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卡爾羅·馬里亞·朱里尼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卡爾羅·馬里亞·朱里尼
Carlo Maria Giulini
指揮中的朱里尼(1992年)
音樂家
出生
Carlo Maria Giulini

(1914-05-09)1914年5月9日
逝世2005年6月15日(2005歲—06—15)(91歲)
職業指揮中提琴
音樂類型古典音樂
演奏樂器指揮中提琴
出道地點義大利布雷西亞
活躍年代1946年–1998年
唱片公司EMIDGCBS

卡爾羅·馬里亞·朱里尼義大利語Carlo Maria Giulini義大利語發音:[ˈkarlo maˈriːa dʒuˈliːni];1914年5月9日—2005年6月15日),意大利指揮家

朱里尼的音樂啟蒙始於小提琴,16歲時他進入義大利頂尖的聖西西里亞國家音樂院義大利語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就讀,此時他則專注於中提琴演奏與指揮的學習。在一次徵選後,朱里尼進入聖西西里亞音樂院管弦樂團,擔任中提琴演奏員。兩年後,他贏得了指揮比賽,但二戰影響了他(以及當代所有音樂家們)的事業規劃。戰後,朱里尼受邀指揮奧古斯特歐管弦樂團(Augusteo Orchestra,是為聖西西里亞管絃樂團的前身)[1],打開了他的事業能見度。包括芝加哥交響樂團、愛樂管弦樂團以及維也納愛樂皆對朱里尼遞出邀約。

1998年,朱里尼宣布退休,結束其54年的指揮生涯。2005年6月14日,朱里尼於布雷西亞逝世。

生平

[編輯]

早年

[編輯]

卡爾羅·馬里亞·朱里尼出生於巴列塔,在博爾扎諾成長[a]。5歲起,他開始學習小提琴演奏,並很快地展現了天賦。1928年,著名小提琴家雷米·普林茨皮(Remy Principe)在博爾扎諾舉行獨奏會,抽出時間面試了朱里尼,驚艷於他的能力,旋即邀請朱里尼前往羅馬進修。1930年,16歲的朱里尼前往羅馬的聖西西里亞國家音樂院就讀,在普林茨皮門下修習中提琴演奏,另外也跟隨布斯底尼(Alessandro Bustini)學習作曲,從莫里納利義大利語Bernardino Molinari學習指揮[2]。18歲時,為了貼補家用,朱里尼面試了聖西西里亞音樂院管弦樂團的演奏員職位,並成功獲得錄取[b][3]。擔任演奏員期間,朱里尼陸續在華爾特福特文格勒理查·史特勞斯德·薩巴塔萊納皮埃爾·蒙特斯特拉汶斯基克倫佩勒等著名指揮家麾下演奏[c]

職業生涯

[編輯]

1940年,朱里尼贏得了一項指揮比賽,該項賽事原本附帶了指揮邀約,卻因為世界大戰爆發而無法實現。朱里尼被意大利軍隊徵召入伍,成為少尉,並被派往克羅埃西亞戰場[d]。1943年9月,意大利與盟軍簽訂停戰協定,但納粹占領軍拒絕放棄羅馬,朱利尼的指揮官下令部隊與納粹作戰。朱里尼選擇和妻子、兩名友人,以及一個猶太人家庭一同躲藏起來,羅馬的街上則有軍方勒令擒拿朱里尼的布告,宣稱若發現他的蹤跡,可以當場處決[4]。1944年6月4日,聯軍解放羅馬。一個月後,朱里尼(他是少數不受法西斯主義影響的指揮家之一)與幾位指揮同僚一同指揮聖西西里亞學院樂團,舉行了以反法西斯主義為訴求的戰後音樂會(1944年7月16日)[1],音樂會的曲目包括勃拉姆斯第4號交響曲在內[e]

1944年,朱里尼開始與羅馬室內樂團(Chamber Orchestra of Rome)合作,並於1946年成為該團音樂總監。此外也擔任義大利廣播交響樂團義大利語Orchestra Sinfonica Nazionale della RAI的助理指揮,並於1946年成為該團首席指揮。1948年,他參與了米蘭廣播交響樂團的設立,並持續與該團合作至1954年止[5][6]

