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CBNWGBB/沙盒5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黄柳霜
派拉蒙宣传照(1935)
出生(1905-01-03)1905年1月3日
 美国加州洛杉矶
逝世1961年2月3日(1961岁—02—03)(56岁)
 美国加州圣莫尼卡
职业演员
活跃时期1919-1961
父母黄善兴
李恭桃
奖项好莱坞星光大道-电影
藤街1700号英语Vine Street

黄柳霜(英语:Anna May Wong,1905年1月3日—1961年2月3日),是一名美国女演员。她被认为是首位美籍华裔好莱坞影星[1],也是首位获得国际认可的美籍华裔女演员[2]。她多采多姿的演艺生涯横跨默片、有声电影、电视、舞台和电台。

黄柳霜生于洛杉矶,父母为第二代台山美籍华人。由于对电影的热诚,所以在早年便投身影视行业。在默片时代,她出演首部色彩电影之一的《海逝英语The Toll of the Sea》以及范朋克的《月宫宝盒》。黄柳霜成为时尚指标,并于1924年打下国际知名度。

由于黄柳霜对她在好莱坞勉强饰演类型化的配角而感到沮丧,所以在1920年代晚旬前往欧洲,并主演了几部著名的戏剧和电影,当中包括《唐人街繁华梦英语Piccadilly (film)》。1930年代前几年,她因电影和舞台工作在美国和欧洲来回穿梭。黄柳霜在早年有声时代的电影出演,包括《龙女英语Daughter of the Dragon》、《上海的女儿英语Daughter of Shanghai》以及与玛琳·黛德丽约瑟夫·冯·斯坦伯格英语Josef von Sternberg的《上海快车英语Shanghai Express (film)[3]

1935年,当米高梅拒绝让黄柳霜在赛珍珠大地电影版中出演中国人主角玉兰英语O-Lan时,她感受到职业生涯中最强烈的失望。米高梅因为海斯法典反异族通婚法规定白人演员保罗·穆尼(讽刺地饰演黄脸中国角色)的妻子必须是由白人女演员饰演,所以让路易丝·赖纳饰演黄脸主角。米高梅让黄柳霜饰演配角卖艺女莲花,但她以原则上拒绝了[4]

黄柳霜在第二年游历中国时拜访了她的祖籍村庄并学习了中国文化。1930年代晚期,她出演了派拉蒙影业的几部B级片,这些电影都是以正面眼光去描绘中国人或者美籍华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倾注了许多金钱和时间帮助中国人抗日,而少了投入在她的电影事业中。黄柳霜在1950年代出演一些电视剧重回大众视野。

1951年,黄柳霜以电视剧《黄柳霜艺廊英语The Gallery of Madame Liu-Tsong》创造历史,成为有史以来首部以亚裔美国人担纲主演的美国电视剧[5]。1961年,她计划以《花鼓歌英语Flower Drum Song》重回电影圈时死于心脏病,享年56岁。在她去世后的几十年中,王柳霜主要被记得的是她千篇一律的“龙女英语Dragon Lady”和端庄的“蝴蝶”角色。在她大约百年诞辰时,她的一生和演艺生涯分别被3部文学作品和电影重新审视。

生平[编辑]

早年生活[编辑]

黄柳霜坐在母亲大腿上(1905)

1905年1月3日,黄柳霜生于洛杉矶唐人街以北的街区花街(Flower Street),社区是由中国、爱尔兰、德国和日本人组合而成[6][7]。父亲黄善兴开了一家善记洗衣店(Sam Kee Laundry),而母亲李恭桃是第二任妻子,她是两人所生的七个孩子中排名老二[8]

黄柳霜是第二代美籍华人,她的祖父母至少自1855年开始就定居美国[9]。她的爷爷黄阿旺是一名生意人,在普莱瑟县的金矿区密歇根山(Michigan Hills)开了两间商铺。他于1853年来自中国广东省台山市附近的一个村庄昌安[10]。黄柳霜的父亲年轻时经常在美国和中国之间来往,并于1890年娶了第一任妻子和诞下一子[11]。他于1890年代晚旬和1901年回到美国,并在中国持续维持家计时,他娶了第二任妻子,也就是黄柳霜的母亲[12]。她的姐姐黄柳英生于1902年晚旬,之后黄柳霜生于1905年,接著父母再生了5名弟妹[9]

1910年,一家人搬去菲格罗亚街英语Figueroa Street,由于附近大多是墨西哥和东欧家庭,所以他们是街区附近仅有的华人。他们新家和唐人街之间的两座山让黄柳霜更好融入美国文化[13]。她起初和姐姐一起上公立学校,但这些女孩成为其他学生种族歧视的奚落目标后,他们转学去长老宗华人学校。由于上课用英语授课,所以黄柳霜在平日中午和星期六要上中文学校[14]

