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讨论:碧城仙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您好,碧城仙!欢迎加入维基百科!

感谢您对维基百科的兴趣与贡献,希望您会喜欢这里。除了欢迎辞外,也请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权问题解答
贡献内容必须是您所著或获得授权
同意在GFDL条款下发布
手册
手册
问号
问号
有问题?请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别忘记:讨论后要签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个波浪纹“~~~~”。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Wing 07:31 2005年8月23日 (UTC)

还在为一点事生气?[编辑]

看到了你在[1]的留言了,不沟通你除了埋怨我们,对你自己投入时间编辑的条目而言没有意义。你们的网站没有明确的版权属性,你可以在任何一个你新加入原有内容的条目对话页添加愿意将文章置于GFDL版权之下就没有别的问题了。User:陈少举编辑的VNN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学习第一|有事找我:P 09:09 2005年9月25日 (UTC)

  • 看了您在Wikipedia:恢复条目投票的留言,我觉得好像有些维基百科的事情您不太清楚。我作为维基百科的喜好者,觉得有必要跟您解释一下。首先关于html和ubb。这个是由维基百科使用的mediawiki软件决定的,基本上没有管理员可以管的了,而只能由开发者来决定。此外,不同于论坛,维基百科的管理员不是站长,因此无权更换软件,能决定更换软件的是运行维基百科工程的维基媒体基金会。由于服务器在美国,可能有时候会感觉很慢,间或引起保存的问题,这些都是管理员解决不了的。第二个关于删除时间。条目被张贴了侵权通告后被列入预备删除列表,如果一周内没有人有异议,则肯定会被删除,而您的条目刚好属于这种。对于张贴了侵权通告的条目,通告上已经写的很明白作者该如何去做。但是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没有仔细去阅读,对于这点我非常不解。另外一个就是关于版权。维基百科要求的是GFDL,但这个协议的意思不是一定要改写成为与原文不同,这点希望您能了解。如果您在别的受版权保护的网站(通常没有声明版权的也认为受版权保护)发表的内容再粘贴到维基百科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原作者申明这个内容可以以GFDL的版权协议在维基百科发表。版权问题可以说是对维基百科最重要的问题,如果有什么可以掀翻维基百科的,目前来看只有版权问题。因此,维基百科竭力保证不侵犯版权,而对于您写的文章被粘贴侵权通告,正是基于谨慎的态度为保护您的版权而做的。结果也正如您明确缩说的,“我保留我在中国分布式计算论坛里发的所有文字的版权”,这正说明我们做的是正确的。对于张贴侵权通告,是任何人都可以的,这只是自愿,而不是义务。对于到您的对话页去通知您的条目将被删除,这不是现行处理程序上的规定必须要做的(当然如果您对此不满,完全可以发起讨论及投票来改变这个规定,使这一步变成必要步骤)。最后是关于管理员。维基百科管理员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管理员,其实主要只是比普通用户多了删除、封禁和解封这三个权限,而其他的权限完全和普通用户一样。管理员的言论也不能代表维基百科的立场,只有维基媒体基金会才能。所以管理员可以看作有个别特殊权限的用户。我觉得良好的沟通是成功合作的开始,您的“内部讨论是无益的,外部交流才是合理解决之道。”恕我不能苟同。因为谁都可能犯错误,只有充分的沟通才能彼此消除误会。希望您能看完这么长一段话而不会觉得我在废话。如果有疑问,欢迎您到我的用户页来讨论。^_^--瀑布汗 瀑布屋 15:58 2005年10月13日 (UTC)

我前面说的“内部讨论是无益的,外部交流才是合理解决之道。”,里面的“内部讨论”是说几位管理员在各自的用户对话页内讨论,“外部交流”是说应该联系当事人,通过其他途径通知当事人,让其知晓某些他需要知晓的事情。 ------碧城仙 03:06 2005年10月15日 (UTC)


哪位告知一下,要投诉应该到哪里?[编辑]

今天抽了点空出来,编辑了几个条目,结果后来我再看的时候发现 FAD@ChinaFind-a-Drug 均被一个 IP 来自 211.72.108.18 (台湾 中华电信)的人给修改乱了,请问各位管理员,碰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碧城仙 08:08 2005年10月15日 (UTC)

