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Sleepingstar/资料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09年县市长选举及2010年直辖市长选举结果地理分布:
  中国国民党:15席,得票率 45.76%。
  民主进步党:6席,得票率 48.21%。
  无党籍:1席,得票率 5.90%。

2014年中华民国直辖市长及县市长选举政治背景[编辑]

直辖市[编辑]

台北市[编辑]

台北市市长身为首都的行政首长,其代表意义十分重要,被认为是通往总统之路的一个跳板,同时也是政党选举的必争之地[1]。在历年来的蓝绿阵营对决中,台北市的基本盘格局一直都维持在蓝六、绿四[2][3]1945年台湾归属中华民国后,台北市成为省辖市,市长从1951年起随著地方自治的实施而由市民直选,除了第三届及第四届市长黄启瑞中国国民党籍之外,台北市便一直由党外人士主政[4]。台北市在1967年改制为直辖市后,市长改由中央政府派任,至1994年起再度改为市民直选[5]。在首届直辖市长选举中,民主进步党陈水扁在国民新三党鼎立的状态下当选[6]1998年,在泛蓝整合成功的效应下,获国民党提名的马英九击败寻求连任的陈水扁,台北市也自此由国民党执政至今[7]

近年来,国民党在台北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2年市长选举,由马英九以六成四的票数当选连任。民主进步党历年在台北市的最高得票率则在1998年市长选举,由寻求连任的陈水扁获得四成六的票数。上届市长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郝龙斌以五成六的票数连任成功,击败得票率四成四的民进党候选人苏贞昌。在2012年总统大选,马英九在台北市以五成八的得票率领先,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中,除了民进党提名的姚文智士林大同选区胜出外,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在台北市其馀七个选区均成功当选。

新北市[编辑]

新北市位处台湾本岛最北端,是中华民国境内人口最多的都市,由原台湾省下辖之台北县2010年12月底升格改制而成[8][9]。由于幅员辽阔,选举人数高达三百万,故号称全国最大票仓,是蓝绿营兵家必争之地,选民结构呈现蓝略大于绿[10][11]。改制前的台北县在戒严时期,一直是由中国国民党执政[12]。但在1989年底,甫成立的民主进步党赢得县长宝座,并展开了长达四届十六年的执政[13]2005年,适逢民进党中央执政满意度严重下滑的效应下,获国民党提名的周锡玮当选末任台北县长[14]。在2010年年底所举行的首届新北市长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朱立伦以十一万票、五个百分点的差距,击败时任民进党主席蔡英文[15]

近年来,国民党在台北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萧配拿下六成一的票数。民主进步党历年在台北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01年县长选举,由苏贞昌获得五成一的票数当选连任。在2012年总统大选,马英九在新北市以五成四的得票率领先,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中,民进党提名的候选人在五股芦洲三重等两个选区胜出,而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则在新北市其馀十个选区胜出。

桃园市[编辑]

桃园市将于2014年12月底,由原台湾省下辖之桃园县升格改制而成[16]。桃园是蓝营的优势选区,就选民结构而言,泛蓝领先泛绿十几个百分点[17]。桃园县在1990年代以前,除第八届县长许信良为党外人士之外,即长年由中国国民党主政[12]。 然而,在1997年县长补选,民主进步党提名的吕秀莲高票当选,并于该年底的县长选举顺利连任[12]2001年,桃园县再度变天,并由国民党执政至今[18]

近年来,国民党在桃园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萧配拿下六成五的票数。民主进步党历年在桃园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1997年县长选举,由吕秀莲获得五成六的票数顺利连任。在2009年县长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吴志扬仅以不到五万票的微小差距当选末任桃园县长。在2012年总统大选,马英九在桃园县以五成七的得票率领先,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在桃园县境内的六个选区均成功当选,而民进党的两位时任立委皆连任失败。

台中市[编辑]

台中市为台湾中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与交通中心,由原台湾省下辖之台中县台中市2010年12月底合并改制而成[19]。整体而言,大台中的政治情势由蓝营略占上风,且泛蓝基本盘领先泛绿五到十个百分点[20]。原台中县1990年代以前,即长年由国民党红黑两派轮流主政,然而在1997年县长选举,由于国民党未能整合成功,而导致民主进步党籍的廖永来入主县府[18]2001年,国民党提名的黄仲生击败寻求连任的廖永来,黄并于2005年顺利连任,成为末任台中县长[21]

