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同行评审/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编辑]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尼米兹条目由我与User:Oneam共同编辑,起初将该人以战略主导者的身份而概述性的撰写其职务变化与细节,但一来大战略过为含糊,二来局部影响过为琐碎,故改以通盘性的撰写,形成现在有如迷你版的太平洋战争条目,当然,有特别值得一提者,如雷伊泰湾的电报这种事必定有详细的叙述。本来跳岛到菲律宾的段落是不放图的,但后来改用岛群图的注解式说明,叙述其进程,也无怪乎图片所占篇幅之大,无可厚非。最后,本条目目标为特色,不吝指教,谢谢。—Ai6z83xl3g (留言) 2011年8月28日 (日) 15:24 (UTC)[回复]
晚来的补充(这几天忙昏了...):这是我第一次与人合编条目,让我说一下参考吧。就生平而言,条目主要是用波特的尼米兹传。这本书应该是目前最完整的尼米兹传记了,其内容焦点主要在于尼米兹的人生经历,战略指挥反而是其次。这或许是因为尼米兹并不欲多谈往日的指挥所致。由于忆述指挥往往就会牵涉到品评将官,最后就很容易造成将领之间的不和。战后海尔赛就是在这节骨眼上,最终与金凯德彻底决裂(虽然金凯德没有作任何反击,但两人的友谊自此不再)。
所以,在二战战史的指挥,只能靠Morison那堆参考书,就是我写二战航母用到的那堆。Morison书本的最大用处在于,他集中描述双方的战略构思及战斗经过。后者我已经在多艘航母条目用过,而前者就适合用在尼米兹这类将官传记条目。这种编写手法,最明显的例子是雷伊泰湾那封信息,在Morison只有一句描述。
不过Morison他不是没有偏见的。尼米兹和斯普鲁恩斯两人显然捧得比较多,而对海尔赛也没有狠下批评。斯普鲁恩斯看了这堆书的初稿后,曾特意写信给Morison,请他不要称自己为“中途岛的胜者”"the Victor of Midway",显然是考虑到弗莱彻才是中途岛的主要领袖。结果Morison不但没有改动,还在Victor of Midway这个词后面下脚注,说什么“斯普鲁恩斯不想我这样写,但我几经考虑后还是决定不改掉。”这很可能是向弗莱彻的报复,因为弗莱彻在战后不肯接受Morison的访问。幸好尼米兹的条目无须为此而另找资料,因为他的一生的确没有什么争议(不似海尔赛),人品好(不似金恩),有血有肉(东乡及三笠一事),战略判断基本上都很准确,只有贝里琉及安加尔战役上有可圈可点之处。故此本条目依靠Morison那几本书,是仍然可以的。若果是编写其他的将官,则必须用上较新的出版书了。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05:05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8月28日 15:24 (UTC) 至2011年9月28日 15:24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份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
  1. 尼米兹开始服役于驻扎于旧金山的俄亥俄号战舰,并乘其去远东巡航,为亚洲分遣舰队(Asiatic Station)之旗舰。。主受词的顺序要修饰一下。
  2. 复员军人大量进入美国劳工市场而与美国关系恶化。日本军人?
  3. 印象中他好像有提到因为不知道海是甚么样子所以去海军,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4. 他引入海军较为安全的柴油发动机作为潜舰的动力,将原先易泄出毒气和爆炸的汽油发动机去除,。需要润饰。
  5. 但在同年12月的《美国海军学会会刊》中登出该文。然而,尼米兹在当时从未料想到不久后德国海军将潜舰用于攻击海上贸易商船的作法[25],而是如同当时的主流观点,尼米兹认为潜舰应用于近岸防御[24]。。需要润饰。无热烈回响和刊登之间的描述比较奇怪。后面的说法是说尼米兹当时对于潜艇的战术还是以近岸防御为主,对吧?与德国的战术之间的描述前后需要调整,这样的断句蛮奇怪的。
  6. 由于潜舰采用的新式引擎颇受好评,美国军方开始想在大船安装柴油引擎。这和前面提到海军较为安全的说法有不通顺之处。哪国的海军?大船是包括水面舰艇?
