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騎兵
外觀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3年3月9日) |
歷史沿革
[編輯]黃埔軍校從第三期開始設立騎兵科。1936年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內設「中央陸軍騎兵軍官教育班」 (簡稱騎教班),班主任胡競先(黃埔四期)[1]。抗戰爆發後,1938年10月遷至甘肅省天水縣馬跑泉,改稱「陸軍騎兵軍官學校籌備處」。1939年底成立「中央陸軍騎兵軍官學校」(簡稱「騎校」),校長蔣介石兼,教育長胡競先 實際負責校務。1948年胡競先任中將校長。1949年9月10日撤退至河西走廊的金塔縣,栗鼎代表騎校在起義協議上簽字。
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全國騎兵共5個師、27個旅,其中中央軍2個旅,東北軍16個旅,西北軍2個師又2個旅,晉軍1個師又5個旅,馬家軍2個師又2個旅。
1935年7月30日遵委員長行營行整一字第一七四號命令,何柱國將原東北騎兵第一至第六師、第一百零五師騎兵團、暫編第十師及原中央騎兵第一、第十一、第十三各旅改編為五個新制騎兵師,計騎兵第三師、第四師、第六師、第七師、第十師。編制為:師屬特務連、騎炮連(緩編)、輕高射炮隊(緩編)、裝甲汽車隊(暫編三分之一)、工兵連、通信連;團屬騎兵四個連、機關槍連、隨伴炮隊、通信排。[2]
1940年6月門炳岳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中將騎兵總監,專職訓練騎兵。當時國民革命軍12個騎兵師,多在大西北第八戰區轄區內。1941年為便於騎兵集中訓練,騎兵總監部由四川璧山移至蘭州,門炳岳親自編撰《騎兵操典》。
1946年國共內戰爆發時,中央軍胡宗南部、陶峙岳部各有騎兵2個旅,馬步芳有7個旅,馬鴻逵有1個師,傅作義有1個師又13個旅。
編制序列
[編輯]抗戰前國民革命軍騎兵有9師、5旅、3團。1945年編制為[3]:
- 騎兵軍
- 騎兵第一軍:以晉軍騎兵指揮部改編,軍長趙承綬(1937年8月31日)/白濡青(保定軍校第五期,1939年7月)/溫懷光(北方軍官學校第一期騎兵科,1940年7月)/沈瑞(代,1943年7月),轄騎兵第1、第2、第4師、第3、第5縱隊,閻錫山第二戰區嫡系。
- 騎兵第二軍:1935年8月張學良將東北軍騎兵指揮部所轄7個騎兵師及蔣介石調派的中央騎兵組建東北軍騎兵軍,隸屬西北剿匪總司令部,何柱國為騎兵軍軍長。抗戰後以騎兵第3師為基幹部隊,組建騎兵第二軍,軍長何柱國([保定軍校]]第六期,1937年8月31日),副軍長郭希鵬,隸屬第二戰區參加忻口會戰。退據陝北神木、府谷。1939年7月轉隸第八戰區,騎兵第6師(師長王照堃)、步兵旅(旅長孟紹周)編入。1941年12月隸屬魯蘇皖豫邊區第15集團軍(總司令何柱國),徐梁(保定軍校第8期騎兵科,1941年5月6日)升任軍長,副軍長郭希鵬、安俊才。1940年冬季攻勢作戰中受損,把騎兵第6師編入騎兵第3師,第九十二軍暫14師(師長廖運澤,黃埔一期)調入。1943年10月徐梁升任第15集團軍副總司令,廖運澤繼任軍長,安俊才、王照堃任副軍長。後改屬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湯恩伯部、第十戰區。抗戰勝利後,騎兵第3師裁撤,暫編第14師改隸屬第九軍。