  • 通过历史回退。如果这个用户经常破坏,可以投诉,管理员会考虑封禁该IP地址。另外,如果对不确定对象提问题,最好到互助客栈,对确定对象可以到他的用户对话页,因为没人会经常检查你的用户对话页,以免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瀑布汗 瀑布屋 08:14 2005年10月15日 (UTC)
  • 我查看了一下历史记录,没有明显迹象表明这个用户破坏这两个条目,不知道你所说的破坏指什么?--瀑布汗 瀑布屋 08:18 2005年10月15日 (UTC)
  • 我可没说他搞破坏啊,我只是说他把部分内容给修改乱了,Find-a-Drug 条目里的英文都是有必要加的,结果他给去掉了好几个,“克雅氏病”被他改为“库雅氏症”。FAD@China 条目里的他把几个内部链接都给去掉了,给“2004年”加了个内部链接,不知道他用意何在?FAD@China 条目我又自行修改过几次了。
  • FAD@China里他/她似乎去掉了一些Find-a-Drug的内部链接吧。这个做法是对的,因为这个词在第一次有内部链接后,下文不需要再次链接了,这是目前的规定。因为有的时候链接次数过多影响阅读。有关克雅氏病和庫雅氏症,是不是两岸对同一病症的不同名称?这个我不清楚,因为我对医学领域知之甚少。如果是这样,可以去wikipedia:繁简处理申请这两个词的自动转换,这样无论编辑的时候打上两个词的哪一个,在选择简体或者繁体标签的时候,都能够自动转换成读者习惯的用词。--瀑布汗 瀑布屋 08:35 2005年10月15日 (UTC)
  • 我定夺不了。而且从结果来看好像这两个词是一种病,但是我不能确认。最好有医学方面的专业人士给确认一下,如果真的是这样,就可以提出转换,但是如何转换,我就不清楚了。一般来说,只要是不会引起误会的转换都会被批准。--瀑布汗 瀑布屋 08:54 2005年10月15日 (UTC)
  • 我在 Google 上分别以“克雅氏病”和“库雅氏症”为关键字搜索了,发现两者是同一种病的名称,英文名都是“Creutzfeldt-Jakob Disease”,英文缩写都是“CJD”,而在繁体里和简体里的叫法不同,我现在先到wikipedia:繁简处理里面去看看去。

克雅二氏症的简繁问题[编辑]

我认为这个问题在条目中自行修改就好了,就这个疾病的条目来目,CJD这个疾症在华文地区的翻译很多,包括有克雅二氏病、库兹菲德-雅各氏症、库雅氏症....等,我想,在中国可能不只克雅氏病这样的翻译吧。--KJ (talk) 10:49 2005年10月15日 (UTC)

另外,我顺便看了一下克雅氏病这个重新定向的历史时间,我猜那个ip编辑者是因为阁下原文中的克雅氏病是红字,才会改为库雅氏症吧....:) --KJ (talk) 10:55 2005年10月15日 (UTC)

问些关于分布式计算的问题[编辑]

分布式计算是怎么实现的?参与者是否需要学习一些专业软件的使用,还是客户端软件在后台自动运行?参与者是否需要具有相关专业的背景?还有是哪些人在开办分布式计算,是否是自己做的算法,还是在一个分布式平台上运行一个现成的软件,把任务分配给计划的参与者。还有分布式计算是跨操作系统的吗?谢谢~--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15:00 2005年10月15日 (UTC)

  • 参与者完全不必有任何专业知识背景,均可加入分布式计算项目。本人所编辑的所有与分布式计算有关的条目,均是基于互联网的协同性计算技术,或者说是基于互联网的网格计算技术。“分布式计算”是个很广的概念,涉及到计算机科学的方方面面,各个计算机领域内都有不同形式的“分布式计算”,如用在计算方面,可以实现超级计算;如用在存储方面,可以实现分布式存储,或 P2P 应用;甚至在黑客攻击手段方面,也有其一席之地,“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就是一个让人闻之胆寒的东西。
    而本人编辑的大部分是网络公益性项目,是全球人人都可以方便的参与其中的,用以解决一些困扰科学发展已久的,急需大量的计算能力的科研项目,这些项目的主持单位绝大部分是美英等国的一些著名高等院校或其他科研组织机构,项目主题可谓是百花齐放,其中尤以一些针对重大疾病的研究项目越来越得到全世界志愿者们的支持。
    如果要参加这类项目,只要下载一个很小的客户端程序,基本上不超过 2MB,然后第一次运行时简单地填点注册信息,以后就不用管它了,它会自动地随开机启动,在后台默默地运行,当然,您也可以修改这些设置,所有分布式计算项目地客户端程序在设计时均设计为最低优先级,所以说分布式程序不会影响您的任何工作,不会给电脑造成损坏。
    如果您有兴趣,可以到中国分布式计算总站中国分布式计算论坛分布式计算项目介绍分布式计算新手指南等等页面了解更多详情。 ------碧城仙 01:09 2005年10月16日 (UTC)

