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絲絨與妮可:聲音的交響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地下絲絨與妮可:聲音的交響
The Velvet Underground and Nico:
A Symphony of Sound
基本資料
導演安迪·沃荷
監製安迪·沃荷
編劇安迪·沃荷
主演Nico
盧·里德
約翰·凱爾
莫林·塔克
斯特林·莫里森
配樂地下絲絨、Nico
攝影保羅·莫里西英語Paul Morrissey
製片商工廠[*]
片長67分鐘
產地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 1966年2月8日 (1966-02-08)
發行商工廠英語The Factory

地下絲絨與妮可:聲音的交響》(英語:The Velvet Underground and Nico: A Symphony of Sound)是安迪·華荷執導的1966年美國電影,記錄了地下絲絨樂團與Nico的排演。

簡介[編輯]

拍攝[編輯]

電影在1966年1月於「工廠英語The Factory」拍攝。[1]電影記錄了地下絲絨樂團與Nico的排演,一段久長、隨興的即席演奏:盧·里德斯特林·莫里森彈奏電吉他莫林·塔克擊打具一筒鼓疊音鈸小鼓大鼓爵士鼓約翰·凱爾拉奏電子中提琴、Nico則以沙槌鈴鼓互相敲打;中途凱爾會彈奏電貝斯,以及讓Nico以螺絲起子的柄在其弦線上滑動,自己則以鋼琴的木框作聲音反饋;Nico的兒子,當時仍為小孩的克利斯汀・艾倫・布洛涅法語Christian Aaron Boulogne在成員間遊走,或坐在中間揮動沙槌。[2]在電影的最後,排演被一名出現在鏡頭中調較放大器的警察中斷,隨後鏡頭移到華荷及處理噪音投訴的警察間的對話,並拍攝到排演的人員以及傑拉德·馬蘭加英語Gerard Malanga比利·納米英語Billy Name等人走動。[2]

電影中排演的拍攝充滿了快速的變焦及鏡頭移動,燈光亦不時忽明忽暗。[2]

登場人物[編輯]

電影中除了Nico及地下絲絨的盧·里德、約翰·凱爾、莫林·塔克、斯特林·莫里森,也出現了傑拉德·馬蘭加、比利·納米、斯蒂芬·沙爾英語Stephen Shore瑪麗·沃倫諾夫、克利斯汀・艾倫・布洛涅、華荷本人及紐約警察。[3]

放映及發行[編輯]

參與拍攝的保羅·莫里西英語Paul Morrissey指電影並非實驗性,其目的是於地下絲絨的現場演奏中,在成員準備及調音時放映。[2]

電影曾在1990年6月15日於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的展覽放映,在1991年6月29日法國電視三台亦播放亦其中6分20秒的片段。[2]2004年Raro Video發行了電影的DVD。[4]

評論[編輯]

作家維克多·博克里斯英語Victor Bockris評論道:「1966年1月至4月是華荷與地下絲絨一起的黃金時代……華荷拍攝了妙趣橫生的《聲音的交響》……至今仍為地下絲絨最佳的影像紀錄。」[5]

參考[編輯]

  1. ^ Andy Warhol Filmography. Warholstars. [2020-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3). 
  2. ^ 2.0 2.1 2.2 2.3 2.4 Mironneau, Serge. The Velvet Underground And Nico (A Symphony of Sound). [2020-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8). 
  3. ^ The Velvet Underground and Nico (1966). IMDB. [2020-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1). 
  4. ^ VINYL – 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 Raro Video. [2020-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8). 
  5. ^ The Warholstars Timeline 1966. Warholstars. [2020-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3).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