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邊事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三邊事變,又稱赤安事變沙坬溝事變,1935年11月至1936年間在中共三邊特委所轄陝西省西靖邊縣定邊縣赤安縣(含吳起縣)三縣廣大地區發生的一次反對中國共產黨中國工農紅軍的武裝動亂[1]

背景[編輯]

1934年春季,劉志丹率領紅二十六軍第四十二師在吳起、志丹、靖邊、定邊、華池一帶打土豪、分田地,革命力量不斷發展壯大。同年11月,在陝甘交界地區(吳堡川朱家溝)成立赤安縣蘇維埃政府。1935年9月,正當陝甘邊蘇區進行第三次反圍剿戰爭時,西北革命根據地王明左傾路線影響下,進行肅反。以朱理治聶洪鈞郭洪濤戴季英為代表的左傾路線執行者,認為紅二十六軍陝甘邊蘇區黨政軍領導幹部是「右派」、「托派」、「AB團」,用各種非法手段大搞逼供,以莫須有的罪名在甘泉下寺灣陝甘邊特委駐地)、子長縣瓦窯堡晉陝甘省委駐地)等地槍斃、活埋了200多名陝甘邊紅軍幹部和地方黨政幹部;關押了劉志丹習仲勛高崗紅二十六軍營以上和地方縣級以上的領導幹部100多人。在陝甘邊根據地形成了人人自危、互相猜疑的嚴重局面。在隊伍內部,凡是出身於地主、富農家庭的幹部,統統列為肅反對象。吳起縣保安縣靖邊縣一些地方民團乘機顛覆蘇區政權[1]

中共陝北省委成立後,為了加強對東靖邊縣定邊縣西靖邊縣的領導,決定成立中共三邊特委(亦稱西特委)。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到達陝北蘇區後,留在三邊剿匪的江西紅軍幹部謝維俊出任三邊特委書記兼游擊隊總指揮,到西靖邊後即在縣蘇維埃政府駐地沙坬溝(駐靖邊縣水路畔鄉)着手特委下設機構的籌建工作。

事變經過[編輯]

1935年11月16日,陝甘邊區肅反委員會給西靖邊縣的紅七支隊靖邊游擊隊長黃萬英去信,要黃萬英把警衛一連連長宗文耀、七支隊一中隊金林逮捕,恰好黃萬英外出開會,肅反委員會派出的地下交通員、西靖邊縣交通站站長方正東帶着省委密信返回到紅柳河畔地下交通站,信被宗文耀的文書宋文華截獲。宗文耀從宋文華處獲知情況後,11月26日找來金林商量,當即槍殺了方正東。之後宗文耀、金林在民團團總田繼林張鳳林的唆使下,在靖邊縣中山澗鄉曹圓峁發動武裝叛變,槍殺了保安游擊隊七支隊隊長黃萬英、政委孫清勝、指導員楊占鰲和班長萬啟勝,並將黃萬英、楊占鰲的頭割下送到寧條梁段寶山處,掛在城門上示眾,迫使其他武裝人員叛變[2]。27日,叛匪逮捕了縣政府副主席王國慶、肅反委員郝文明、工作人員李白鎖。

11月28日清晨,叛匪突然撲進沙窪溝,強攻三邊特委和西靖邊縣政府,在殺害了騎兵連連長白志清和縣政府保衛隊隊長白慶川後,又殺害了三邊特委書記謝維俊等10人,縣政府主席殷雲山被刀砍死,保衛隊槍支被搶奪,搶走了縣政府全部物資,還釋放了在押的地主惡霸30餘人。之後,叛匪又到各區採用槍殺威逼、煽動等手段,解散了各區、鄉政府,使西靖邊蘇維埃政權組織全部被破壞。破壞七區政府,逮捕區主席白登貴、宣傳委員崔發有、勞動委員馬占彪等6人,送往寧條梁