- 騎兵第三軍:第二十九軍騎兵第9師為基礎組建,軍長鄭大章(1937年8月31日-1938年)。1941年1月21日綏東騎兵司令部改編重建,軍長郭希鵬,轄騎兵第9、第10師。1943年9月28日軍長賀光謙(黃埔一期),轄騎兵第7、9師,隸屬第八戰區,駐防陝西隴縣。
- 騎兵第四軍:軍長檀自新(1937年8月31日-1938年)。1942年8月重建,軍長董其武/袁慶榮(1944年1月18日)。轄新編騎兵第3、第4師。隸屬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傅作義部。
- 騎兵第五軍:軍長馬步青(1937年9月8日)/馬呈祥(代理,1943年12月13日),轄騎兵第5師、暫編騎兵第1師。青馬部隊,隸屬第八戰區。1944年調入新疆鎮壓三區革命。1949年9月參加新疆和平解放。
- 騎兵第六軍:以國民革命軍騎兵第七師(中央嫡系)組建。軍長門炳岳(保定軍校第一期騎科,1937年10月17日-1939年2月)。隸屬第八戰區。1937年9月首戰商都告捷,門炳岳獲抗戰以來第一枚「青天白日勳章」。1937年11月,門炳岳任騎兵第六軍軍長兼包西防守司令、綏西警備司令、兼騎兵第七師師長。1939年10月重建恢復,1940年6月18日裁撤。
- 東北挺進軍:軍總司令馬占山,轄騎兵第6師、新編騎兵第3、第5師,暫編第1、第2、第3旅,及獨立騎兵第1、第2團,隸屬第八戰區。1940年整編後轄新騎5師、新騎6師。
- 騎兵師
- 騎兵第1師:師長彭毓斌,屬騎一軍趙承綬;
- 騎兵第2師:師長孫長勝,屬騎一軍趙承綬;
- 騎兵第3師:1935年8月以原騎兵第1師全部、騎兵第3師一部和第—O五師騎兵團整編而成,以原騎兵第4師師長郭希鵬任師長,原騎兵第1師師長張誠德任副師長,張志恆為參謀長。轄騎兵第7、第8、第9團。原騎兵第三師選編一團後之餘部編為騎兵第七團,陳大章為團長。第一百零五師騎兵團及第二師選編一團後之餘部,編為第八團,徐長熙為團長。騎兵第一師編為第九團,張甲清為團長。1937年春,郭希鵬升任騎兵軍副軍長,騎兵第4師副師長徐梁接任師長。後王照堃任師長。屬騎二軍何柱國部。1939年-1941年隸屬青馬第八十二軍。1941年調歸暫編第三軍。
- 騎兵第4師:1935年8月以原騎兵第3師一部和第4師全部編成,以原騎兵第3師師長王奇峰任師長,劉鍾林為參謀長。原第三師選編之一團為第十團,以王照堃為團長。原騎兵第4師保留第十一團,徐明山為團長;保留第十二團,向瑞林為團長。編入騎兵軍後,第十團調至陝甘,余駐河北大名縣,受駐豫綏靖公署指揮。抗戰爆發後隸屬第九十七軍朱懷冰部。因戰馬損失無法補充,1939年4月騎兵第4師改番號為新編第24師師長張東凱。
- 騎兵第5師:師長馬步青(兼),屬騎五軍;
- 騎兵第6師(1):1935年8月原騎兵第2、第5、第6師各一部編成。以第五師師部為基幹編為第六師師部。以原騎兵第6師師長白鳳翔任師長,原騎兵第5師師長李福和任副師長,李昶熙為參謀長。以第二師選編之團為第十六團,以董源彰為團長。以原第五師所屬之兩團編為第十七團,以李崇忠為團長。以原第六師編為第十八團,劉桂武為團長。調駐甘肅,圍堵紅軍長征。1937年初,白鳳翔、李福和調出,劉桂五任師長,王照堃任副師長。轄兩個騎兵團,一個步兵團。1937年8月調隸東北挺進軍馬占山部。1938年4月23日王照堃升任師長。後歸建騎兵第二軍。1941年撤銷番號,編入騎兵第3師。
- 騎兵第6師(2):1938年春第二十二軍布防在達拉特旗灘上負責一線河防的五個游擊支隊,陸續撤回,1942年4月與第86師騎兵團合編為騎兵第6師,師長左世允/胡景通,屬第二十二軍高雙成。1946年10月胡景鐸發動橫山起義,改編為中共領導的西北民主聯軍騎兵第6師。
