲和力#颜色中的规定。Sanmosa Immortal 2021年12月4日 (六) 13:36 (UTC)[回复]

没有命名方这个项目吗?

[编辑]

听说台风是各个国家轮流命名,有时是日本命名,有时是中国命名,有时是泰国命名,为什么没有命名方这个项目呢?--dqwyy 回头捡起那落叶/洒向海的那一边 2021年10月13日 (三) 00:35 (UTC)[回复]

虽然名称是由各国和地区提供,但是西北太平洋区域手握命名权的是日本气象厅。只有日本气象厅把热带低气压升为热带风暴,才会命名。——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2021年10月13日 (三) 07:43 (UTC)[回复]
原来如此,不过作为读者,我有时候还是蛮想知道某些台风的名字是哪个国家起的(特别是悟空、圆规、山竹之类的奇特的名字),只能去读内文了,无法第一眼就从infobox中获得。--dqwyy 回头捡起那落叶/洒向海的那一边 2021年10月13日 (三) 08:22 (UTC)[回复]
@Dqwyy刚才看到这里的讨论,新增了“名称提供者”参数(可选填),应该可以满足你上方提出的需求。Sanmosa Immortal 2021年12月4日 (六) 13:31 (UTC)[回复]
@Dqwyy命名是日本气象厅的职责,取名是台风委员会十四个成员们的权利,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天秤P Iūstitia | Spēs 2021年12月4日 (六) 16:17 (UTC)[回复]

PAGASA风速

[编辑]
@SanmosaPAGASA将时速185公里以上的台风称为Super Typhoon(超级台风),但现在模板对于PAGASA时速185公里以上的台风还是显示为台风,应有必要更改;另外热带风暴跟强烈热带风暴之间的区隔也需要更新!请参考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热带气旋--Teddy910208留言2022年8月30日 (二) 10:03 (UTC)[回复]

{{热带气旋基础资讯}}模板是不是出问题了?

[编辑]

例如台风红霞 (2015年)中所使用的模板,怎么会出现“{{英文 icon}}”这种显然不应该有的错误呢?--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2022年8月25日 (四) 16:39 (UTC)[回复]

“外文语言”参数很奇怪,为什么其他称“英文”,但zh-mo称“葡文”??2015年改的。至于格式问题,应该是以前只显示为文字,现在显示为icon的前缀了。此处看上去已不能用字词转换语法。--YFdyh000留言2022年8月25日 (四) 19:00 (UTC)[回复]
看谁有心想要修正该模板吧,如果没人愿意修正那就是这样子,维持现状已知但无法解决问题(也可能是Bug)。--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2022年8月26日 (五) 11:40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