順寧丁岔的保安縣區政府打死紅軍獨立營營長李丙千,並殺害了其餘四人。此外,襲擊顛覆了西塔、紅石峁和吳起的榆樹灣、蔡莊及定邊縣新安邊等區政府。1936年1月,劉景范陝北省委三邊特委派去的副書記慕生桂在杏河的李家嘴被金林、宗文耀包圍,慕生桂突圍時因雪地路滑,跌下石崖身亡。叛軍趙玉空張漢卿聯合鎮羅鄉國民政府主席王成九,在店房峁策動叛亂,將中共陝北省委派來工作的俞九恩張鴻業和縣工作團團長常開亮西靖邊縣蘇維埃政府副主席王國清、靖邊縣七區主席白登貴等七人押送到寧條梁殺害。叛軍又竄到赤安縣蘇區,勾結當地民團,先後顛覆中共順寧永寧區政府,殺害了赤安獨立營連指導員李義、永寧區主席趙忠海,誘使高老莊區主席張克儉和秘書徐文華變節。張克儉假借支援第三支隊圍攻旦八寨子,把支隊召集起來,襲擊赤安縣委,綁架了縣委書記任文明、經濟委員孫玉南、軍事部部長馮世祥、三支隊指導員劉克功等,押交旦八寨子民團。民團頭子曹俊章將任文明、孫玉南、馮世祥等人殺害,其子曹繼芝又將赤安縣蘇維埃政府秘書賀滿朝殺害[3]。中共赤安縣勞動委員呂盛祥中彈負重傷後身亡。在赤安縣,叛軍還殺害了縣委執委賀雲賢中央紅軍傷病員16人。1936年1月,在靖邊縣周河鄉的巡界寺又殺害了赤安縣蘇維埃政府主席袁萬祥。同時宗文耀、金林與當地武裝張廷棟、王子元、趙琨、蔡豐的勢力匯合,襲擊了吳起境內的中共定邊縣革命委員會。定邊縣革命委員會游擊隊、警衛隊、保安隊,赤安縣獨立營、游擊隊組織抵抗,戰鬥失利,30多人被俘,獨立營一連連長張耀山等陣亡。警衛連連長梁五脅迫全連40多人持槍叛變。中共定邊縣革命委員會委員王發厚杜生堂殺害;委員郭懷斌、保衛隊隊長白鳳清及地下黨員李石匠等慘遭殺害。叛軍在白豹川逮捕了中共赤安縣五區主席杜守清。這次事變波及赤安縣大部分地區和定邊、靖邊的一部分地區。先後顛覆中共三邊特區政府1個,縣政府3個,區政府20多個,鄉政府30多個,參與事變的叛匪約800餘人,扶持地主民團20多個,致使赤安縣靖邊定邊的中共力量遭受嚴重損失[4][5]

反應[編輯]

1935年10月19日,毛澤東中央紅軍長征到達吳旗鎮後,赤安縣六區游擊隊隊長兼指導員張明科紅二十六軍騎兵團原政委龔逢春向毛澤東匯報了陝甘蘇區正在「肅反」的情況,希望黨中央予以正確處理。毛澤東、周恩來立即指示「刀下留人,一切聽候中央處理」。隨後,毛澤東派王首道劉向三賈拓夫趕到瓦窯堡接管西北保衛局。11月7日,中共中央機關在瓦窯堡舉行大會,大會由王首道主持,劉少奇講話,會上宣布:釋放劉志丹、高崗習仲勛楊森楊琪張秀山劉景范任浪華高錦純高朗亭黃羅斌郭寶珊王聚德王家娃等18名受迫害的陝甘蘇區黨政軍領導人[2]

三邊事變爆發後,中共中央決定派剛從「左字號」監獄釋放出的劉景范和紅四十二師騎兵團政委龔逢春帶領三邊獨立營及各區游擊隊、赤衛軍平叛。兩人隨即在永寧的楊城整頓部隊,編地方部隊一個獨立營和一個騎兵大隊,在甘洛游擊隊、子長游擊隊的配合下,把靖邊民團田繼林、保安團郭占魁以及宗文耀、金林等部隊引進哨前灣子。戰役後,民團勢力兩百餘人陣亡、被俘50多人。1936年2月,保安獨立營、騎兵隊在吳起縣打敗蔡豐、藺士升、齊振英等民團,在新安邊鎮石場溝再次獲勝並擊潰宗文寬。1936年11月,中共中央派江華再次攻打旦八寨子,並在12月4日攻克,曹俊章逃跑[6]。其餘民團勢力逃往三邊地帶,叛亂平息[7]。1937年9月,金林在內蒙古草地梁被擊斃。宗文耀從榆林、靖邊逃到內蒙古,1949年被解放軍擒獲,1951年鎮壓反革命運動中,在包頭市被槍決[1]

參考[編輯]

  1. ^ 1.0 1.1 1.2 吳起縣軍事志編纂委員會編. 吴起县军事志 公元前445年-公元2005年. 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9.05: 96–98. ISBN 978-7-80628-330-1. 
  2. ^ 2.0 2.1 郝明如主編;榆林市軍事志編纂委員會編. 榆林市军事志.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6.03: 245. ISBN 7-224-07214-1. 
  3.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吳旗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 吴旗文史资料 第2辑. 1988.10: 95–96. 
  4. ^ 延安軍事志編纂委員會編. 延安军事志.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0.07: 307–308. ISBN 7-224-05354-6. 
  5. ^ 李建雄著. 红色陕北 下.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2013.07: 719. ISBN 978-7-224-10450-9. 
  6. ^ 崔子美著. 三水之上.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2011.08: 149–150. 
  7. ^ 中共四川省委黨校;中共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等編. 龚逢春纪念文集. 1993.12: 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