台中市1980年代以前,则长年由党外人士及国民党张赖两派轮流主政[18]1980年代,国民党为了夺回执政权而改变提名策略,选择无派系背景的候选人,并于1981年成功击败寻求连任的党外市长曾文坡,展开了长达四届十六年的执政[18]1997年,时任民进党籍省议员张温鹰在蓝绿双方皆处于分裂的状态下,凭著雄厚的基层实力,以五成的票数当选[22]2001,因为绿营内部分裂,而导致国民党提名的胡志强当选,胡并于2005年连任成功,成为台中市末任省辖市长[23]

近年来,国民党在台中地区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萧配拿下六成的票数。民主进步党历年在台中地区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04年总统大选,由陈吕配获得五成的票数脆弱过半。在2010年年底所举行的首届直辖市长选举中,国民党的胡志强以三万票、两个百分点的微幅差距险胜民进党候选人苏嘉全。在2012年总统大选,马英九在台中市以五成二的得票率领先,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台中市八席区域立委中,国民党赢得四席,民进党三席,无党联盟一席。

台南市[编辑]

台南市位于台湾嘉南平原,是一座文化古都,由原台湾省下辖之台南县台南市2010年12月底合并改制而成[24]。大台南是绿军的大本营,泛绿和泛蓝的基本盘大约在六比四之间[17][25]。原台南县1990年代以前,由于党国威权的时代背景,均由中国国民党掌政[12]。然而,自1993年民进党籍的陈唐山当选县长以来,台南县便由蓝翻绿,直至2010年五都改制皆由民主进步党执政[25]。原台南市1990年代以前,则长年由党外人士及国民党轮流主政,但自1997年民进党籍的张灿鍙当选市长起,台南市亦一直由民进党执政至2010年县市合并[18]

历年来,民进党在台南地区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4年总统大选,由陈吕配拿下六成二的票数。国民党近年来在台南地区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萧配拿下四成六的票数。在2010年年底所举行的首届直辖市长选举中,民进党提名的时任立委赖清德以六成的票数胜出,并且在大台南市辖三十七区全数获胜。在2012年总统大选,蔡英文在台南市以五成八的得票率领先,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中,民进党提名的候选人在台南市境内的五个选区均成功当选。

高雄市[编辑]

高雄市为台湾第二大都市,亦为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由原直辖市高雄市及台湾省下辖之高雄县2010年12月底合并改制而成[26]。大高雄是绿营的票仓,选民结构呈现绿大蓝小,泛绿泛蓝基本盘大约在五成五比四成五左右[27]。原高雄县1980年代以前,即长年由国民党红白两派、及党外黑派轮流主政[18]1985年,当时仍为党外人士的余陈月瑛当选县长,并开启了高雄县至2010年县市合并,党外至民进党一脉相传的“绿色执政”[17]

高雄市1950年实施地方自治,省辖市长开放民选之后,除第六届市长杨金虎中国民主社会党籍之外,便一直由中国国民党执政[12]。高雄市在1979年改制为直辖市后,市长改由中央政府派任,至1994年起再度改为市民直选[5]。在首届直辖市长选举中,国民党籍官派市长吴敦义高票当选[28]1998年,获民进党提名的谢长廷击败了寻求连任的吴敦义,高雄市至2010年五都改制也一直由民进党执政[18]

历年来,民进党在高雄地区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4年总统大选,由陈吕配拿下五成七的票数。国民党近年来在高雄地区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08年区域立委选举,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共囊括五成一的票数。在2010年年底所举行的首届大高雄直辖市长选举中,民进党提名时任高雄市长陈菊参选,而在党内初选中落败的时任高雄县长杨秋兴则脱党参选,国民党则提名时任立委黄昭顺。最后,陈菊以五成三得票率、过半票数当选,杨秋兴、黄昭顺则分别获得两成七及两成馀的得票率。在2012年总统大选,蔡英文在高雄市以五成三的得票率领先,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高雄市九席区域立委中,民进党赢得七席,国民党两席。

台湾省[编辑]

基隆市[编辑]

