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元倪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元倪(464年—497年),又名文華[1],字世弼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魏道武帝拓跋珪玄孫,左光祿大夫吏部尚書大宗正卿、領司宗、衛將軍、定州刺史、南平安王拓跋霄之子,北魏宗室、官員。

生平[編輯]

元倪虛歲二十九時拜官為員外散騎侍郎,太和廿一年(497年)二月患病在洛陽照明里住宅中去世,虛歲三十四,朝廷贈予寧遠將軍、燉煌鎮將,正光四年歲次癸卯二月戊午朔廿七日甲申(523年3月29日),遷葬於景陵東山南面[2]。其墓誌拓片藏於北京圖書館。

家庭[編輯]

高祖[編輯]

曾祖[編輯]

祖父母[編輯]

父母[編輯]

兄弟姐妹[編輯]

子女[編輯]

  • 元仲冏,北魏使持節、散騎常侍、衛大將軍、尚書右僕射、都督雍岐南豳三州諸軍事、雍州刺史、南平武貞王
  • 元玕,東魏平南將軍、太中大夫、武衛將軍
  • 元氏,嫁東魏驃騎大將軍、右光祿大夫、大鴻臚卿孟威

參考資料[編輯]

  1. ^ 《魏書校勘記·卷十六·列傳第四·六》:諡曰哀王 此句下百衲本的底本一葉空白,南本以下諸本或留空白若干行,或不留,均注「闕一版」或單注「闕」字。據卷首目錄廣平王連下附南平王渾、渾子霄、霄曾孫仲冏。缺葉的內容, 一是所附仲冏傳;二,據出土墓誌,可能還有元霄他子元倪等及其後裔的簡略記載。  仲冏傳在冊府中保存了二條。(一)卷二八0三三0七頁云:「纂弟之子武貞王仲冏,孝文時,出為輔國將軍、光州刺史,遭母憂還。孝昌末,除秦州刺史。」(二)卷二八四三三四五頁云:「伯和纂子無子,以弟文華子仲冏原訛作固襲王封,後為蕭寶寅所害,諡曰武貞原訛作真。子承宗襲,早卒,以纂弟安平子仲略繼。」這兩條出於此傳無疑,但既刪節不全,又有錯誤。關於事跡不備的,如歷官及他鎮壓秦隴變亂軍,為變亂軍擊敗事,具見本書卷九肅宗紀孝昌三年正月和墓誌集釋元暐即仲冏墓誌圖版七四。關於錯誤或可疑的,這數十字中就有兩點。一是世次。據第一條仲冏是「纂弟之子」,據第二條是伯和弟文華子,則又是纂孫。自相矛盾。今按元暐墓誌說是道武帝六世孫,又說是江陽王繼猶子;元旰墓誌集釋圖版七五說「兄光州刺史、南平王」,即仲冏。旰是纂弟倪子,則仲冏亦是倪子並見集釋卷三跋文,正是「纂弟之子」。據此,知第一條不誤,第二條「以弟文華子仲冏」句,「弟」上脫「纂」字。目錄「霄曾孫」也當作「霄孫」。二是第一條說仲冏於孝文時出為光州刺史。據元暐墓誌,他在孝昌三年五二七被殺,年三十八,上推生於太和十四年四九0,元宏孝文帝死於太和二十三年,仲冏才十歲。南、北朝皇子童年出鎮是有的,但他是疏族,且據志文在先已官諫議大夫,中書侍郎,志文在他未仕之先,已說什麼「樂善顯於冠日」,他出仕不能很早。這裡所稱「孝文」是錯誤的。  缺頁中內容除仲冏為附傳外,當還附見元霄的其他子孫,如見於冊府這兩條的有文華、安平,見於墓誌的有元倪圖版七三、元旰圖版七五父子,或名在缺頁中。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漢魏南北朝墓誌匯編》:魏故寧遠將軍燉煌鎮將元君墓志銘」君諱倪,字世弼,司州河南郡洛陽縣都鄉照明里人。」太祖道武皇帝之玄孫,左光祿大夫吏部尚書大宗正」卿領司宗衛將軍定州刺史南平王之叔子。年廿九拜員外散騎侍郎。太和廿一年二月寢疾卒於洛陽照明里宅。」蒙贈寧遠將軍燉煌鎮將。春秋卅四。以今正光四年歲次」癸卯二月戊午朔廿七日甲申遷葬於景陵東山之陽。乃」作銘曰:」國靈鍾美,開英帝族,載挺伊人,溫其如玉。皇室千里,」清高出俗,匪直才孤,亦唯俊獨。爰始入仕,民譽斯盛,委蛇」自公,退食從政。大道是遵,行非由徑,德音式昭,明心克鏡。」一世百齡,登之者罕,命有隨遭,壽亦修短。歲路未央,遐年」詎滿,之子離災,生塗中斷。貴賤同盡,熟異王孫,埋靈滅識,」委魄荒原。人鄉稍遠,鬼穸長昏,鐫聲金石,用慰沉魂。」高祖道武皇帝。曾祖廣平王。祖使持節都督涼州」及西戎諸軍事領護西域校尉征西大將軍儀同三司涼」州刺史南平王,諡曰康王。祖親南安姚氏,萬年縣君伯」之次。父左光祿大夫吏部尚書大宗正卿領司宗衛將」軍定州刺史南平王,諡曰安王。母太原王氏,諡曰恭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