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成節
十成節[1],又稱重十節[2],十月節、食新米節、豐收節、慶豐節、雙十節[3],流行於中國南方部份地區、越南、日本中部地方、關東地方和東北地方南部,是漢族部份地區和族群(如部份地區的閩南人、客家人、潮汕人)、壯族、彝族、哈尼族、京族、苗族、大和族等民族慶祝豐收的的傳統節日,人們認為十月初十代表十全十美,是收秋之後最完滿的一天,因此在這天感謝土地的恩惠,時間在農曆十月初十前後(有的為初七、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五等),主要是慶祝一年的豐收,並祭祀豐收之神(如神農氏等農業神)。主要的供品和食品是由稻米製成的,如米飯、糍粑等。[4][5]。
習俗
[編輯]漢族
[編輯]在廣西南寧吳圩鎮周村,十成節具有上千年的歷史,是當地最主要的節日之一。每年的豐收節,在外地工作的子女都必須回老家過節,包括出嫁的女兒也要帶着老公和小孩一起回來,和娘家人團聚。這一天早晨,家家戶戶都要做糍粑,用來送給客人,中午大家一邊聚餐,一邊談論今年豐收的景象,晚上,青年男女還可以通宵達旦的狂歡,並進行山歌對唱[6]。而在西鄉塘區雙定鎮也有慶祝豐收節,會擺宴席慶祝。田陽縣田州鎮秣馬屯除了聚會用餐、拜祭豐收神外,還有舞獅、過花橋等習俗,過花橋是在花橋下走過,祈求未來的生活像鮮花一樣越過越美好[7]。在來賓市江州區新和鎮通康屯,家家戶戶都會做油糍、白糍,歡迎客人到來歡聚,並會設筵席款待。晚上青年男女也會對唱山歌[8]。崇左市龍州縣、百色市平果縣也有在十成節慶豐收[9][1]。在桂林陽朔普益鄉留公村也在十成節慶豐收,這是稻穀成熟、瓜果飄香,所以村民稱這節日為十月香。他們會拜祭供奉在村內古廟雙岐宮內的周文王和周武王慶豐收,又有舞龍、舞獅、戲曲、秧歌等傳統習俗[10],還有有武道師戴上面具跳儺舞[11]。村民們會殺雞宰鴨,買酒肉慶祝[12]。
廣東梅州市五華縣的梅林鎮優河村把十成節定在十月十三,人們會拜祭豐收神五穀爺,有人說五穀爺就是神農氏,也有人說是當地曾有一位地方官因為政績顯著,人們豐衣足食,於是尊稱他為先農聖帝、先農王,而十月十三是他的死忌。節慶活動在前兩天已經開始,人們先把五穀爺神像從廟裡請出,移到空曠地方,方便人們參拜。正誕當日則有五穀爺巡境,並有走古事[13]。油田的豐收節在十月十日,其中下油田村除了有舞龍、舞獅外,還有上刀山的習俗,村民會赤腳板攀登用鋒利的刀子架成的長梯,這天也是祭祀謝聖仙娘的日子,除了慶豐收還有紀念當地民間信仰的人物神,本名謝二,又稱謝二妹的謝聖仙娘[14][15]。棉洋鎮平安村的豐收節暨謝聖仙娘祭則有坐刀轎、走古事等習俗。而肇慶大集縣扶溪村的石氏宗族的重十節又稱「太公節」,除了慶豐收外,還是紀念開基祖石高德從附近的上石村遷來的日子,村民會去上石村把祖先的紅木雕像請回村裡的祠堂拜祭,然後相互串門赴宴。他們會用新米煮成飯以及殺雞宰鴨祭祀祖先。祭祀完就邀請親朋好友過來做客,若親朋們沒空,他們還會自行送祭品過去[16]。
福建泉州、漳州會在十月十五左右舉行謝平安祭典,感謝玉皇上帝、三官大帝與本境境主(主神)村莊廟宇內奉祀的神靈,但日期隨順各地的慣例,也有八、九月就開始的。水手們則在十月十日左右祭拜水仙王,祈求行船平安。
在潮汕地區,十成節定於十月十五,人們會在那天祭拜五穀爺。當日家家不能煮生米[13][需要較佳來源],農民會用米筒裝滿白米,貼一圈紅紙當作五穀神位祭拜。潮陽人則把神農像掛在神座上供奉。農民會用米粉、花生、油麻、黃豆等合製成各種象形的粿品如穀穗、尖擔粿、穀籮稞等,同三牲祭品擺在香案上敬拜[17]。
浙江衢州江山市四都鎮也有慶祝十成節,當地稱為麻糍節[18]。
壯族
[編輯]壯族把這個節日稱為稻田糍粑(Ciznaz或Ceiznaz)又音譯為撒那節,或稱洗鐮刀糍粑(Cilangxdeb),音譯為糍浪疊,又稱牛糍粑,音譯為糍懷(ciz vaiz)。其中「糍浪疊」的「浪」(langx)是「洗」,「疊」是「鐮刀」。南部壯語區一般在農曆十月初二舉行,右江河谷、紅水河流域、南寧市所屬各縣多在農曆的十月初十,也有在十月十五、十六的。這時收割已經完畢,一切都豐收了[19],人們在收成稻穀後休息,把新米製成糍粑用作祭祀,並一起歡慶豐收[4],他們會請師公(祭司)跳師公舞,並祭敬祖先、天神、土地神「薩王」等,感謝保佑豐收。家家戶戶殺雞、打魚、做糯米飯、黃糍粑,準備土酒招待客人,且會載歌載舞慶祝[20]。除了在家中神龕祭祖外,還會去掃墓,在墓前供獻五色糯米飯,在墳頭遍插紙錢[21]。親戚之間會互相串門,已出嫁的女兒也會回娘家。這節日所做的糍粑是圓形黃糍粑,是以新收的糯米加入黃薑或黃花汁製成,黃色代表土地,圓形代表圓滿,表達了他們對土地的感恩[4]。