基隆市长年由中国国民党执政,泛蓝基本盘较高,蓝绿政党版图约为五比三[17]。自1950年实施地方自治,市长开放民选之后,除第四届及第五届市长林番王中国民主社会党籍之外,基隆市即长期由中国国民党执政,至1990年代台湾民主改革开放后仍无改变[12]。此现象直至1997年,才由曾任民主进步党籍立法委员的李进勇打破[13]当届选举,由于国民党提名的时任省议员刘文雄,与违纪参选的时任议长许财利票源重叠,而导致李进勇当选市长[29]2001年市长选举时,在泛蓝整合成功的效应下,获国民党提名的许财利击败寻求连任的李进勇,基隆市也再度变天,并由国民党执政至今[30]

近年来,国民党在基隆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区域立委选举,由谢国梁以六成八的票数当选连任。民主进步党历年在基隆市的最高得票率则在1993年市长选举,由王拓获得四成五的票数。而亲民党过去亦曾经在基隆市具有强大影响力,分别在2001年立委选举2004年立委选举超越国民两大党,高居各政党得票率之首。上届市长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张通荣以五成五的票数顺利连任,击败得票率四成二的民进党候选人林右昌。在2012年总统大选,马英九在基隆市以五成九的得票率领先,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谢国梁则以五成二的票数当选连任。

宜兰县[编辑]

传统上,宜兰县选民以支持泛绿者为多,尤其在宜兰县长选举中更是呈现民主进步党长期胜选的局面[17]。宜兰县在1980年代以前,由于党国威权的时代背景,均由中国国民党掌政[12]1981年起,当时仍为党外人士的陈定南及民主进步党的游锡堃刘守成均成功当选及连任,前后共六届廿四年由泛绿人士主政宜兰[31]。然而,在2005年县长选举,适逢民进党支持度因陈水扁执政表现不佳而下滑的效应下,国民党提名的吕国华以些微的差距胜出,成为解严后首位国民党籍的宜兰县县长[32]。但在2009年县长选举中,民进党提名的林聪贤以两万多票的差距击败寻求连任的吕国华,宜兰也再度重返绿色执政[33]

历年来,民进党在宜兰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4年总统大选,由陈吕配拿下五成八的票数。国民党近年来在宜兰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08年区域立委选举,由林建荣获得五成三的票数当选连任。在2012年总统大选,蔡英文在宜兰县以五成三的得票率领先,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中,民进党提名的陈欧珀则以过半票数击败国民党籍时任立委林建荣

新竹县[编辑]

近年来,新竹县被视为台湾各县市中泛蓝基本盘极高者,不过由于当地政治生态主要由宗亲势力主导,因此新竹县在过去亦曾经分别由国民两大党执政过[17]。新竹县在戒严时期,除第六届县长刘榭熏为党外人士之外,即长期由中国国民党主政[12]。但在1989年底,甫成立的民主进步党赢得县长宝座,并展开了长达三届十二年的执政[13]2001年县长选举时,获国民党提名的郑永金击败寻求连任的林光华,新竹县也自此由国民党执政至今[34]

近年来,国民党在新竹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萧配拿下七成四的票数。民主进步党历年在新竹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10年立委补选,由彭绍瑾获得五成六的票数当选。上届县长选举中,国民党提名时任立委邱镜淳,而时任议长张碧琴则脱党参选,民进党则征召曾任桃园县籍立委的彭绍瑾参选。最后,在三强鼎立的状态下,邱镜淳以一万馀票的差距击败彭绍瑾,而张碧琴则以九百多票的微小差距,位居第三名。在2012年总统大选,马英九在新竹县以六成六的得票率领先,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徐欣莹则以六成二的票数击败民进党籍时任立委彭绍瑾

新竹市[编辑]

新竹市是蓝营的优势选区,就选民结构而言,泛篮领先泛绿十几个百分点[17]。不过新竹市在1980年代升格为省辖市初期,却由党外“施家班”执政,甚至在1984年市长补选中,以官司纠缠之身投入选举的施性忠仍然高票当选市长[35]。在1985年中国国民党在激烈的竞选过程中惊险赢得市长宝座,并展开了长达三届十二年的执政[13]。但在1997年市长选举民主进步党提名的蔡仁坚因获新党大老许历农站台支持而当选,唯2001年新竹市再度撑起蓝天,并由国民党执政至今[36]

近年来,国民党在新竹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5年市长选举,由林政则以六成九的票数当选连任。民主进步党历年在新竹市的最高得票率则在1997年市长选举,由蔡仁坚获得五成六的票数当选。而亲民党过去亦曾经在新竹市具有强大影响力,并在2001年立委选举一举超越国民两大党,高居各政党得票率之首。上届市长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许明财以五成六的票数胜出。在2012年总统大选,马英九在新竹市以五成七的得票率领先,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中,国民党候选人吕学樟的得票率则下滑至五成三。

