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于霖逢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于霖逢(1837年—1918年),字澤春,山東省登州府文登縣小河村。清末政治人物。

光緒十四年(1888年)戊子科山東鄉試第一名舉人。授陽穀縣教諭。不久辭職回鄉,於文山書院設教。光緒十六年(1890年)起,著手編纂《文登縣誌》。

民國元年(1912年),叢琦珠等革命黨人,動員其參加革命,于霖逢以腿疾辭。2月,鄉居官員呂彥枚王嘉禾等,奉萊州府知府楊芾手函,成立「團練」,圍攻文登縣臨時軍政分府。[1]佔領縣丞後,于霖逢出任正主事,王嘉禾為副主事。[2]文登再次光復後,于霖逢入獄。[3]翌年,與王嘉禾同時獲釋。

于霖逢好詩文,有《文山草堂詩文集》。其工書法,草書深得王羲之筆意。晚年左手《十七帖》,在當地流傳。

參考資料[編輯]

  1. ^ 《甲午戰爭博物館館刊》2011年第一期:1912年2月5日,清朝文登籍舊官吏呂彥枚(文登葛家村人)、王嘉禾(文登前百風口村人),奉萊州知府楊芾手函,以草場村的張殿甲、東於疃的叢大福以及邴長發、孫傳芳、劉德為爪牙,以葛呂團練分局的名義散發傳單,傳播謠言,誘騙逼迫群眾按戶出丁形成聯防,在各要道關口設卡檢查,查到剪辮子的就地格殺。不幾日,嘯聚萬餘人,到處捕殺革命黨人。
  2. ^ 《甲午戰爭博物館館刊》2011年第一期:1912年2月12日,林基逵、叢琦珠等21人在文城北濠同時遇難。同日,在石島從事革命活動的被捕的于鏞,在文登城西門外被匪徒凌遲處死。此次被難烈士共59人。文登「團練總局」,請出駐文城的舊官吏于霖逢、王嘉禾為正副主事。
  3. ^ 《甲午戰爭博物館館刊》2011年第一期:1912年3月2日,山東都督胡瑛派警備隊司令連紹先、海軍陸戰隊司令尹可興、海防營營長宮樹藻共統兵二千多人攻入文登縣城。呂彥枚逃往北京,張殿甲逃入威海英租界,于霖逢、王嘉禾被捕入獄,餘黨剿撫數月潰散。公推趙泮馨為代理民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