大约在同一时间,美国电影制作开始从东岸移师到洛杉矶地区。电影经常在黄柳霜家附近拍摄。她开始去五分钱电影院英语Nickelodeon (movie theater),并很快著迷于“闪烁”,接著她翘课和用午餐钱来买电影票。父亲十分不开心她对电影有兴趣,认为它会干预学习,但是黄柳霜无论如何都要追求电影梦。她9岁时不断恳求电影制片人给她角色,所以获得称号“C.C.C.”或者“好奇中国小孩”(Curious Chinese Child[15]。黄柳霜在11岁时将她的英文名和姓组成艺名安娜·梅·黄(Anna May Wong[16]

早期演艺生涯[编辑]

黄柳霜在《海逝》抱著孩子
黄柳霜在特艺彩色电影《海逝英语The Toll of the Sea

黄柳霜在好莱坞巴黎市百货公司Ville de Paris)工作时,米措影业英语Metro Pictures需要300位女临时演员来出演艾拉·娜兹莫娃英语Alla Nazimova的电影《红灯笼英语The Red Lantern》。在她父亲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一位混电影圈的朋友帮她获得一个提灯笼的不记名角色[17]

接下来的两年,黄柳霜持续在多部电影担任临时演员,包括普丽西拉·迪恩英语Priscilla Dean柯丽恩·摩尔英语Colleen Moore的影片。黄柳霜还是学生时,她被确诊染上圣维特斯舞蹈症英语Sydenham's Chorea,这让她整整一个月无法上学。她为此处于情绪崩溃边缘时,父亲带她去看执业中医。她被成功治愈,但之后却声称这与她不喜欢这种疗法有关[18]。一些中国思想,例如儒家、尤其是道教老子学说强烈影响了黄柳霜一生中的人生哲学[19]。她家人的宗教生活还囊括了长老宗形式的基督教思想,而她成年后有一段时间曾是基督教科学派[20]

黄柳霜发现很难同时兼顾学业和梦想,所以于1921年从洛杉矶高中英语Los Angeles High School辍学去追求全职演员梦[21][22]。关于这个决定,她于1931年告诉《电影杂志》(Motion Picture Magazine):“我开始的时候还很年轻,所以知道如果失败我还有大把青春,因此我下定决心给自己10年时间来成为一名演员。”[23]

1921年,黄柳霜首次出现在摄制人员名单英语Motion picture credits是首部多段式电影人生英语Bits of Life》,当中她在其中一部短片“单脚跳”(Hop)饰演郎·钱尼角色的妻子桃玲(Toy Ling[24]。她之后深情地回想这是她唯一一次饰演母亲的角色,而她的演出让其获得英国杂志《电影院》(Picture Show封面英语cover photo[25]

黄柳霜17岁时在早期米措特艺双色电影《海逝英语The Toll of the Sea》首次饰演主角。剧情由弗朗西丝·马里恩编剧,并大致改编自《蝴蝶夫人》。《综艺》只称赞黄柳霜“极其杰出的”演技。

参考资料[编辑]

注释[编辑]

  1. ^ Chan 2003,第xi页.
  2. ^ Gan 1995,第83页.
  3. ^ Zia & Gall 1995,第415页.
  4. ^ Hodges 2012,第44, 60-67, 148页.
  5. ^ UCLA 2008.
  6. ^ Hodges 2012,第1, 5页.
  7. ^ Anna May Wong Did It Right,第2页.
  8. ^ Finch & Rosenkrantz 1979,第231页.
  9. ^ 9.0 9.1 Hodges 2012,第1页.
  10. ^ Hodges 2012,第6页.
  11. ^ Chan 2003,第13页.
  12. ^ Hodges 2012,第1, 7-8, 10页.
  13. ^ Hodges 2012,第5页.
  14. ^ Hodges 2012,第13-14页.
  15. ^ Hodges 2012,第21页.
  16. ^ Wollstein 1999,第248页.
  17. ^ Chan 2003,第31页.
  18. ^ Hodges 2012,第26-27页.
  19. ^ Chan 2003,第145-146页.
  20. ^ Hodges 2012,第225页.
  21. ^ Lim 2005,第51页.
  22. ^ Hodges 2012,第41页.
  23. ^ Wollstein 1999,第249页.
  24. ^ Gan 1995,第84页.
  25. ^ Hodges 2012,第35页.

参考文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