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國農業科學院甘薯研究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徐州市農業科學院,兼稱中國農業科學院甘薯研究所,是市級公立農業科研機構。為國家甘薯改良中心、國家甘薯現代產業技術體系研發中心。[1]

歷史[編輯]

宣統二年(1910年),銅山縣遵照清廷農工商部章程,在北關外黃河南岸灘地大王廟遺址建立銅山農事試驗場。1917年購地72畝,改建江蘇省立第二農事試驗場。1922年4月尹聘三出任第三任場長直至1955年肅反運動。1929年,改稱江蘇省立麥作試驗場。1938年5月後日偽當局以原麥作場和省林業試驗分場為基礎,組建偽淮海省農林試驗場。抗戰勝利後恢復麥作試驗場。1918-1948年間相繼進行小麥散黑穗病稈黑粉病線蟲病大麥堅黑穗病、棉花苗期病害、各種禾穀類黑穗病、螻蛄和果樹蔬菜病蟲的防治試驗和示範。1922年配合江蘇省昆蟲局在本場設立捕蝗分所捕治蝗害。1946-1948年與省建設廳農林改進委員會、省農業改進所、農林部農業復員委員會、中央農業實驗所病蟲害系都曾進行過病蟲防治試驗和推廣協作。[2]

1948年12月1日徐州解放後,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徐州特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收江蘇省麥作試驗場和農林部棉產改進處徐州植棉指導區,合併為山東省徐州農業試驗場,隸屬於徐州市人民政府。設食用作物、特用作物、園林試驗組、測候組。1950年2月1日,易名山東省立徐州農業試驗場,屬山東省農林廳直管,設食用作物組、特用作物組、測候組。1951年2月7日下放給徐州市建設局,改名徐州市農場。1953年隨徐州劃江蘇省,改名為江蘇省雜谷試驗場,設育種系、栽培系,並轄淮陰雜谷試驗分場。1954年設小麥研究組、雜糧研究組、病蟲研究組、土肥研究組。1955年4月改為江蘇省徐州農業試驗站,行政隸屬於江蘇省農林廳,科研計劃受揚州綜合農業試驗站代管,黨團組織和政治工作歸徐州地委領導,設糧食作物研究組、經濟作物研究組、土壤肥料研究組、植物保護研究組。黨支部書記兼站長李長茂

1958年底,原屬農業部的華東農科所改為江蘇省領導的中國農業科學院江蘇分院,農業試驗站改為地方專署領導的專區農科所,科研管理劃交給江蘇分院。1958年底被評為全國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3]1959年1月徐州地委批准徐州農科所升格為二級局,李長茂任所長兼總支書記,設作物、土肥、植保三個研究組。1959年開始,國家和省級科研機構人員到專區基層科研單位和農村實行三結合。1960年設雜糧、水稻、經作、油料、植保5系,土肥、牧醫、園藝3組,計劃情報、原子能利用2室,專職圖書資料室。1963年精簡為小麥(含水稻)、經作(含棉花、油料、雜糧)、甘薯、土肥、植保5個研究組,研究作物重點從原來以小麥、大豆為主改為以小麥、甘薯為主。

國家科委國務院第七辦公室批准,1959年中國農科院作物所薯類專業遷宿遷縣,與中國農科院江蘇分院糧食作物所甘薯專業合併,設立中國農業科學院薯類研究所,副所長張必泰。1960年1月,在宿遷召開全國甘薯科研工作會議,盛家廉調入任甘薯育種室主任,袁寶忠負責甘薯栽培。1960年12月下放給中國農科院江蘇分院。1962年7月遷併入徐州農科所。「徐薯18」於1980年、1982年先後獲農牧漁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發明一等獎。「高溫大屋窖儲藏技術」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4]

1979年5月,徐州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升格為徐州地區行署下轄的一級局。1983年3月,徐州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更名為徐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地市合併),隸屬於徐州市人民政府。1983年5月江蘇省委決定按農業區劃設所,更名為「江蘇徐淮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隸屬於江蘇省農科院,實行以省農科院為主的省、市雙重領導。1984年3月22日農牧漁業部科技司、江蘇省農科院、徐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簽約在該所設「江蘇徐州甘薯研究室」,牽頭全國甘薯科研工作,與江蘇徐淮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一個機構兩塊牌子。為此,農牧漁業部投資110萬元,省農科院投資100萬元。用於土建120萬元,購買儀器設備90萬元。省編委批准甘薯研究室人員編制32人,其中科技幹部23人、行政幹部1人、工人8人;設種質資源、遺傳育種、栽培生理、綜合利用4個研究室;盛家廉為名譽主任,袁寶忠為技術顧問。1989年7月21日經農業部同意,正式更名為「江蘇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1991年增掛徐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牌子。1999年11月,農業部在該所設立「國家甘薯改良中心」。1999年12月徐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改稱徐州市農業科學院。2002年11月增掛中國農業科學院甘薯研究所牌子。2007年8月設立中國農科院甘薯遺傳改良重點開放實驗室。2008年12月,農業部啟動全國第二批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被定為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建設依託單位和項目首席科學家單位。2011年7月,設立農業部甘薯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為中國作物學會甘薯專業委員會歸靠單位、《中國甘薯》專業雜誌主編單位。

參考文獻[編輯]

  1. ^ 《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志》編纂委員會:《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志1910~2010》,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年11月版,ISBN:978-7-5116-0312-8
  2. ^ 李國柱:「徐州農科院六十年見歷(一)」,《徐州文史資料》第38輯。
  3. ^ 新華社訊:「全國農業先進單位代表會議勝利閉幕 毛主席會見全體代表,給英雄們帶來了巨大鼓舞」,《人民日報》,1959年1月2日第1版。
  4. ^ 李國柱:「徐州市農科院的甘薯研究」,《徐州文史資料》第40輯,第112-1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