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簡稱「救國會」,是1931年9月至1933年8月31日流亡關內東北民眾抗日救亡團體。[1]

歷史[編輯]

1931年9月27日閻寶航高崇民等在北平西單牌樓舊刑部大街12號的奉天會館東院在「東北同學抗日救國會」、「東北同鄉反日救國會」、「抗日救國會」的基礎上發起成立。會員四百餘人。張學良資助30萬元。宗旨為「抵抗日人侵略、共謀收復失地,保護主權」。開展工作有:

  • 在華北及國內開展抗日宣傳工作,出版《救國旬刊》(李全林為該刊主編兼總發行)、《復剿》小報(後改為《東方快報》,社長王卓然)、《東北通訊》等刊物。組織宣傳隊沿平漢平津路南下擴大抗日宣傳。
  • 扶助東北義勇軍的軍事工作,直接領導組織了遼南、遼西義勇軍。車向忱、高鵬等人負責連絡、策動馬占山李杜唐聚五鄧鐵梅等。
  • 在皮庫胡同習藝所舊址成立設立東北學院(分大學部、中學部,由張學良撥給最低之經費辦理之;1932年改為北平東北中學)和東北難民子弟學校、念一中學、廣安中學[2]
  • 成立東北難民收養院
  • 在北平每月發行一次愛國獎券,韋夢令任經理。每月收入二、三萬元。

1933年5月,國民政府取締華北的非法抗日活動。1933年7月10日依據《危害民國緊急治罪法》,憲兵三團取締救國會。1933年8月31日,救國會常務委員會擴大會議決定救國會結束。

組織架構[編輯]

最高權力機構為會員大會。會員大會閉會期間由執行委員會行使權力。執行委員會推舉負責日常工作。重要成員有閻寶航、高崇民、王化一、盧廣績、金哲忱、杜重遠、彭鎮國、霍繼周、車向忱等。設:

參考文獻[編輯]

  1. ^ 《中国现代社团辞典1919-1949》 湖北人民出版社,第325页. [2021-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2). 
  2. ^ 石果:「東北學生在北平」,《社會科學輯刊》,02(1980):85-86.
  3. ^ 贾晓明:“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成立和发展”,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2015年08月23日. [2021-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