谢谢您的详尽回答,我还想更深入了解一些关于分布式计算的细节,比如参与者是否能够了解自己参与的计算的详情,比如我参与一个蛋白质折叠的计算,我是仅仅知道我参与的计算是有关蛋白质折叠,还是能够详细了解到我目前正在计算的是什么样的一个蛋白,正在用什么算法进行模拟,以及模拟的进度;还有,运作分布式计算的机构是自己开发一套算法和软件进行研究,还是开发一个分布式计算平台,再在这个平台上运行已经成型的专业软件呢?还有,分布式计算是如何分配任务的呢?比如说我的机器,刚刚接下一个计算任务,我就跑到云南出差半年,关机了,那么这个任务不就卡在我这里进行不下去了么?怎么来协调这些呢?谢谢~--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10:22 2005年10月17日 (UTC)

  • 呵呵,非常感谢您对分布式计算的关注,您的问题,待我来逐个回答。
    1、参与者是否能够了解自己参与的计算的详情?
    可以的,每个项目的官方网站都有专门的统计页面,此类页面能够详细的查阅到参与者的计算统计情况,例如总共完成的任务包数目、每个任务包获得了多少积分、每个任务包具体计算的是什么蛋白质、每个任务包计算得出什么成果(当然,这里通常是没有结果)、参与者目前的小组排名、参与者目前的世界排名、参与者最近一月或一周或一天内的计算个数等等。
    2、蛋白质折叠项目如何了解自己参与计算的详情?
    在客户端所在的文件夹下会自动生成一个文件,名叫“MyFolding.html”,这个是客户端所在文件夹下自动生成的查询页面。通过其中提供的“Personal statistics”可以链接到官方网站上去查看个人计算统计情况,通过其中的“Team statistics”可以查看到参与者所在小组的统计情况(这里,欢迎您加入中国最大的Folding@home计算小组“China Folding@Home Power”,小组编号为“3213”)。更多详细情况,可以浏览中国分布式计算总站相关帖子
    3、如何知道当前正在算的是什么样的蛋白质?
    可以客户端所在文件夹下的文件“unitinfo.txt”,里面很直观的显示出当前计算包的详细情况,例如进度百分比和任务包的标号,例如本人正在算的一个包标号为“p1160_L939_K12M_298K_DT_20ns_clones”,然后可以到Folding@Home 官方网站上去查看该蛋白质的模拟分子构图和部分参数。
    4、模拟用的算法?
    很遗憾,尽管是全球公益性项目,但是核心算法,官方并没有公布。详情请看这里
    5、如何查看模拟的进度?
    这个问题请参考第 2 个和第 3 个问题的解答。
    6、运行分布式的软件或平台?
    目前大多数项目都是各自为政,各自开发适合自己项目的客户端软件,但是自2002年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率先筹划建立分布式计算平台BOINC的想法,目前已经有大量的项目运行于该计算平台,例如SETI@homeEinstein@homeLHC@homePredictor@home等等,BOINC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可供任何科研组织调用的普适性的平台,此后相继又出现过多个分布式计算平台,基本上都是针对某一门学科的,例如grid.org是针对寻找癌症药物、抗击癌症的;World Community Grid主要针对蛋白质折叠类的;Darwin@Home主要是针对环境、生物、生态多样化的;Find-a-Drug主要是针对一系列对全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的疾病药物研究的....如此等等,不多做列举。
    7、分布式计算是如何分配任务的呢?
    这个是非常专业的技术性问题,请到中国分布式计算论坛了解更多详情,非三言两语所能讲清。
    8、当前正在计算的任务卡住了,怎么办?
    如果是Folding@home项目,请删除客户端所在文件夹下的一个名为“work”的文件夹,然后重新运行 Folding@home 客户端程序,不过这样做会损失当前的计算结果。
    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也欢迎您访问中国分布式计算总站中国分布式计算论坛了解更多关于分布式计算的详情。 ------碧城仙 05:50 2005年11月6日 (UTC)