苗栗县[编辑]

苗栗县的政治势力蓝强绿弱,蓝绿基本盘大约在六成五比三成五左右,唯过去各项选举蓝军常因派系纷争而分裂[17]。苗栗县自1950年代实施地方自治以来,即长年由中国国民党执政,这种局面直到1990年代才产生改变[18]1993年县长选举,刘派的时任立法委员何智辉以无党籍身份打败了国民党提名参选连任的张秋华,而无党籍人士傅学鹏则自1997年起当选两届县长,使得苗栗县连续三届十二年由无党籍人士主政[18]2005年县长选举,国民党提名的刘政鸿当选,并于2009年以六成四的票数顺利连任[37]

近年来,国民党在苗栗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区域立委选举,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在全县共囊括七成二的票数。民主进步党历年在苗栗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04年总统大选,由陈吕配拿下三成九的票数。在2012年总统大选,马英九在苗栗县以六成四的得票率领先。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在苗栗县境内的两个选区均成功当选。

彰化县[编辑]

多年以来,彰化县由蓝绿轮流主政,选民结构呈现蓝绿五五波,唯近年各项选举中泛蓝得票多略大于泛绿[17]。彰化县在1980年代以前,由于党国威权的时代背景,均由中国国民党掌政[12]1981年起,党外律师黄石城当选两届县长,而民进党的周清玉并于1989年获胜,使得彰化县连续三届十二年由党外及泛绿人士主政[18]1993年,面临府会关系恶化、及绿军地方干部公开倒向对手阵营,周清玉败给国民党的阮刚猛,而阮在1997年也仅以数千票之差惊险保住执政权[38]2001年,民进党的翁金珠当选县长,其票数甚至高过国亲两党的总得票数[38]2005年,适逢民进党中央执政满意度严重下滑的效应下,国民党提名的卓伯源击败寻求连任的翁金珠,卓并于2009年以五成五的票数顺利连任[39]

近年来,国民党在彰化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萧配拿下五成八的票数。民主进步党历年在彰化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04年总统大选,由陈吕配获得五成二的票数。在2012年总统大选,马英九在彰化县以五成一的得票率领先,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彰化县四席区域立委中,国民党赢得三席,民进党一席。

南投县[编辑]

南投县蓝绿基本盘旗鼓相当,两大阵营各有势力,唯近年各项选举中泛蓝得票皆领先泛绿[17]。南投县在1990年代以前,一直由中国国民党执政,然而在1997年县长选举,曾任民主进步党籍立法委员的彭百显以无党籍身份当选,而民进党的林宗男并于2001年获胜,使得南投县连续八年由泛绿人士主政[38]2005年县长选举,因为绿营内部分裂,而导致国民党提名的李朝卿当选,李并于2009年以近三万票的差距连任成功[40]

近年来,国民党在南投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区域立委选举,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在全县共囊括六成二的票数。民主进步党在南投县则长期面临整合问题,在过去各项选举常呈现分裂的状态,历年最高得票率则在1995年立委选举,党籍候选人在全县囊括五成一的票数。在2012年总统大选,马英九在南投县以五成五的得票率领先,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在南投县境内的两个选区均成功当选。

云林县[编辑]

云林县的地方派系势力庞大,因此过去曾经是中国国民党的基本地盘,但近年来已由蓝翻绿[18]。云林县在1990年代以前,一直由中国国民党执政,然而在1999年县长补选,无党籍的时任议长张荣味一举击败国民两大党候选人,张在2001年选择转入国民党并高票当选连任[18]2005年县长选举苏治芬以三万多票的差距当选,成为第一位民进党籍的云林县县长,苏并于2009年以近十一万票的悬殊差距顺利连任[41]

历年来,民进党在云林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9年县长选举,由苏治芬以六成五的票数当选连任。而国民党近年来在云林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01年县长选举,由张荣味以六成二票数当选连任。在2012年总统大选,蔡英文在云林县以五成六的得票率领先,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张嘉郡在海线选区以一千多票的微幅差距险胜,而民进党提名的刘建国则在山线选区以六成馀的票数当选。

嘉义县[编辑]