除了慶祝農作物豐收外,這天也是青年男女慶祝播下的愛情種子經一年辛勤耕耘後收穫的日子,桂西的馬山、上林、忻城、都安一帶的壯族地區,幾乎每個村寨都有青年男女在這天舉行婚禮,因此又稱為雙喜節。依據壯族的傳說,這是壯族始祖布洛陀所規定的,在這重十節結婚就多子多福[19]。
彝族
[編輯]廣西那坡縣的彝族也會過十成節,彝語稱庫史[22],又譯庫斯,「庫」即年、「斯」即新,即新年[23]。又稱為十月年、小年、慶豐節,漢族有時稱之為彝族年、彝年,有些村寨定於十月初十[24][25],有些則由畢摩(祭司)在十月內擇三天吉日舉行[26],是僅次於火把節的重大節日[27]。過節前人們會打柴,準備過年的食物和催養豬隻。過節前一天稱為「覺羅基」,人們全家團聚,殺豬殺雞,慶賀當年人丁興旺,來年吉祥安康[28]。
節日的第一天會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清晨由德高望重的老人「點煙火」,用裊裊的青煙通知祖靈回家;除了女主人留守家中外,全村男女老少喜氣洋洋簇擁着殺豬能手「翁色爾古」依村中輩份高低長幼逐戶殺豬,各家會用豬膽、胰、尿包占卜家宅的吉凶,以豬膽飽滿、色澤好,胰平展,無缺陷,尿包豐滿為吉祥。然後男主人會取部分豬肝、豬肉、豬腎、豬舌、豬胰與蕎粑一同燒煮,端至火塘上方祭祖,稱為「舍富」[28][22],並用"祭祀調"歌頌祖先,表達緬懷祖先的感情[26]。之後全家聚在一起吃飯,稱為「舍民」[28][22],吃飯後男子將豬肉切成條塊,婦女們灌制香腸,將鮮肉和香腸掛在火塘上烤烤,以展示主人家的豬肥人吉祥[28]。 傍晚再以煮熟的砣砣肉和蕎粑粑再次祭祖,祈求來年豐收、平安[22]。這天又會把五月十六忌孔節里封存的樂器啟封[24]。
第二天稱為「朵博」,意為月首。這天早上主人會用豬心、豬肺搗爛,放在鍋里將油熬出來後,再放入水、豆芽、筍煮心肺三鮮湯,全家享用。然後婦女會組織全村孩子祭果樹,每個孩子要帶豬前蹄一隻及意節粑(細玉米粑)等,再選一棵豐茂的果樹,由一孩子上樹扮樹神,婦女再帶領其他孩子祈求樹神要多結果子和保佑孩子們健康成長等,孩子們帶來的肉食會切成小片,放在樹丫上或樹皮之中[28]。這天又會進行賽馬、盪鞦韆、蹲斗、角力等娛樂活動。中年男子則到處串門,一般數十人一組挨家挨戶拜訪,為主人唱歌慶賀,婦女則留在家中,端上泡水酒,招待客人。小孩又會玩「翁西那姑革」遊戲[28][22]。年輕男女盛裝打扮,聚在一起奏樂、唱歌、跳舞、摔跤、跳鍋莊慶豐收[24][28]直至入夜,依然圍著篝火,載歌載舞[27],一直玩樂至通宵達旦[28]。
第三天是送祖,稱為「阿普機」,人們早上以熱飯菜送祖靈回歸祖界,並為祖靈準備好盤纏、乾糧,又把燕麥倒在畜槽中,象徵餵飽祖靈的靈馬。這時男主人會向祖靈祈求保佑來年家庭平安、五穀豐登、六畜發展[22]。下午由婦女出去串門拜訪,男子在家接待客人。3天的節日過完後,已婚男子會背上大塊的豬肉膀子(一般分成三、五、七塊)、酒、糖、千層餅、炒麵、雞蛋等到岳父岳母家拜訪[28]。
哈尼族
[編輯]哈尼族稱這節日為扎勒特,是該族一年內最盛大的節日,由十月第一個辰日開始至申日結束。由於哈尼族以十月為歲首,因此這節日除了是慶祝秋收外,也是該族的新年,所以又稱十月年。這時雞肥豬壯,農作物已經收穫入庫,過節前人們打掃乾淨地方。第一天稱為「美首扎勒特」,人們身穿盛裝,敲響鑼鼓,並舂糯米製作糍粑、蒸年糕、做染黃糯米,屠宰雞、豬等禽畜,準備豐富的過節食品獻天地祖宗和祭祀龍樹林。家家戶戶在早上都會在屋外殺一隻公雞並就地煮熟,然後全家享用,不能帶進屋內,稱為「當歐奪」。這天人們又會去村中廣場盪鞦韆,認為這樣可以使人終年幸福安康。之後一連數天,人們會到處探訪親友,繼續有盪鞦韆,還有摔跤、對歌、鬥牛等。節日期間每天早上吃早飯前,家家戶戶都要用小簸箕抬着一盅酒、三個糰子送到村口倒掉,意為向祖宗敬獻,然後再將三個糰子和一丁點肉送到同宗輩分最高的人家去,表示敬老[29][30]。節日中又會擺下宴席,人們會互相走訪,有未婚兒子的家庭會趁機請媒說親,已出嫁的女性也會帶酒、肉和粑粑回娘家過節。老年人會輪流到女兒收到聘禮或回娘家的人家探訪和分享禮品[31][32]。