条目 SOB 的名称需要修改[编辑]

  • SOB 条目的名称应该被修改为SoB,其中 S 和 B 大写,O 应该小写。它是一个数学类的分布式计算项目,全称是Seventeen or Bust,缩写应该是SoB,而不是SOB,建议修改条目名称。------碧城仙 03:54 2005年10月16日 (UTC)

看到了4位龙王的名字:)[编辑]

看到你留在snowyowls的留言页,我已把它们加入条目,你要是留到我的留言也就更好了,谢谢你!--Smartneddy看看Smartneddy家在哪儿(Talk) 00:44 2005年12月14日 (UTC)

中文维基年会地点选择通知[编辑]

您好,中文维基正在筹办首届年会,诚挚地邀请您一同参与年会的筹备工作。

目前已投票决定年会日期为2006年8月26日-8月27日举行( http://0rz.net/1110P ),2月19日起开始进行年会地点的选择投票( http://0rz.net/4114e )。

地点的选择规则(采用vipuser案):

  1. 先进行为期2星期的第一轮投票,所有在投票前注册的维基人都可以参与投票(每人投任意票)和讨论,选出支持率最高的前3名的城市。
  2. 一星期讨论并确定各个城市的举办条件,并进行SWOT分析(优点、弱点、机会、威胁),讨论并进行审核确定符合条件的城市。
  3. 如果有2个以上城市符合基本条件,进行为期一星期的维基见习编辑参与的第二轮投票(建议结合,个人可能出席的城市)。

--爱索 12:01 2006年2月24日 (UTC)

“动员令”活动[编辑]

部分维基人设计了每人贡献二新条目的“动员令”活动,欢迎参加。 详情请参阅Wikipedia:社区主页之公告栏。--18164 12:35 2006年7月23日 (UTC)

邀请您参加第十三次动员令[编辑]

中文维基百科 第十三次动员令邀请函
维基娘,第十三次动员令的吉祥物
维基娘,第十三次动员令的吉祥物

亲爱的维基百科用户碧城仙您好:

首先,感谢你对维基百科的贡献!为了提升中文维基百科的条目品质及数量,第十三次动员令会于2015年7月4日至2015年9月6日期间进行,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来积极参与动员活动。

详细动员事项请参见第十三次动员令,让您从动员令说明书中了解什么是动员令,并请参考主页的报名指引报名参与本次动员令(报名处现已开放)。

本次动员令分为大动员令及小动员令,大动员令是可以在任何主题中贡献的动员令项目,而小动员令主题有:地球科学数学物理电子计算机欧洲历史地理以及多于15种外语版本的条目

请收到本邀请函的维基人,将{{subst:动员令}}转贴到其他尚未收到本动员令的维基人讨论页上(或参考推广工具),如果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响应本次动员令、积极建立新条目,也请帮忙散发动员令,因为能否将动员令传播出去,是历次动员令成败之关键,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升维基的服务、品质及数量!非常感谢您的参与!


邀请你的维基人是:WalterBot留言2015年7月1日 (三) 15:40 (UTC)[回复]

维基百科奖励纸本授奖机制调查[编辑]

维基百科使用者及患心理疾病使用者交流上的实践策略调查[编辑]

您好。身为一个较新使用者具备更多经验的的维基百科社群成员,您可能已经了解到中文维基百科一直以来都有许多罹患精神疾病的使用者参与贡献的状况,而为寻找优化中文维基百科使用者与患心理疾病使用者的交流的更佳策略,我们举办了一场调查,希望利用调查取得的结果作为研究及策略规画参考之用。这个调查不会花费您太多宝贵时间,经过测试,完成调查所需的时间约为2到3分钟。这一调查的有效时间至 2017年10月28日 (六) 23:59 (UTC) ,我们由衷期待您的参与。

[-现在就参与调查!-]

十分感谢您的参与! ——Aotfs2013 留于 2017年10月17日 (二) 19:38 (UTC) (使用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执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