- 騎兵第7師:1935年7月,以中央軍嫡系騎兵第1旅(旅長章鴻春)、騎兵第11旅(旅長蔣侃如)、騎兵第13旅(旅長劉鳳岐)編成。原第一旅為基幹新編為第七師師部,調行營高級參謀門炳岳任師長,以原第13旅旅長劉鳳岐任副師長,肖克威為參謀長。以原第一旅編為第七師所屬之第十九團,以胡競先為團長。以原第一旅編師部之餘部編為第二十團,以張植豫為團長。以第十三旅編為第二十一團,以張春芳為團長。1936年11月該師北上援助綏遠抗戰,歸傅作義指揮。後朱巨林(黃埔六期騎兵科,1940年12月)繼任師長。
- 騎兵第8師:1941年組建,青馬部隊。第1旅來自馬步芳的海南警衛旅,第2旅來自馬步青的騎兵第五軍。師長馬彪/馬步康(1945年1月)。屬騎二軍徐梁。1945年自徐州返回西安,與駐紮洛川的暫騎二師會合後返回甘肅永登,在此被改編為國防部直屬獨立騎兵第五團,也就是隴東戰鬥出現過的獨騎五團,團長為騎八師師長馬步康。這個團在1948年秋天作為第三團補充進了整騎八旅。
- 騎兵第9師:第二十九軍騎兵第9師。師長鄭大章(兼),轄騎兵兩旅六團。屬騎三軍。1938年5月撤銷。後重建,師長張德順,屬第六十九軍石友三,後屬第七十七軍馮治安。1941年初在綏遠重建,師長李春榮/張占魁,屬騎三軍郭希鵬;
- 騎兵第10師(1):以暫編騎兵第10師全部和騎兵第2師一部編成。原暫編騎兵第10師師長檀自新為師長,副師長汲紹嵐,由原二十二旅旅長李世績暫代張廼謙為參謀長。以原第二十一旅編為第二十八團,以王宇疆為團長。以二十二旅編為第二十九團,以張景魁為團長。以二十三旅編為第三十團,以張慶第為團長。西安事變發生後,1937年2月3日檀在蒲城縣叛張投蔣,調至河南。抗戰爆發後組建騎兵第四軍,僅轄該師。
- 騎兵第10師(2):中央軍嫡系騎兵。1941年組建,師長譚輔烈,屬騎三軍郭希鵬。1942年8月重建,師長陳廷生,屬第九十一軍韓錫侯。
- 騎兵第11師:1941年組建,師長吳熙志,屬第八戰區傅作義;
- 騎兵第12師:1945年組建,師長張希良,屬第八戰區傅作義。
- 新編騎兵第1師:新疆騎兵。師長崔穎春/蔣德玉(1944年1月),屬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盛世才部;
- 新編騎兵第2師:新疆騎兵。師長宛凌雲/向超中,屬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盛世才部;
- 新編騎兵第3師:偽蒙軍第二師(師長尹寶山)井得泉第六團於1937年9月商都戰鬥反正。師長井得泉/杜文若。副師長朱子文。屬東北挺進軍馬占山。1942年8月重建,師長劉萬春,屬騎四軍董其武;
- 新編騎兵第4師:1938年3月偽蒙軍反正,師長石玉山,屬騎六軍門炳岳。1942年8月重建,師長王憲章,屬騎四軍董其武;
- 新編騎兵第5師:1938年4月涼城反正的偽蒙軍第一軍第三師第七團慕新亞部。反正前轄4個騎兵連和1個重機槍迫擊炮連,裝備與被服優質。反正後該師成為東北挺進軍主力。1939年1月整編,師長慕新亞,屬東北挺進軍馬占山;
- 新編騎兵第6師:1941年9月由暫編騎兵第12旅、獨立第12旅和騎兵第五團合編而成。師長馬占山兼/呂紀化(溫州平陽人,黃埔六期騎兵科,1943年7月),屬東北挺進軍馬占山;
- 新編騎兵第7師:師長白海風,屬騎三軍郭希鵬,後改騎兵第9師,屬第一戰區。
- 暫編騎兵第1師:1941年5月組建,師長馬彪,青馬部隊。轄3個旅,共8000餘人。後改騎兵第8師