歌劇指揮

[編輯]

1950年,朱里尼在貝加莫指揮了《茶花女》,是為其歌劇事業的開端。做為一名劇院指揮,朱里尼復興了多部罕見劇碼,包括本地的亞歷山德羅·斯卡拉蒂作品在內。他的努力受到指揮大師阿圖羅·托斯卡尼尼的賞識,兩人一見如故。此外,朱里尼與斯卡拉劇院總監維克多·德·薩巴塔的關係亦好,擔任了後者的助理指揮。1952年2月,朱里尼首次在斯卡拉指揮演出,當天的劇目是法雅短促的人生西班牙語La vida breve (ópera)》。1953年,薩巴塔因病逝世,在托斯卡尼尼的推薦下,朱里尼繼承了斯卡拉總監一職。任職於斯卡拉期間,朱里尼指導了13次歌劇製作,包括威爾第《茶花女》、羅西尼《阿爾及爾的義大利女郎》、董尼采第《愛情靈藥》等作。

1955年,朱里尼在愛丁堡音樂節亮相,指揮《法斯塔夫》演出[5],受到英國樂壇的關注。1958年,他在英國皇家歌劇院指揮《唐·卡洛[5],受到好評:「均衡,有說服力,同時具備驚人的能量與張力,又不失抒情」[2]。61年與64年,朱里尼亦在皇家歌劇院指揮演出(64年即著名的「黑白遊唱詩人」),1965年他則在荷蘭音樂節荷蘭語Holland Festival登台,但在此之後他幾乎不再指揮歌劇[f]。紐約時報報導[1]

六〇年代前後,朱里尼先生對劇院工作的興趣銳減。歌劇製作的排練時間不足,內部管理的不當,沽名釣譽的歌者,凡此種種皆使他灰心。自此他侷限了自己的(歌劇上的)出場機會,即使是大都會(歌劇院)也無緣與他合作。

交響樂指揮

[編輯]

出於理念的堅持,朱里尼在生涯的後半期專注於交響樂曲目,指揮歌劇的時候極少。1955年,他指揮了芝加哥交響樂團,完成美國本土的初登場,之後陸續與該團合作超過廿年時間。六〇年代時,朱里尼棒下的交響樂曲目相對有限,僅指揮莫扎特貝多芬等古典曲目的演出,之後他開始頻繁客席於世界一流樂團。1973–76年間,他是維也納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1978年起他則擔任洛杉磯愛樂樂團的音樂總監(兼任首席指揮,任職至1984年止)[g]

1982年,朱里尼指揮洛杉磯愛樂演出《法斯塔夫》,是他生涯晚期僅有的一次歌劇演出。

退休

[編輯]

1984年因其妻患病,朱里尼返回義大利[h]。1998年10月29日,朱里尼在一次排練後感到身體不適,隨後他宣布引退。2005年6月14日,朱里尼於布雷西亞逝世,享年九十一,並於翌日在家族墓地下葬。紐約時報樂評安東尼·托馬席尼英語Anthony Tommasini總結其生涯[1]

出於對獨裁體制的厭惡,朱里尼則是以對作品的深刻探究,以及無私奉獻的作風贏得樂團的敬重。他的交響樂詮釋大氣且令人驚喜,同時又自然、言之成理。其發掘細節的詮釋方式,在莫扎特、威爾第的歌劇劇作上更是畫龍點睛。

作品

[編輯]

商業錄音

[編輯]

朱里尼一生出版了大量優秀的唱片,先是在EMI公司與愛樂管弦樂團合作錄製了許多唱片,當中最出名的是《費加洛婚禮》,以及1955年的《唐·喬望尼》現場實況(與瑪麗亞·卡拉絲合作)。1976年起,他開始在DG出版唱片,1989年後又為Sony錄製了一些唱片。在管弦樂曲目方面,他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錄製了德布西》、《夜曲法語Nocturnes (Debussy)》,德沃夏克第9號交響曲柴可夫斯基第6號交響曲穆索斯基展覽會之畫》,勃拉姆斯第1號交響曲馬勒第1號第9號交響曲等曲目,此外他也與維也納愛樂合作了勃拉姆斯的全本交響曲。

