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同行评审/约瑟夫·斯大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约瑟夫·斯大林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按照英文维基顺序编排,但没有逐字翻译,基本上是由归纳英文维基和查阅中文资料写成。请大家批评指教—自由海东青 (留言) 2009年11月21日 (六) 08:42 (UTC)[回复]

评审期︰2009年11月21日至2009年12月21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份、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
  • 苏联在1930年代透过史达林的五年计画,工业实力大幅成长,可以算是工业大国,但是,恐怕还算不上是工业强国,这两者之间的区分虽不明显,不过,苏联应该算是前者。
  • 苏联虽然是盟国的一员,在理论上是和其他盟国一样击败轴心国,但是,就如同中国并未击败德国和义大利,苏联仅仅在最后阶段才有大规模的陆军行动,再加上整个大战期间,美国实际上可以利用海参威的港口运补苏联,两国之间并没有长时的交战,说不上击败日本。
  • 而仅仅是在中央委员会的高级领导人中传达,史达林提出辞职,而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等人不同意,。这段话意思不清楚,遗嘱当中是否有提出要撤换或者是要求史达林辞职,而史达林的辞职和遗嘱的关系是什么?
  • 到1941年武器生产额已达到了世界各国之首。苏联成为继美国和德国之后世界第三强工业国,。这一段的问题很大。首先,到1941年,俄国在地面装甲与火炮的生产上面,的确可以算是超过其他美欧国家,但是在飞机的生产上还比英国要低,海军上面,苏联海军可以说是一个连德国海军的吨位都不到的数量,因此,单纯说苏联的总生产高居世界第三并不正确。实际上,英国还比德国要高。
  • 叶若夫陪同史达林的照片。失势后,很快从照片上被抹去。参考英文版,叶若夫是被枪毙,远比失势要严重很多。
  • 此外,史达林个人对于航空事业具有偏好,也是在1930年代建立苏联军方和共青团航空训练体系的重要推手,这个影响不单单是让苏联至少在二战期间,空军不至于瓦解而无法恢复(在Why Air Force Failed一书中以苏联是从灰烬中重生的凤凰来比拟),也让苏联在二战之后成为可以和美国抗衡的航空大国,这方面可以加以补充。
先到这里。-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2月11日 (五) 13:49 (UTC)[回复]
  • (:)回应
  • 已改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
  • 已改成“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和盟军共同击败了纳粹德国和日本帝国”。
  • 列宁遗嘱的内容是这样的:“斯大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的来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便是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议同志们想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位置上调开,另外指定一个人担任总书记。”根据列宁的建议,斯大林是应该辞职的。这个地方已做了更详细的修改。
  • 已做修改为“1938年起第三个五年计划则集中发展军事工业,到1941年6月,苏联的坦克总数高达2.4万台,火炮约11万门,飞机1.8万架,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就不做国别对比了,以免引起争议。
  • 已改成“叶若夫陪同史达林的照片。前者被枪决后,很快从照片上被抹去”。
  • 说来惭愧,我这方面了解实在不多,所以只好请大家帮助完善吧。

自由海东青 (留言) 2009年12月13日 (日) 12:04 (UTC)[回复]

(Cobrachen在Wiki之外,也活跃于各军事论坛之间,所以熟知军事并不为奇,但有部分大陆网友称他有点自以为是,所以,关于斯大林对航空事业的偏好,希望由Cobrachen亲自处理,也帮忙完善其他军事条目。)—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09年12月19日 (六) 03:28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