  7. 本国三年
  8. 尼米兹也很快地让海尔赛与媒体见面,让他成为美国海军打击日本的代表性人物。需要稍微解释一下为什么海尔赛在此被提及。
  9. 尼米兹赶紧判断日军目标,并判断日军为控制新几内亚东部,。修饰一下。
  10. 美国潜艇大战初期战果不佳,很大的原因在于鱼雷的问题,可以稍微提一下,以免误会是潜艇部队本身作战不利。
  11. 日军在1942年3月曾有马绍尔群岛起飞往珍珠港试著投弹攻击的飞机,润饰一下,可以用曾有计画,或者是曾经派遣(两者不同,不确定哪一项是你要用的)。
  12. 尼米兹赶紧下令中途岛进入“舰队对抗登陆”状态。不明白一个岛和一个舰队对抗的关系?
  13. 参考一下英文版,有点觉得这一篇有太多个别战役的描述,这些战意固然和他的指挥有关系,但是反而和第一线的指挥官有更大的牵连。既然是介绍尼米兹,个人的意见事或许强调高层方面的活动,省去细部的个别战役的描述。大篇幅的介绍这些战役,反而弱化这个条目的核心目标(尼米兹本人),让整个条目触及太多层面,可是又含有很多不是那么密切的内容。建议将这些部分修改以强调尼米兹有直接参予的事情为主,其他间接性质的,可以略过或者是简单带过。-cobrachen (留言) 2011年9月9日 (五) 22:16 (UTC)[回复]
统整回复,原来排版太乱了...
  1. 已改成“1933年10月,尼米兹改指挥奥古斯塔号重巡洋舰,该舰布署于远东地区,并在12月成为亚洲舰队之旗舰”看可不可以。
  2. 已改成“由于日本在日俄战争未获赔偿、其复员军人大量进入美国劳工市场而使日美关系恶化”。
  3. 没看到这种说法过....
  4. 改成了“他也美国海军引入较为安全的柴油发动机作为潜艇的动力,将原先易泄出毒气和爆炸的汽油发动机去除”
  5. 改成了“虽无热烈回响,但同年12月的《美国海军学会会刊》还是有登出相关其演讲文章。尼米兹当时认为潜艇应用于近岸防御,而从未料想到德国海军不久后将其用于攻击海上贸易商船的作法。”
  6. 已改成“大型水面舰艇”
  7. 改成了“尼米兹以副海军航海局长的身份回到美国本土,任职三年”
  8. 我个人是想借此表示尼米兹本身的低调,并推出海尔赛来当作美国海军的英雄,自己则身居幕后。
  9. 改成“尼米兹迅速地判断日军的目标,确认其为控制新几内亚东部,将在5月3日攻击”
  10. 这部份后面“俾斯麦群岛及阿留申群岛”章节已有说明
  11. 改成了“日军在1942年3月曾经派遣过自马绍尔群岛起飞,前往珍珠港尝试进行攻击的飞机”
  12. 改成了中途岛进入“反舰队登陆”看可不可以。
  13. 这个部份..因为英文版跳太多了,有些重要的战略决定都是尼米兹在手控制,但如果不叙述其战事发展,事实上很难让读者理解为何尼米兹要作这个决定,而且尼米兹的前进轴线叙述我认为也是必要的,在大部分叙述战场发展中也都有提到尼米兹的看法、与金恩的讨论。
Ai6z83xl3g (留言) 2011年9月10日 (六) 04:27 (UTC)[回复]
正是,不知此叙述有无不妥或可更改进之处?—Ai6z83xl3g (留言) 2011年9月12日 (一) 06:09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 最好开首不要用“有人因而评论”,最好直接指出是什么人。另问:是不是直接申报特色条目?Hoising (留言) 2011年8月29日 (一) 11:49 (UTC)[回复]
    • 出处已修正。至于直接申报嘛,想说多少可以增添一些意见,反正一个月并不是很长,我个人也不急,能让条目更好(虽然回复的人经常是投票之际才大量出现),也可以让有兴趣的人看到下排表格的本条目、点进来阅读也许还可以顺便侦错,到时候选特色直接用同行评审的连结也行,所以就先保持现状。—Ai6z83xl3g (留言) 2011年8月29日 (一) 12:34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