嘉义县近年来是绿军的天下,就选民结构而言,泛绿领先泛蓝十几个百分点左右[18]。嘉义县在2000年台湾首次政党轮替以前,除了第二届县长李茂松为无党籍外,即长年由中国国民党主政[42]2001年,林派掌门人、国民党籍立委陈明文,以国民党长期偏向黄派为由退党,带领整个林派加入民进党,并于该年底当选县长。而民进党也借由结合地方派系,成功的在嘉义县执政至今[43]

历年来,民进党在嘉义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4年总统大选,由陈吕配拿下六成三的票数。国民党近年来在嘉义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08年区域立委选举,党籍候选人在全县囊括刚好五成的票数。上届县长选举中,时任民进党籍立委张花冠以五成六的票数当选,成为嘉义县首位女性县长。在2012年总统大选,蔡英文在嘉义县以五成九的得票率领先,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翁重钧在海线选区以不到九百票的微幅差距险胜,而民进党提名的陈明文则在山线选区以五成五的票数当选。

嘉义市[编辑]

传统上,嘉义市选民以支持党外泛绿者为多,唯近年来蓝绿已呈现势均力敌的态势[44]。自1982年升格为省辖市以来,嘉义市曾经长达二十多年由党外“许家班”主政,也因为在过去长年由党外及泛绿人士主政,泛绿人士往往称嘉义市为“民主圣地”[44]。然而,此现象在2005年由国民党提名的时任立委黄敏惠打破,甚至一举击败民进党籍的时任嘉义市长陈丽贞,使得嘉义市的政党版图一夕翻盘[45]。黄敏惠并于2009年,以不到九千票的微小差距当选连任[46]

历年来,民进党在嘉义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4年总统大选,由陈吕配拿下五成六的票数。国民党近年来在嘉义市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05年市长选举,由黄敏惠获得五成五的票数当选。在2012年总统大选,蔡英文在嘉义市以过半得票率领先,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中,民进党提名的李俊俋以四百多票的微幅差距险胜国民党籍时任立委江义雄

屏东县[编辑]

屏东县绿营的优势选区,就选民结构而言,泛绿领先泛篮五到十个百分点[17]。屏东县在1980年代以前,由于党国威权的时代背景,均由中国国民党掌政[12]。自1981年以党外身份参选的邱连辉当选县长以来,四任县长均无法连任,屏东县亦由党外人士、民主进步党及中国国民党轮流执政[12]。直到1997年民进党提名的苏嘉全当选县长后,始于2001年成功连任,屏东县也自此由民进党执政至今[47]

历年来,民进党在屏东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9年县长选举,由曹启鸿以五成九的票数当选连任。而国民党近年来在屏东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萧配拿下四成九的票数。在2012年总统大选,蔡英文在屏东县以五成五的得票率领先,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屏东县三席区域立委中,民进党赢得两席,国民党一席。

花莲县[编辑]

花莲,自古即被称为后山,由于商业活动并不频繁,居民多是军公教人员,政治表现上也较为保守[18]。花莲县地方选举史上除第一届县长杨仲鲸中国民主社会党籍外,历届县长选举一直由中国国民党籍人士掌握[12]。直到2009年底,时任立法委员傅崐萁退党参选,并以五成六的票数胜出,终止了国民党在花莲五十多年来的执政[48]

近年来,国民党在花莲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萧配拿下七成七的票数。民主进步党历年在花莲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1997年县长选举,由游盈隆获得四成三的票数当选。而亲民党过去亦曾经在花莲县具有强大影响力,并在2004年立委选举中,高居各政党得票率之首。在2012年总统大选,马英九在花莲县以七成的得票率领先,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王廷升以四成五的票数当选连任,无党籍候选人张智超得票率两成八,民进党候选人赖坤成则获得两成六的票数。

台东县[编辑]

光复以来,台东县便被视为支持中国国民党的县市,但自2000年后,这种局面产生改变[17]。台东县在2000年台湾首次政党轮替以前,除第五届县长黄顺兴中国青年党籍之外,即长年由中国国民党主政[12]2001年,亲民党的徐庆元高票当选县长,而在2005年县长选举,时任议长吴俊立则以无党籍的身份获胜[49]。唯吴在就职后便因案停职,因而导致台东县长于2006年进行补选,吴俊立的前妻邝丽贞并于该次选举中,获国民党提名并高票当选[50]2009年县长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时任立委黄健庭仅以五千馀票的微幅差距险胜民进党征召的刘櫂豪[51]