在雲南省普洱市墨江的部分哈尼族在節日期間會整個家族自帶食品聚餐,前一年出嫁的新娘會集於村外山野里互相訴說自己的新婚生活,嚴禁男子偷聽[32]。
紅河的部份哈尼族有打石子的習俗,節日期間每天都會舉行,年輕男子和小孩都會參與,姑娘則為他們準備石子。由山溝隔開的兩條村各以一片山坡為陣地,互相向對方拋擲鳥蛋大小的石子,他們認為被打中越多,就象徵明年的果實收穫越多,來年就越好運。若半途逃走則不吉利。每天的「戰鬥」至天黑才會結束,一些人會留下準備第二天用的石子[30]。
有些地方在節日的第三天起,全寨按戶分成三組,每天下午輪流舉行「資烏都」活動,「資」是酒,「烏」是盛大、歡樂的意思,「都」是喝,即「盛大歡樂酒會」的意思。接近黃昏時,各戶當家男子會用小簸箕端出美味佳餚和燜鍋酒,沿「街心」按順序擺在鋪好的長竹篾上,擺下長長的宴席。資烏都開始時,人們推舉出德高望重、兒孫健在、勤勞耕種、善於治家的兩位「阿窩」上坐,各家當家男子沿宴席盤腿圍坐。之後阿窩唸誦祝詞,人們叫「沙收羅」,祝賀五穀豐登,人畜康泰。然後由阿窩領頭跳舞,其他人喝酒吃肉,待阿窩繞席跳舞一週後,就以離阿窩座位遠近為序離席跳舞。這活動一直舉行至節日最後一天[29]。
京族
[編輯]無論在中國還是越南境內的京族人都在十月初十過十成節,稱為節重十(節重十,Tết Trùng thập)或節雙十(節雙十,Tết Song thập),這天也是醫生節,他們會在這天以新米、餅及綠豆沙拜祖先[3]和供奉田頭公和祖宗,酬謝他們保佑禾苗豐收。然後全家吃新米飯,吃時要關上門,不給風吹[33]。也會採藥[34],還會散錢給醫生、巫師、靈媒等,祈求保佑全家健康[35][36]。部份地區如越南富壽省臨洮縣山韋鄉還會祭祀城隍,到城隍廟擊鼓[37]。
苗族
[編輯]十成節是苗族最重要的節日,稱為罷穀節,這節日又稱為祭仰節,名稱由來是他們的主祭神是男性始祖姜央的妻子仰妮[38]。人們經過一年的辛勤勞作之後喜獲豐收,就歡聚一堂祭祀祖先、神靈,載歌載舞[需要較佳來源]。其隆重程度有如漢族的新年,因此又被漢人俗稱為「苗年」。並非所有苗族族群都在十月初十當日開始慶祝,有些是在十月初至十月中選其中一個地支日開始過節[39]。
苗族人在過節前七天開始釀酒,到節日早上,晚輩會做好神饌擺在火塘邊的灶上祭祖,並會在牛鼻子上抹些酒酬謝牠們在過一年來辛勤工作。青年男女盛裝打扮跳起踩堂舞,入夜後參與遊方。整個節慶活動會延續十幾天[40]。
廣西桂林資源縣五排地區的苗族人在十月初十前後過節,各苗寨的族老會用竹筷將供碗中的酒灑向天空、地面及四周,以感謝上天和大地的使今年豐收的恩賜,同時祈求來年也能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儀式後,年輕人圍堰堵魚,其餘人集體聚餐。餐後,寨民聚集起來通宵達旦地唱《呢吶呢》《大山歌》等民歌[需要較佳來源]。
貴州雷山縣的苗族人在十月第一個辰日開始節慶活動,直至丑日,整個節慶活動才結束。在卯日之前幾天人們就去自己的稻田撈三、五斤鯉魚,製成辰日早上食用的凍魚。到寅日就會殺豬吃泡湯。卯日則是打糍粑。到辰日早上,男人起床煮飯、殺雞,以豬、雞、鴨、魚等肉以及酒和糯米飯、糍粑祭祀祖宗和家中的神靈,以及村外的保爺橋、保爺凳、岩菩薩、保寨樹等。有的還特別由一老一少帶上紙錢糯米飯摸黑出門祭果樹。年輕女性這天不做家務,起床後會登上木梯梳頭,向上登三級,背朝樓外面向樓板,向下梳頭,落下的頭髮要細心撿起來捆好備用。之後各人一起聚集享用主人在天亮前已做好的「龍晨飯」,吃飯後到處串寨喝酒,互相祝福,慶賀五穀豐登。這天不能掃地、倒水,吃飯時也不能泡湯、吹氣,他們認為這樣代表來年會田、土、莊稼會被風吹或水淹,不吉利。翌日是巳日,姑娘們起來挑水時先從家裡點香一根或三根,帶上紙錢糯米飯和肉到水井邊祭祀井神仰阿莎。苗族人認為起得越早,梳頭越快,抬水越早的姑娘婦女越勤快。這天會在鬥牛、鬥雞、鬥鳥等動物格鬥活動。另外還有跳銅鼓活動,由申日跳到丑日,整個節慶就圓滿結束[38]。
由於重十節與盤王節(慶古堂)日期接近,有些地區合把兩個節日合併。如湖南邵陽城步苗族自治縣白毛坪鄉卡田村就把這節日直接稱為「慶古堂」,兩年一小慶,三年一大慶;小慶為一天一夜,大慶為三天三夜。除了祭祀祖先、酬謝神恩、慶祝豐收外,還有以苗族傳統民俗樂器伴奏的說唱、舞蹈等活動[41]。
大和族
