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女多羅德堂

座標51°06′23″N 17°01′50″E / 51.10639°N 17.03056°E / 51.10639; 17.03056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聖女多羅德堂
Kościół św. Doroty (波蘭語)
St. Dorotheenkirche (德語)
基本資訊
天主教弗羅茨瓦夫總教區
位置plac Wolności 3, 弗羅茨瓦夫
宗教羅馬天主教
開光1240
建築詳情
建築風格哥特式
竣工1401
正立面朝向西
地圖
地圖

聖女多羅德聖文策老聖達尼老堂波蘭語Kościół św. Stanisława, św. Doroty i św. Wacława, 德語:St. Dorotheenkirche,英語:Church of Sts. Dorothea, Wenceslaus, and Stanislaus)是一座羅馬天主教教堂,位於弗羅茨瓦夫舊城南部。

歷史[編輯]

該教堂的成立是為了紀念波蘭國王卡齊米日三世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之間簽署條約。該堂的主保聖人,聖文策老、聖達尼老和聖女多羅德分別代表波西米亞波蘭西里西亞: 三個王國的紋章放置在後殿外側的窗戶下。這座教堂是在奧斯定會隱修士的監督下修建,土地則是向市民喬布·斯蒂爾和雅各布·雷姆弗里德購買。

該堂建於1351年,有三個通廊,五邊形聖壇,後殿上覆蓋着十字拱頂。司祭席於1381年完工,後殿和中殿於1401年完工。

1350年,該堂由被從聖味噌爵堂驅逐的方濟各會接管。然而,由於宗教改革,修士的人數繼續迅速減少,。到1534年10月20日,他們已經離開了建築。直到1561年10月15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一世批准將該建築臨時用於儲存。交給耶穌會沒有成功。1613年,皇帝馬蒂亞斯將這棟建築歸還方濟各會,後者於1615年2月6日接管了這些建築。1686年,內部以華麗的巴洛克風格重建,修道院建築也是如此。1707年,該教堂被改為堂區教堂。

1810年普魯士頒布世俗化法令後,修道院建築從1817年起被用作監獄,1852年後由法院使用。它進入了一個漫長的衰敗期,直到19世紀末決定拆除,土地出售。在修道院的原址上建造一家百貨公司和莫諾普爾酒店。在教堂的西立面前,修建了一個新的入口,帶有哥特式大門和一個小廣場。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布雷斯勞圍城戰期間,這座教堂只遭受了輕微的破壞,因此它是瓦羅茨瓦夫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建築之一。戰後,它一度被用作這座城市的前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