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廣播無線電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哈爾濱廣播無線電台
縮寫XOH、COHB
所屬國家/ 中華民國
總部所在哈爾濱市道里外國八道街18號
(今道裏區端街16號)
開播日期1926年10月1日
停播日期1932年2月5日
主要語言國語俄語日語英語

哈爾濱廣播無線電台,是歷史上第一座由中國人開辦的廣播電台,1926年10月1日正式開播,1932年2月5日停播。

歷史[編輯]

草創[編輯]

1922年9月28日,東三省保安軍陸軍整理處接管了哈爾濱馬家溝中東鐵路局的蘇俄無線電台,並更名為「東三省無線電台」,由東三省保安軍直轄,同年11月30日改隸東三省保安軍陸軍整理處。1923年2月10日,東三省無線電台試辦無線電新聞通訊業務;幾乎同時,電台副台長劉瀚將一部馬可尼野戰電話機改造為廣播發射機,進行廣播實驗並取得成功。之後東三省無線電台以XOH的呼號開始雙語臨時廣播,波長500m,頻率600kc,功率50W,台址位於哈爾濱市南崗轉角樓(今南崗區紅軍街50號,目前為黑龍江省博物館)。1923年5月15日,因奉天(今瀋陽)的無線電台定名為「東三省無線電總台」,哈爾濱的東三省無線電台更名為「東三省無線電哈爾濱分台」,劉瀚任代理台長。[1]

正式開播[編輯]

1925年,因日本未經中國東北當局允許私設無線電台,招致東北當局抗議,同時東三省總台下令進一步改裝XOH發射機,準備正式開始廣播。XOH代理台長劉瀚將發射機功率擴充至100W,並於1926年8月舉辦歷時四日的廣播展覽。1926年9月22日,哈爾濱廣播無線電台及其事務所成立,劉瀚為電台負責人;29日,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公署正式批准電台成立。10月1日,電台正式開播,台址位於哈爾濱市道里外國八道街18號(今道裏區端街16號),呼號仍為XOH,波長280m,頻率1071kHz,每天播出兩小時,以新聞、商情、音樂及文藝為主。

1927年,集電台編播、發射一體的二層樓房在南崗長官公署街(今民益街)竣工,次年元旦正式投入使用。與此同時,電台呼號改為COHB,發射功率也擴充至1kW,波長改為445m,頻率674kHz,成為當時中國發射功率最大的無線廣播電台。電台每日播音6小時,以三種語言播音。1929年,哈爾濱廣播無線電台取消日語廣播,改為英語節目。1930年6月,因日本方面指責台長劉瀚早年與共產黨人合作創辦通訊社,迫於壓力,當局將劉瀚解職,陳淮清接任台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哈爾濱廣播無線電台積極宣傳抗日,一直到1932年2月5日哈爾濱被日軍占領、電台停播為止。[2]

停播及後續[編輯]

日軍占領哈爾濱之後,哈爾濱廣播無線電台於1932年7月23日改為「哈爾濱放送局」,之後又成為滿洲電電所屬的的哈爾濱中央放送局。[3]

1945年日本投降後,蘇軍接管了哈爾濱中央放送局,更名為哈爾濱廣播電台。[4]1946年哈爾濱台疏散至佳木斯,改名東北新華廣播電台[5]1948年,東北新華廣播電台遷回哈爾濱。1948年12月大部遷往瀋陽,1949年5月更名為瀋陽新華廣播電台,1950年4月15日改稱東北人民廣播電台,1954年9月1日隨東北行政區撤銷而停止播音,在其基礎上建立了遼寧人民廣播電台[6]東北新華廣播電台留在哈爾濱的部分更名為哈爾濱新華廣播電台,後改名為哈爾濱人民廣播電台黑龍江人民廣播電台,1954年8月1日與松江人民廣播電台合併為新的黑龍江人民廣播電台[7]

參考資料[編輯]

  1. ^ 趙玉明(2016年),第328頁
  2. ^ 趙玉明(2016年),第329頁
  3. ^ 趙玉明(2016年),第330頁
  4. ^ 趙玉明(2016年),第333頁
  5. ^ 趙玉明(2016年),第335頁
  6. ^ 遼寧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辽宁省志·广播电视志》 1. 中國瀋陽: 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 35–35. ISBN 9787538128055. 
  7. ^ 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 中國龍志網. [2019-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3). 
  • 趙玉明, 艾紅紅, 劉書峰. 《新修地方志早期广播史料汇编(上)》. 北京: 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043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