[編輯]日本稱十成節為十日夜(日語:十日夜、とおかんや、とおかや),在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是少數仍然依照農曆日期慶祝的節日,主要見於北關東至甲信越地方、東北地方南部,相當於關西地方的亥之子。當地人認為這天是送田神歸山的日子,人們會用麻糬祭祀田神,在這天感謝田神保佑稻米收穫,並祈求明年豐收。部份地區視這天為蘿蔔的新年(大根の年取り),在這天不能踏進蘿蔔田,也不能吃蘿蔔,並且相信這天聽到切蘿蔔的聲音就會死亡;有些地區會用蘿蔔祭神[42]。
長野縣有在庭院供奉稻草人的習俗,他們認為田神依附在稻草人上面,這天會為稻草人穿上蓑衣、戴上斗笠,兩手分別持掃帚、草耙,並用麻糬和兩根蘿蔔供奉縣內部份地區會把稻草人帶回家中,而縣內的東築摩郡會用筲箕盛載連葉的蘿蔔和麻糬放在庭院祭神。同縣諏訪地方認為這天是稻草人神升天的日子,而同縣南安曇地方則認為這天稻草人在這天完成守護田地的任務並化為山神歸山[42]。
在群馬縣、埼玉縣,孩子會用稻草束成的「鐵砲」,逐家逐戶到訪,用稻草鐵砲打地面,有驅趕鼴鼠的意思。當中埼玉縣的秩父地方由十月初九就開始過節,至十一日才結束,當地把初九日稱為「亥子之日」(亥子の日),十一日以亥子餅供神,人們會互相祝賀[42]。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民俗民风.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 ^ 越南传统节日与民间习俗(三).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 ^ 3.0 3.1 越南傳統節日.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 ^ 4.0 4.1 4.2 壮族糍那节.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9).
- ^ 十月十.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农历十月十日庆丰收 记者吴圩镇周村感受丰收节. [2012-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 ^ 田阳:热闹喜庆的秣马丰收节.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4).
- ^ 豐收節.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1).
- ^ 廣西崇左市.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 ^ 陽朔節日. [2013-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 ^ 留公村民俗传统“十月香”文化旅游节隆重举行. [2013-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 ^ 阳朔留公十月香. [2013-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 ^ 13.0 13.1 关于五谷爷的调查报告.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2).
- ^ 慶豐收 獻絕技.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 ^ 广东五华下油田村民“上刀山”庆丰收(图).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 ^ 肇庆古村落--扶溪村.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 ^ 潮汕民間節日 榕城五穀爺.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 ^ 四都麻糍节.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2).