獲獎與榮譽

[編輯]

個人生活

[編輯]

家庭

[編輯]

1942年,朱里尼與女友瑪伽菈·德·吉羅拉米(Marcella de Girolami,1921-1995)結為連理,這一段婚姻育有三名子女[5]

注釋

[編輯]
  1. ^ 博爾扎諾在一戰期間屬奧地利所有,隨著1915年倫敦條約的簽訂落實,於1919年回歸義大利轄下。由於這樣的背景,朱里尼自幼便熟稔於德語。
  2. ^ 該團是當時義大利最好的樂團之一。根據朱里尼的回憶,他得知被錄取時喜極而泣,即使他被告知席次將被安排在整個聲部的最末一位。
  3. ^ 華爾特溫和有禮的排練方式令朱里尼印象深刻,他在樂團的第一場演出亦是由華爾特所指揮,曲目為勃拉姆斯第1號交響曲。
  4. ^ 即使朱里尼本人是一位和平主義者,他仍然必須服膺於國家的規劃入伍從軍,投入戰事。由於他對法西斯主義的反感,戰爭期間他從未對敵軍開火。
  5. ^ 朱里尼在戰爭期間研讀了該曲,後來則成為朱里尼整個指揮生涯當中最頻繁被選擇的曲目,公開的演出紀錄就有超過180次之多。
  6. ^ 朱里尼與荷蘭當地的幕後人員在《費加洛婚禮》的視覺效果上無法取得共識,他憤而罷演,僅指揮了預定的交響樂音樂會。
  7. ^ 朱里尼在洛杉磯的到職演出曲目是貝多芬第9交響曲。
  8. ^ 瑪伽菈於1995年不幸病逝。

參考資料

[編輯]
參照
  1. ^ 1.0 1.1 1.2 1.3 Anthony Tommasini,"Carlo Maria Giulini, Master Italian Conductor, Dies at 9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New York Times, 16 June 2005; retrieved 23 February 2014
  2. ^ 2.0 2.1 "Carlo Maria Giulini: Italian conductor who brought spiritual intensity to religious works and perfectionism to oper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Guardian (London), 15 June 2005; retrieved 23 February 2014.
  3. ^ Saler 2010, p. 5
  4. ^ Saler 2010, pp. 9–12
  5. ^ 5.0 5.1 5.2 5.3 "Carlo Maria Giulini"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bituary), The Telegraph (London), 16 June 2005. (Retrieved 23 February 2014)
  6. ^ "1949–1959": Recordings made during this perio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n mapage.noos.fr. Retrieved 23 February 2014
文獻
  • Saler, Thomas D. Serving Genius: Carlo Maria Giulini.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010 [18 August 2013]. ISBN 978-0-252-035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7). 
  • Allen T.; A. Blyth (2005), "Carlo Maria Giulini, 1914–2005", in Opera (London), Vol. 56 No. 8, pp. 911–914
  • Benzing, Gian Mario (2006), Notes from "Concert in memory of Carlo Maria Giulini" by Orchestra Filarmonica della Scala, directed by Myung-whun Chung. Milano, Teatro alla Scala, 24 April 2006
  • Bras, Jean-Yves (2006), Carlo Maria Giulini. Bleu Nuit Editeur ISBN 2-913575-81-1
  • Foletto, Angelo (1997), Carlo Maria Giulini. Edizioni San Paolo ISBN 88-215-3492-8
  • Hunt, John (2002), Carlo Maria Giulini: Discography and Concert Register. London ISBN 1-901395-11-1
  • Hunt John (2009), 3 Italian Conductors and 7 Viennese Sopranos, 10 Discographies Toscanini, Cantelli, Giulini, Schwarzkopf, Seefried, Gruemmer, Jurinac, Gueden, Casa, Streich. London: Walden Books ISBN 0951026836 ISBN 9780951026830
  • Zignani, Alessandro (2009), Carlo Maria Giulini. Zecchini Editore ISBN 978-88-87203-77-6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文化職務
前任:
維克多·德·薩巴塔
斯卡拉大劇院
音樂總監

1953年–1956年
繼任:
圭多·坎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