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國滑翔運動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滑翔運動因為政府投資短缺,飛行成本昂貴,私人飛行空域管理限制嚴格,公眾關注程度極低等因素的影響,開展處於非常小眾的境地。除了少數專業運動員以外,只有極少數飛行愛好者通過自費學習滑翔飛行,例如萬科董事長王石[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編輯]

1930年代初,滑翔運動從歐洲傳入中國,中國的第一架現代滑翔機由天津河北汽車學校的隋世新與朱晨在1931年製造。[2]廣西人韋超於1936年在德國學習滑翔技術,之後回國籌建滑翔運動培訓班,在大公報籌資贊助下,從德國購買了高級滑翔機,並在成都重慶等地表演飛行。[3]抗日戰爭期間,受日本空襲的影響,民眾對飛行表現出了極高熱情,包括滑翔運動在內各種空中運動都得到開展。1941年,中國滑翔總會在重慶成立,由蔣介石擔任會長,以訓辭「無空防即無國防」來突顯滑翔運動在當時訓練青年及建設國防的重要性[4]。各地也先後成立了分會和俱樂部。從1940年到1944年還製造了200架以上的滑翔機。[2]抗日戰爭結束後,對滑翔俱樂部培養飛行員的需求降低,滑翔運動失去重視,各地滑翔俱樂部大多關閉,滑翔總會的滑翔訓練班也被解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編輯]

1949年以後,中國大陸受蘇聯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影響,1952年成立中央國防體育俱樂部,後改為中國人民國防體育協會,積極推廣國防體育,滑翔運動是其中的重要項目之一。[5]1956年5月1日,北京勞動節慶祝活動中,9架波蘭生產的中級和高級滑翔機在9架初教五單引擎飛機的牽引下,從空中接受了包括毛澤東在內的領導人檢閱。[6]1959年 第一屆全運會,滑翔被列為了正式比賽項目。1955年建立了第一所滑翔學校,後陸續在各地建立滑翔學校大量培訓滑翔機飛行員,到大躍進時期陸續建立了85個滑翔學校與航空運動俱樂部,後來到1963年又調整為47個。[6]這些滑翔運動學校和俱樂部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培養預備飛行員。主要招收14-16歲的初中學生,在1-2年的文化教育和滑翔訓練後參加招飛選拔,到1979年,有1.2萬名滑翔機學員進入了空軍,海軍航空兵和民航,中央軍委副主席許其亮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空軍司令馬曉天都曾經是滑翔學校的預備飛行員。[7]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各地航空運動學校的滑翔飛行訓練完全停止。1975年1月28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批轉了國家體委、總參謀部《關於在全國恢復業餘滑翔學校和開展其他軍事體育活動問題的請示》後,各地才逐漸恢復了滑翔飛行訓練。[8]

1980年代以後[編輯]

1982年,滑翔在大陸由軍事體育項目轉變為純競技體育項目,取消了向空軍提供預備飛行員的任務,總參謀部也不再參與管理,國家體委負責全部管理工作。但滑翔運動規模不但沒有恢復到以前的水平,反而遭到極大削減。學校數量削減到10所,其中大部分在西北,華北和東北,南方只保留了四川省一所航空運動學校,運動員和教練員的規模也縮減到只有70多人。[1] 進入90年代以後,由於受「奧運爭光」和「全民健身」計劃的影響,作為非奧運會和全運會項目的滑翔運動更是不受重視,投資不斷減少,專業人員也逐漸流失,大部分航空運動學校停止了比賽和訓練活動。除了每年一度山西大同的全國錦標賽以外,很少有滑翔機飛行活動。目前還在開展滑翔運動飛行的航空學校主要是河南安陽航空運動學校與山西大同航空運動學校。[1]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滑翔机项目历史. 航管中心. 2013-07-04 [2015年5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5月21日). 
  2. ^ 2.0 2.1 中国最早的滑翔机运动. [2015年5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5月21日). 
  3. ^ 中国最早的滑翔家是民国时的韦超. [2015年5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5月21日). 
  4. ^ 大公報 青年飛上天去!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 ^ 甘肅省航空運動學校. 航空体育运动简介. [2015年5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5月21日). 
  6. ^ 6.0 6.1 滑翔机天安门空中受阅. [2015年2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5月21日). 
  7. ^ 郭媛丹 張亦馳. 中国空军建青少年航校 两任司令都曾是少年学员. 環球時報. 2015-03-02 [2015年5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1). 
  8. ^ 上海体育志: 第二编竞技体育 第十一章其他 第二节 跳伞、滑翔. [2015年5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