近年来,国民党在台东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萧配拿下七成三的票数。民主进步党历年在台东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10年立委补选,由赖坤成获得四成九的票数当选。而亲民党过去亦曾经在台东县具有强大影响力,其历年最高得票率则在2001年县长选举,由徐庆元以四成四的票数当选。在2012年总统大选,马英九在台东县以六成六的得票率领先,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民进党提名的候选人刘櫂豪以四成二的票数当选,国民党候选人饶庆铃得票率三成,无党籍候选人吴俊立则获得两成五的票数。

澎湖县[编辑]

澎湖县为蓝绿势均力敌之处,两大阵营差距并不大,但泛蓝支持者始终小幅领先泛绿[17]。澎湖县在1990年代以前,一直由中国国民党执政,然而在1993年县长补选,民主进步党提名的高植澎高票当选,并于该年底的县长选举顺利连任[12]1997年,澎湖县再度变天,并由国民党执政至今[18]

历年来,民进党在澎湖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1993年县长补选,由高植澎获得五成八的票数当选。国民党近年来在澎湖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萧配拿下五成八的票数。在上届县长选举中,国民党籍时任县长王干发仅以不足六百票之差险胜民进党提名的蔡见兴。在2012年总统大选,马英九在澎湖县以一千八百票的差距领先蔡英文,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中,民进党提名的杨曜则以五成三的票数,击败无党团结联盟时任立委林炳坤,成为澎湖县首位民进党籍立委。

福建省[编辑]

金门县[编辑]

金门县向来是泛蓝的铁票区,在历届选举中,泛蓝候选人均囊括九成以上选票[17]。由于民主进步党在金门缺乏影响力,金门县并没有所谓的“蓝绿对决”,当地选举多是宗亲而非政党的竞争[52]。金门县迟至1993年才开放县长民选,首届县长选举便由国民党的陈水在当选,陈并于1997年顺利连任[53]2001年起,新党李炷烽当选两届县长,而在2009年县长选举中,国民党籍李沃士以三成七的票数获胜,使金门县再度撑起蓝天[54]

近年来,国民党在金门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萧配拿下九成五的票数。新党历年在金门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01年县市长选举,由李炷烽以五成六的票数当选。亲民党在金门县的得票率记录则于2012年立委选举,由陈福海获得三成二的票数。在2012年总统大选,马英九在金门县以八成九的得票率领先,不过民进党也在金门首度突破三千票,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杨应雄以不足两百票之差险胜亲民党籍时任立委陈福海

连江县[编辑]

长期以来,马祖一直都是泛蓝占有绝对优势的选区,且在历届选举中,蓝营总得票率皆超过九成[17]。当地的选举多为中国国民党亲民党间的竞争,民主进步党尚无法与国亲抗衡[17]。连江县迟至1993年才实施地方自治,前两届民选县长均为国民党籍[55]2001年起,亲民党陈雪生当选两届县长,而在2009年县长选举中,国民党籍杨绥生以五成七的票数胜出[54]

近年来,国民党在连江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9年县长选举,国民党报准杨绥生刘增应两人竞选,两位党籍候选人在全县共囊括九成八的票数。亲民党历年在连江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01年立委选举,由曹原彰以五成六的票数当选。在2012年总统大选,马英九在连江县以八成七的得票率领先,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以无党籍身份参选的前亲民党籍县长陈雪生获得五成的选票险胜,国民党籍时任立委曹尔忠则以四成七的票数连任失利。

文献[编辑]

