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o Play the King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戏王者
To Play The King
编剧安德鲁·戴维斯(改编)
迈克尔·多布斯(原作)
导演保罗·斯德英语Paul Seed
主演伊恩·理查森英语Ian Richardson
迈克尔·基奇英语Michael Kitchen
凯蒂·奥尔德里奇英语Kitty Aldridge
黛安·弗莱彻英语Diane Fletcher
尼克·布里姆布尔英语Nick Brimble
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英语
集数4
每集长度55分钟
配乐吉姆·帕克英语Jim Parker (composer)
制作
制作人肯·里丁顿英语Ken Riddington
发行公司英国广播公司
播出日期1993年11月21日 (1993-11-21)—1993年12月12日 (1993-12-12)
相关节目
前作纸牌屋
续作最后一击

戏王者》(英语:To Play the King)是1993年英国广播公司播出的连续剧,以及《纸牌屋》三部曲的第二作。

本剧由保罗·斯德英语Paul Seed执导,由安德鲁·戴维斯迈克尔·多布斯的同年同名小说改编为电视剧。本剧的开场和结束的主题曲音乐是吉姆·帕克英语Jim Parker (composer)作曲的“法兰西斯·厄克特的进行曲”[1]

《戏王者》主要讲述英国首相法兰西斯·厄克特和新帝之间的矛盾,以及大选前的风风雨雨。由于本剧以及三部曲最后一作的《最后一击》都是接续第一作的剧情,因此此两作的剧情与原作有出入。

剧情[编辑]

新加冕的国王首相法兰西斯·厄克特领导的保守党政府有所不满,继而被牵涉在政治斗争之中。厄克特认为英国作为君主立宪国家,英王所作之事不可接受。英揆与英王第一次会面之时,国王就厄克特推行的社会政策表达忧虑,认为会导致更多城市问题。左派的环境大臣英语Secretary of State for the Environment提出活化内城区,遭到厄克特的否决,更将其调任至欧盟委员会,此举令到揆王关系更为紧张。与此同时,国王的助理新闻秘书克洛伊·卡迈克尔向传媒外泄二人的会面成果,使厄克特怨愤不已。

厄克特惧怕国王会削弱他的地位,因而尝试拉拢皇室成员的前妻-夏洛特公主。首相又让他的下属-党主席添·史坦普去说服公主,向小报《每日号角》编辑布鲁斯·布勒比爵士讲述有关君主的骇人旧闻,并承诺只会在公主去世后才会发布此等新闻。厄克特同时恒常的与国王的前妻见面,反复的向她保证无意干扰君主制,暗示他支持她的年轻儿子提早继位登基。

国王和王室职员发出公共服务公告英语public service announcement,隐含地谴责厄克特的政策令英国变差,又偷偷地团结反对派的各领袖,一起反对首相。国王的顽固不改激怒了厄克特,令他宣布提前大选。首相夫人伊莉莎白介绍负责进行民意调查的莎拉·夏婷,说服厄克特委任她为政治顾问。夏婷的智慧令厄克特十分赞叹,亦令她在首相心中地位不断提升,至于得力助手史坦普的升职则变得越来越渺茫。厄克特最终与夏婷发生关系,使得对方的婚姻岌岌可危。不过,厄克特的脑中仍然被马蒂·薛多琳所缠绕著。而他不知道的是,原来有人拿到了薛多琳的录音机,她的死因随时会被公诸于世。而首相保镖和安全顾问郝德则开始监视国王和其他政敌。

夏婷一度遭到一群无家可归的恶棍绑架,被要求“问他马蒂·薛多琳的事”。纵然夏婷对厄克特有感觉,但她仍然对厄克特声称的薛多琳死因感到疑惑。夏婷与约翰·克拉耶夫斯基见面。克拉耶夫斯基曾经和薛多琳共事,在她死后患多疑症,并成为自由身记者。见面过后,克拉耶夫斯基遭到郝德和他的助手处决,并声称是支持爱尔兰共和主义的恐怖分子所为。另一方面,首相威胁国王若继续公开反对他,就会公开夏洛特公主的自述经历。国王拒绝被要胁,令首相要采取下一步行动。厄克特继续私底下与国王前妻见面,对方呼吁首相不要打退堂鼓。厄克特亦勒索布勒比在《每日号角》公开夏洛特公主的传记,否则就发布二人发生性关系的照片。

皇室丑闻成功打击国王的支持度,但保守党议员庄·史丁斯涉嫌与未成年人士发生性行为而被捕,令到政府的支持度被在野党派超越。厄克特大发雷霆,指责史坦普把史丁斯放在公开场合下被捕。史丁斯未被捕前,国王顾问迈卡富曾经在同志酒吧见到他和未成年男子在一起。迈卡富开始担心他的性取向会打击国王的地位,因而最终决定在记者面前出柜并宣布辞职。