- ^ 19.0 19.1 壯族雙喜節. [2013-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 ^ 庆丰节.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1).
- ^ 壯族的民間崇拜. [2013-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 ^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彝族民族节日. [2013-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 ^ 彝族年,嘴巴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1).
- ^ 24.0 24.1 24.2 彝族庆丰节. [2013-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文敏. 广西那坡县彝族传统文化中女性地位分析. 傳承. 2010, (24): 164–165 [2022-04-19]. ISSN 1673-908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9).
- ^ 26.0 26.1 彝族十月年. [2013-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 ^ 27.0 27.1 楚雄:城区彝族同胞欢度彝族十月年. [2013-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 ^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彝族年. [2013-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 ^ 29.0 29.1 哈尼族十月节.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 ^ 30.0 30.1 哈尼族欢乐的十月节.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 ^ 紅河節日.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 ^ 32.0 32.1 哈尼族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吃新米饭节、端午节.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4).
- ^ 農曆十月初十 京族食新米節.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四季折々のお祝い.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 ^ 越南的节日(3).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0).
- ^ 百地福旅游指南: 越南 - 第 54 頁.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 ^ 山韦祭祀鼓声.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38.0 38.1 雷山县打造全球苗族人的共同节日—苗年.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 ^ 贵州黎平民族节日.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30).
- ^ 苗族苗年 笙歌飛舞賀新年. [2016-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6).
- ^ 城步苗族自治縣在白毛坪鄉卡田村舉行「慶鼓堂」民俗文化活動[永久失效連結]
- ^ 42.0 42.1 42.2 十日夜. [2017-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