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華商紗布交易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華商紗布交易所大樓
延安東路邊的華商紗布交易所大樓
概要
類型商品市場[*]
建築風格英國新古典主義
所屬國家/地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行政區上海市
地址黃浦區延安東路260號
竣工日1923年
承建商華商紗布交易所
擁有者上海自然博物館
設計與建造
建築師通河洋行
交易所大樓舊景

上海華商紗布交易所全稱上海華商紗布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是成立於1921年7月的以棉花、棉紗為主要交易對象的現貨、期貨交易所[1]。交易所成立之初,註冊資本為銀圓300萬元,並租用位於愛多亞路(今延安東路)9號大樓,後遷入今延安東路260號的大樓[2]。至1937年8月,淞滬會戰開始後,交易所停牌歇業。1958年,上海自然博物館正式遷入交易所大樓。[3]2014年,自然博物館新館建成,博物館從交易所內遷出。

歷史[編輯]

華商紗布交易所成立的重要原因是,1919年8月在華日商成立的日商取引所,在浦東建造棧房用以囤積棉花、紗布等,並宣布從當年9月1日起兼營棉花原材料及紡織品的交易。此舉是當時日資試圖利用經濟手段控制上海乃至中國的棉紗交易。為了抵制日商控制市場、同時規範華商日常交易行為,當時滬上經營棉紗生產、交易的主要華商如榮宗敬劉柏壽穆藕初聞蘭亭等人出資自籌華商交易所[4]

1921年4月11日,在籌集到總資本300萬銀元以後,上海華商紗布交易所向租界當局註冊成立。交易所成立後主要以棉花、棉紗和棉布三類作為交易品種,並可實行期貨和現貨的交易。至1927年,交易所的棉紗品種已經推出了3至6個月的期貨買賣,當時稱作「賣棧單」[5]。當時棉紗以華商申新廠生產的「人鍾」牌16支紗為交易標準品,棉布用13磅的飛艇牌和11磅的三虎牌為標準品,每日的交易行情均刊登在上海各大報紙[6]

由於華商紗布交易所的出資人背景雄厚,又有張嘯林等人出任監事[7],交易所成功的躲過了開業之初就遇上的「信交風潮[8]。但1937年,淞滬戰爭來臨後,由於多方影響,最終停止全部交易。1945年,抗戰勝利,隨着原各類市場逐步復市,華商紗布交易所一度復業呼聲高漲,甚至出現有人公開出高價購買交易所經紀人執照,但最終華商紗布交易所還是未能恢復營業。其棉布交易由復業以後的棉布交易市場取代[9]

交易所大樓[編輯]

1950年代轉作上海自然博物館以後添加的熊貓元素

位於延安東路260號的華商紗布交易所大樓,曾為上海自然博物館。整幢大樓建於1923年,由當時通和洋行設計,整體風格採用英國新古典主義,結構為鋼筋混凝土。外觀上,主入口向前突出,頂部有山花裝飾,愛奧尼柱位於入口兩端。大樓西南角有穹頂塔樓一座[10]

大樓入口的樓梯直接進入一層交易所大廳,大廳挑高約30米,中間採用玻璃頂棚進行自然採光。全部樓層的地面使用青色小花為圖案的水磨石地坪。位於大廳門前的水磨石地坪部分,在1956年,因大樓改作上海自然博物館而添加了熊貓圖案,以符合自然的主題。目前大樓所有的木門、窗戶、吊頂等均為1923年初建時的原物[3]

圖集[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上海纺织工业志>>大事记.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3-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6). 
  2. ^ 旧上海的六大华商交易所. 《新民晚報·夜光杯》. 2009-04-12 [2013-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2). 
  3. ^ 3.0 3.1 华商纱布交易所:高高天棚下的变幻时光. 《青年報》. 2013-01-25 [2013-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2). 
  4. ^ "海上三老"之首闻兰亭. 2006-04-13 [2013-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5. ^ 上海日用工业品商业志>>第四篇纺织品商业.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3-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5). 
  6. ^ 上海价格志>>第十章期货和房地产价格.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3-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5). 
  7. ^ (随笔) 资本的民族性与资本家的民族性. 新浪財經. 2005-09-10 [2013-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0). 
  8. ^ 1921年信交风潮. 網易新聞. 2013-05-02 [2013-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4). 
  9. ^ 上海日用工业品商业志>>第十五篇交易市场>>第一章交易场所.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3-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5). 
  10. ^ 搬家传闻引数千人寻童年 沪自然博物馆突然“火”了. 鳳凰資訊. 2013-05-02 [2013-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