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傅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傅潛(?—1017年),宋朝冀州衡水人。

早年在州將張廷翰門下辦事。太宗未登基時,召置左右。太宗即位後,隸殿前左班、三次升遷官至東西班指揮使。在太原時,曾被亂箭所傷。又從征范陽先至涿州,與契丹戰,生擒五百餘人。班師,擢為內殿直都虞候,復加馬步都軍頭、領羅州刺史,改捧日右廂都指揮使、領富州團練使,遷日騎、天武軍左右廂都指揮使,領雲州防禦使。雍熙三年,隨曹彬北征,以傅潛為幽州道行營前軍馬步軍都指揮使。王師敗於拒馬河,責授右領軍衛大將軍,自檢校司徒降為右僕射,仍削功臣爵邑。端拱初,加殿前副都指揮使、領昭化軍節度使,出為高陽關都部署。淳化二年四月,拜侍衛馬步軍都虞候、領武成軍節度使。至道中,出為延州路都部署,改鎮州。真宗即位,領忠武軍節度使。咸平二年(999年)累官至侍衛馬步軍都虞侯、忠武軍節度使,鎮、、高陽關行營都部署,駐守定州。咸平二年(999年)十月,契丹耶律隆緒南侵。邊關各鎮壘飛書告急,傅潛麾下有步騎兵八萬餘人,將校自置鐵撾、鐵棰,爭欲奮擊。潛卻下令固守軍營,不得出戰,凡將校有言戰者,皆醜言罵之。楊延昭等要求增兵,傅潛不給。朝廷屢次遣使督其出師,范廷召桑贊秦翰等屢次勸其出兵,皆不應。都鈐轄張昭允又屢勸潛出兵,不得已,分范廷召騎兵八千、步兵二千,於高陽關逆擊,許出兵為援。范廷召等與契丹血戰,援兵不至。康保裔部在瀛州(今河北河間)西南的裴村陷入激戰,副將請他換上士卒甲冑突圍,不肯,最後和副將宋順皆戰死。[1]真宗命高瓊至軍中代傅潛之職,下詔削奪潛在身官爵,並其家屬長流房州(今湖北房縣)。五年,會赦,徙汝州。景德初,起為本州團練副使,改左千牛衛上將軍,分司西京。大中祥符四年,車駕西巡至洛陽,因令從駕還京,遷左監門大將軍,還其宅。久之,判左金吾街仗。天禧元年,卒。

注釋[編輯]

  1.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十六:《遼史》卻記載生擒康昭裔(康保裔)和宋順。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宋史·卷279》,出自脫脫宋史

參考書目[編輯]

  • 《宋史》卷二百七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