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伯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傅伯成(1143年—1226年),字景初,祖籍濟原(今屬河南),定居晉江(今屬福建)。

吏部員外郎傅察之孫。少時勵志向學,經常與兄傅伯壽「課書至夜半未休」,後追隨朱熹學習。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與伯壽同登進士,授連江尉,任上興修堤壩,「築石堤300餘丈,民蒙其利」。後授明州教授。召為將作監丞,因呂祖儉之事,出知漳州。在漳州,創辦惠民局,醫治百姓身疾,並破除迷信。史彌遠當權,貶權吏部侍郎,又貶建寧府任知府。 嘉定三年,以寶謨閣待制知鎮江府,當地大饑,「全活饑民,瘞藏野殍」。寶慶元年(1225年),加寶文閣學士。大理評事胡夢昱因事被貶,伯成上疏抗爭。寶慶二年(1226年)八月,卒於家中。贈開府儀同三司。賜諡忠簡。葬南安縣金雞鄉崇順里蘇嶺之原。著有《竹隱集》,已佚。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宋史/卷415》,出自脫脫宋史

參考書目[編輯]

  • 宋史·列傳第一百七十四》
  • 《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七《龍學竹隱傅公行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