高层建筑物的租户非法偷煤气,导致大楼发生大爆炸,多人死亡。事件令国王对社会问题的不满重新获得社会关注,而厄克特则宣布有意重新实行国民兵役英语Conscrip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让无业青年加入军队。国王决定摒弃严密的保安,平民出访,乘坐巴士探访弱势社群居住的公共房屋英语council estate。国王之后在曼彻斯特一条屋邨英语Moss Side被恶霸绑架,原来是厄克特叫郝德安排的一场事件。至于在首相命令下一直暗中保护国王的降落伞兵团出手营救,令国王免受伤害。国王因无视安危而被批评无知,而首相则因护驾有功而被视为英雄。

同时间,郝德发现史坦普将薛多琳被杀一案的录音声带备份给了夏婷。在伊莉莎白的督促下,厄克特下令郝德刺杀二人。保守党最终以比半数多22席的优势胜出大选,代表选民继续支持厄克特的施政。一直以来公开反对厄克特的国王,亦被厄克特要求逊位。夏婷驾车与卡迈克尔见面期间,和史坦普驾车抵达苏格兰场后,二人的座驾都发生爆炸。媒体认定爆炸是临时爱尔兰共和军发动的。

大结局的片尾见到少年新王加冕,意味厄克特成功迫令先王退位。片尾结束前,厄克特对著镜头得意的笑,洋洋得意的说“天佑吾皇”,本集至此结束。

打破第四面墙[编辑]

厄克特与前作《纸牌屋》一样,偶尔会透过镜头对观众说话,令观众对他有信心。厄克特在本剧伊始和终结时,都会挑战观众去谴责他。

小说与电视剧之异[编辑]

小说 电视剧
故事开首为接续著上作《纸牌屋》,即厄克特才刚接任保守党领袖 故事开首时,厄克特已经就任首相一段时间
添·史坦普在故事开首时接任保守党主席 添·史坦普在故事开首时已经上任保守党主席,而厄克特亦计划提前大选,增加国会的优势
厄克特无意再扩大权力后,班·兰莱斯成为厄克特的对手和国王的盟友 班·兰莱斯并没有出现
克洛伊·卡迈克尔并没有出现 克洛伊·卡迈克尔为国王出谋献策
由美国人莎莉·群恩向班·兰莱斯提供有关厄克特的资讯 由英国人莎拉·夏婷向厄克特提供资讯
添·史坦普没有背叛厄克特,因而没有被谋杀 添·史坦普因为背叛厄克特而遭暗杀
马蒂·薛多琳和罗杰·奥尼尔被谋杀之事没有被提及 马蒂·薛多琳和罗杰·奥尼尔被谋杀之事被提及,前者更是史坦普和夏婷被杀的主因
小说中暗示首相伉俪膝下无子与厄克特有关,夫妻关系亦不及电视剧的紧密。当兰莱斯威胁公开与伊莉莎白有染后,厄克特暗指他会与伊莉莎白离婚,博取同情,借此稳固权力。 首相伉俪无子的原因未有提及
国王愿意在大选前逊位,表明会站出来公开反对厄克特,并坚持要厄克特处理他的退位后才可以提出举行大选。而厄克特亦曾对国王的政治中立有信心 厄克特感到自己的权力被挑战,亦不满国王在政治上不中立

适逢美国版《纸牌屋》将于2013年播出,多布斯重写了小说的部分内容,配合电视剧三部曲的剧情和让三本小说有连贯性。以下为2013年重新出版的版本与初版之别:

  • 小说的开首修改至与电视剧类同,厄克特已经执政接近两年,而国王只是在女王驾崩后登基不久。
  • 国王妻子注意到厄克特已经对权力感到厌倦,认为需要一个新敌人去挫败他,以此说服丈夫退位。
  • 厄克特胜选后告诉国王,若不退位,他将会利用任何可以支配的资源去摧毁皇室,国王因而被逼退位。
  • 小说有额外的一幕-先王退位后,新加冕的少年国王告知厄克特“没有什么天长地久”,暗指他的相位和权力。是次会面令到续作中,厄克特思索著自己的传奇一生,以及自己会否被后世铭记为一名强迫英格兰国王的恶霸。
  • 小说特别讲述郝德和史坦普与厄克特之间的关系和往事。
  • 郝德的性格修订至与美国改编版的对应角色爱德华·米切姆更为相似。小说特别提及郝德对厄克特的忠诚乃是因为厄克特任职初期发生了未被说明的事件,而厄克特为郝德担保。
  • 史坦普在电视剧中的背叛和被暗杀情节依旧没有写进新编小说中。
  • 马蒂·薛多琳之死被数个记者小配角提及,暗指很多人认为厄克特的确谋杀了薛多琳,但因为厄克特高高在上、权力在握,以及他做事的手法,令到无人胆敢公开指控他。

参考文献[编辑]

  1. ^ Jim Parker: Francis Urquhart's March. [2020-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3). 

外部链结[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