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丙型海防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丙型海防艦
第17號海防艦
艦級概観
艦種 海防艦
艦名
前級 鵜來型海防艦
次級 丁型海防艦
性能諸元
排水量 基準:745t
全長 67.5m
水線長
全幅 8.4m
吃水 2.90m
機関 兩台艦本式23號乙型8缸柴油機2軸雙槳
1,900馬力
燃料 重油106
最大速力 16.5節
航続距離 6500海里/14節
乗員
兵裝 2座單裝十年式120毫米45倍徑高炮
兩座三聯裝九六式25毫米高射機關炮
一座80毫米反潛迫擊炮[1]
三式爆雷投射機12基
爆雷投下軌條1基
爆雷120個
同型艦 56隻

丙型海防艦大日本帝國海軍第二次世界大戰建造的船隊護航專用型海防艦[2][3]

概要

[編輯]

丙型海防艦是在「鵜來」級海防艦基礎上設計,保留了「鵜來」級後置式六角形粗短煙囪的總體布局,為了節約成本而進一步簡化結構。丙型沒有艦名,以奇數編號來命名,因首艦編號為第一號,故又被稱為「第一號型海防艦[3],全艦編制136人,同型艦建造了56艘。

戰後

[編輯]

1947年6月28日,東京盟軍總部舉行日本軍艦分配儀式,四大盟國按抽籤方式決定如何分配,中國代表抽中的是第二份日本軍艦共三十四艘軍艦,包括七艘驅逐艦、十七艘海防艦、兩艘驅潛艇、一艘運輸艦和七艘其他艦隻,總噸位約3.6萬噸。其中,第67號、第81號、第85號、第107號、第205號、第215號六艘屬於丙型海防艦。

瀋陽號護衛艦

[編輯]

1944年12月15日「第81」號海防艦在舞鶴海軍工廠竣工。1947年8月29日在青島正式被引渡給中國,被命名為「接二十二」號。湊齊了艦員編制,入海軍青島造船所(現為解放軍海軍4808廠)修理、加裝艦炮並命名為「黃安」艦。1949年2月12日晚,編制120人,實有80餘人的修理試航的「黃安」艦上的65人發動起義,次日抵解放區連雲港。1950年4月命名為「瀋陽」號護衛艦。1950年6月南下歸屬華東軍區海軍第六艦隊,進入江南造船廠裝備蘇制Б-34型100毫米56倍徑艦炮各一座,艏部「品」字形日制九六式雙聯裝25毫米高射機關炮三座,艉部「品」字形蘇制70-К型37毫米單管高射機關炮3座,美制對海搜索雷達。艉部四座蘇制БМБ-2深水炸彈發射炮及一座深彈投放滑軌和煙幕發生裝置。參加登陸一江山島作戰。1955年4月17日凌晨和「武昌」號護衛艦、寧波軍分區「英雄37」號運輸船救援在杭州灣觸礁的「民主三號」客輪。由於解放軍海軍僅有「瀋陽」號的主機為柴油機,備件難覓,1958年改為救助船,仍列入東海艦隊護衛艦第17大隊序列,1961年獲得了「214」護衛艦舷號。1966年改裝為水聲調查船,主機改為兩台蘇制9ДМ型柴油機(共2200馬力),滿載排水量上升至975噸,主桅被改造為蘇式三腳桅式樣,1980年退役。

吉安艦

[編輯]

1945年5月31日「第85」號海防艦在日本鋼管日語日本鋼管鶴見船廠竣工。1947年8月31日正式引渡給中國,被命名為「接十五」號。配齊了艦員後命名為「吉安」。1949年4月23日,艦長宋繼宏率領全艦參加了海防第二艦隊司令林遵在南京江面投共。1949年4月28日被國軍轟炸沉沒於燕子磯江面。後被打撈出水,艦體被拆解。

營口艦/瑞安艦

[編輯]

1944年11月12日「第67」號海防艦在舞鶴海軍工廠竣工。1947年7月6日正式引渡給中國,被命名為「接七」號。在江南造船廠加裝了武器後命名為「營口」艦,列入海防第二艦隊。1949年4月23日海防第二艦隊司令林遵在南京江面發動投共,在江陰江面的「營口」艦艦長邱仲明拒絕投共,向上海突圍。1949年5月上海撤守前夕拖帶海關遺棄在上海的緝私艦「和星」號(原美制AM型掃雷艦)駛往浙江鎮海。1949年6月1日列入海防第一艦隊第五分隊。1949年11月6日改屬第三艦隊防守海南島。1950年6月1日改名「瑞安」,舷號73。1952年7月1日改屬第四艦隊四十二戰隊。1955年1月1日改屬巡邏艦隊。1955年8月31日除籍。

潮安艦

[編輯]

「第107」號海防艦在建造過程中迎來了日本投降。1946年5月30在日本鋼管日語日本鋼管的鶴見船廠作為「特別運輸艦」竣工。1947年8月29日在青島正式被引渡給中國,命名為「接二十三」號。後獲得「潮安」艦名。1949年2月「潮安」艦被從青島拖帶到台灣基隆。1949年12月1日作為巡邏艦列入海防第三艦隊,參加海南島戰役。1950年6月1日調入第一艦隊第四分隊,舷號「74」。1954年9月25日前往馬公島途中遭遇颱風「瑪麗」擱淺,損毀嚴重,12月16日除籍。

「遼海」輪

[編輯]

1944年12月30日「第215」號海防艦在新潟鐵工所新瀉船廠竣工。1947年7月16日正式引渡給中國,命名為「接八」號。因艦況不佳,1948年6月24日撥給行政院教育部所屬位於葫蘆島國立遼海商船專科學校作為實習船「遼海」輪。1949年1月,國立遼海商船專科學校校長士福金給台灣省發函要求遷台,代籌校舍,被台灣省參議會拒絕。士福金帶領少數師生、教育部檔案、汽車及東北大學圖書兩百箱裝載上學校實習船「遼海輪」,輾轉航抵基隆。沿革為基隆高級海事職業學校台灣海洋大學。1955年「遼海」輪拆解。

長安艦

[編輯]

1944年10月30日「第205」號海防艦在新潟鐵工所新瀉船廠竣工。1947年7月31日正式引渡給中國,被命名為「接十六」號。湊齊了艦員後1948年5月被命名為「新安」艦。1948年7月改名為「長安」艦。因艦況差,始終閒置在吳淞口。1949年5月上海棄守前夕被拖帶至基隆,列入訓練艦隊。1954年9月26日由於颱風「瑪麗」走錨觸礁,損毀嚴重,1955年2月16日本艦除役,3月1日取消編制,不久被拆毀。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日本海軍艦艇寫真集 21』p.31
  2. ^ 海人社世界の艦船 増刊第45集『日本海軍護衛艦艇史』、潮書房丸スペシャル 日本海軍艦艇シリーズNo. 29『海防艦』など。
  3. ^ 3.0 3.1 海軍大臣官房発行『內令提要』第13類「艦船」の【艦艇類別等級】(昭和18年12月22日付 內令第2776號に係る改訂分以降に収録)および本艦型艦名の加除に係る各內令によ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