- 暫編騎兵第2師:1941年5月組建,師長馬祿,青馬部隊。
- 整編騎兵師:
- 整編騎兵旅:1946年保留的騎兵師改為整編騎兵旅
- 整編騎兵第1旅:1946年騎七師縮編為整編騎1旅,駐防甘肅靜寧。旅長陳陶(黃埔六期騎兵科),副旅長張榮甲(黃埔六期騎兵科)。1947年11月,華野四縱參加隴海路破襲戰,在官亭殲滅整編騎兵第1旅3700餘人。1948年底隸屬邱清泉第二兵團參加淮海戰役,徐東阻擊戰杜聿明親自指揮第七十軍第74師、整編騎兵第1旅、第十二軍一部增援第七十四軍。後旅長張榮甲,副旅長呂雅堂。
- 整編騎兵第2旅:馬占山東北挺進軍新編騎兵第6師等部改編,隸屬張垣綏靖公署。旅長呂紀化(溫州平陽人,黃埔六期騎兵科)。
- 整編騎兵第4旅:1947年5月,原盛世才的騎兵第一師整編為「整編騎兵第4旅」,旅部駐新疆莎車,隸屬整編第42師(師長趙錫光中將兼南疆警備司令)。旅長唐井然(軍統分子)、副旅長鄧文淵少將和趙漢奇上校,參謀長田履青上校,騎兵第7團駐莎車,團長趙漢奇上校兼任,副團長蘆玉鵬和洪亞東。第8團。
- 整編騎兵第5旅:1946年11月成立。旅長衛景林,副旅長王孝模。綏遠和平解放時,旅長安恩達,副旅長景彥清,參謀長崔春宣。
- 整編騎兵第6旅:1946年10月,騎兵第五軍改為整編騎兵第1師(師長馬呈祥),新編騎兵第5師改編為整編騎兵第6旅(韓榮福)。
- 整編騎兵第7旅:1946年10月,騎兵第五軍改為整編騎兵第1師(師長馬呈祥),暫編騎兵第1師改編為整編騎兵第7旅(韓有文)。
- 整編騎兵第8旅:青海馬家軍。旅長馬步鑾
- 整編騎兵第9旅:旅長張鳳儀。該旅由騎10師一部與盛世才新疆騎兵的新騎2師改編,1947年3月編入整編第23師。1948年8月撥隸新疆警備總司令部。
- 整編騎兵第10旅:旅長烏邁爾。駐南疆某地。
- 整編騎兵第11旅:平津戰役向張北突圍時,旅長胡逢泰,副旅長郁復義。綏遠和平起義時,旅長陳秉義中將,副旅長白風藻少將,參謀長李興久上校,第22團團長王繩武。起義後改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第4師。
- 整編騎兵第12旅:旅長鄂友三,副旅長郭熙智,參謀長李任光,第23團團長李存英。起義後改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第4師。
- 整編騎兵第13旅:傅作義系新編騎兵第4師等部改編。旅長高理亭中將,少將副旅長田綏民(黃埔十期步科),副旅長傅觀蘭上校,參謀長張希孟。暫2團團長楊作舟。駐綏遠。1949年9月19日綏遠和平解放後,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六軍騎兵旅,田綏民任副旅長。後綏遠起義部隊改編為第23兵團,開出綏遠進行整訓,準備抗美援朝。騎兵改為步兵,該旅編入第107師。1952年從朝鮮回國後,部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築工程第二師。1955年全師集體轉業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工程部華北聯合企業公司駐包頭的第二工程局,從事國家重點工程、工廠建設。
- 整編騎兵第14旅:青海馬家軍。抽調第八十二軍各步兵師所屬的騎兵團編成,戰鬥力很強。旅長馬成賢。1949年7月下旬在陝西省隴縣固關戰鬥被解放軍第一師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