  1. ^ 台北市长的好处,中时电子报
  2. ^ 北北基兵家必争大票仓 蓝绿阵营步步为营,中央通讯社
  3. ^ 中评: 苏郝对决牵动2012政治版图,中评社台北,2010年3月4日
  4. ^ 《中华民国选举概况》,中央选举委员会,1984年6月
  5. ^ 5.0 5.1 台湾省各县市实施地方自治纲要,台湾大百科全书
  6. ^ 双城战 绿力拼收复失土 强取首都,自由时报电子报
  7. ^ 选举回顾 2002 北高市长选举,联合新闻网
  8. ^ 土地面积、村里邻、户数暨现住人口数统计表,中华民国内政部统计资讯网
  9. ^ 台北县改制直辖市计画书(草案),中华民国内政部
  10. ^ 版图最大 选民结构蓝大于绿,自由时报电子报
  11. ^ 郝苏朱蔡民调藏玄机 中间决胜负?,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特约研究员 李华球。2010年7月20日
  12. ^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12.12 12.13 《重修台湾省通志》<卷八.职官志第一册-文职表篇>,刘宁颜,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3年
  13. ^ 13.0 13.1 13.2 13.3 历届县市长选举结果,联合新闻网
  14. ^ 北县》走路工疑云 压倒罗文嘉,联合新闻网
  15. ^ 激战新北市 朱赢蔡11万票,中时电子报
  16. ^ 行政院院会通过桃园县改制为直辖市 期带动区域整体发展并促进城乡共荣,中华民国行政院发言人办公室
  17. ^ 17.00 17.01 17.02 17.03 17.04 17.05 17.06 17.07 17.08 17.09 17.10 17.11 17.12 17.13 17.14 17.15 《台湾与大陆政治评论集》,林清察,2006年
  18. ^ 18.00 18.01 18.02 18.03 18.04 18.05 18.06 18.07 18.08 18.09 18.10 18.11 18.12 18.13 18.14 《台湾地方派系与权力结构》,王建民,2003年。
  19. ^ 改制计画内容大纲,台中县市合并专属网站
  20. ^ 《政治》差距再度缩小,蓝绿抢中县/大台中选民结构分析,林佩怡,2010年11月16日,中国时报
  21. ^ 中县》黄仲生红黑相挺 基本盘稳,联合晚报
  22. ^ 张温鹰勤耕耘 中市“绿”意盎然,中时电子报
  23. ^ 《中县市》胡志强开高走高 黄仲生扭转乾坤,中时电子报
  24. ^ “台南县市合并改制作业小组”,台南市政府
  25. ^ 25.0 25.1 执政品质挂保证 绿色四县市胜券在握,新台湾新闻周刊,2005年11月10日
  26. ^ 高雄县市合并改制后之“高雄市”,其定位为新成立之直辖市,高雄县市合并专属网站
  27. ^ 给马英九谢长廷数选票,开放杂志
  28. ^ 1994年的台北、高雄市长选举,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29. ^ 想回地方服务却迟未如愿 刘文雄命运乖舛,NOWnews,2007年3月24日
  30. ^ 《基市》许财利 欢呼胜利,自由时报电子报
  31. ^ 宜兰县:地域派系争权,绿营势力强大,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32. ^ 宜兰》贿选案 压倒陈定南,联合新闻网
  33. ^ 打破马神话 绿光复宜兰,自由时报电子报
  34. ^ 《竹县》郑永金:感谢县民支持,自由时报电子报
  35. ^ 《台湾地方派系与权力结构》,王建民,2003年。
  36. ^ 《竹市》林政则 谢声连连,自由时报电子报
  37. ^ 苗栗》傅绿合 变成票房毒药,联合新闻网
  38. ^ 38.0 38.1 38.2 朝野易位攻防 指标性县市各有斩获,新台湾新闻周刊
  39. ^ 彰化》翁金珠拼4年 中央一夕败光,联合晚报
  40. ^ 绿营票罩黑云 陈青天苦战,中国时报
  41. ^ 云林县》苏治芬赢吴威志10万馀票,联合报
  42. ^ 《地方派系的结盟与分化变迁之研究:以嘉义县和高雄县为例》,吴芳铭,国立中正大学政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43. ^ 终结派系? 民进党与林派结合的关键性一役,新台湾新闻周刊
  44. ^ 44.0 44.1 绿军云嘉南占优势 蓝军农业政策影响待观察,中央通讯社
  45. ^ 嘉市 许家班 压倒陈丽贞,联合晚报
  46. ^ 嘉义县市》“我们为台湾人守住嘉义了”,联合报
  47. ^ 屏东县长选举 曹启鸿看好度胜王,自由电子报
  48. ^ 花莲县》傅超高票 张、杜提早承认落败,联合报
  49. ^ 台东》徐庆元弃选 猪羊变色,联合报
  50. ^ 台东县长补选邝丽贞当选,台湾年鉴,我的E政府
  51. ^ 得票率蓝消绿长 马执政成绩很难看,联合报
  52. ^ 宗族因素对金门县选民投票行为之影响:以第一至第四届金门县长选举为例》硕士论文,王振汉,铭传大学
  53. ^ 中华民国在台湾的政治变迁》,国立编译馆
  54. ^ 54.0 54.1 金门县连江县》金门李沃士再创蓝天,联合报
  55. ^ 中选会资料库网站,行政院中央选举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