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黃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清代畫家虞琴描繪的夏黃公(出自《四明人鑑》)

夏黃公(?—?),據說本名為崔廣少通齊國人,因隱居夏里修道而得名。之際一位著名隱士,與隱士綺里季東園公甪里並稱為「商山四皓[1][2]

秦末天下大亂,四位老隱士為躲避戰亂而隱居商山漢朝初年,夏黃公曾輔佐太子劉盈漢高祖非常驚訝。

其他[編輯]

唐朝的博陵崔氏,常自稱是夏黃公的後裔[3]

命名[編輯]

  • 寧波鄞州區古林鎮,古林原來叫做作黃公林,以紀念商山四皓之一的夏黃公。
  • 寧波奉化區黃賢森林公園
  • 浙江奉化黃賢森村

遺蹟[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史記索隱·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索隱四人,四皓也,謂東園公、綺里季、夏黃公、角里先生。按:陳留志雲「園公姓庾,字宣明,居園中,因以為號。夏黃公姓崔名廣,字少通,齊人,隱居夏里修道,故號曰夏黃公。角里先生,河內軹人,太伯之後,姓周名術,字元道,京師號曰霸上先生,一曰角里先生」。又孔安國祕記作「祿里」。此皆王劭據崔氏、周氏系譜及陶元亮四八目而為此說。
  2. ^ 《漢書注·卷七十二·王貢兩龔鮑傳第四十二》:師古曰:「四皓稱號,本起於此,更無姓名可稱知。此蓋隱居之人,匿跡遠害,不自標顯,祕其氏族,故史傳無得而詳。至於後代皇甫謐、圈稱之徒,及諸地理書說,競為四人施安姓字,自相錯互,語又不經,班氏不載於書。諸家皆臆說,今並棄略,一無取焉。」
  3. ^ 《古今姓氏書辯證·卷五》:博陵安平崔氏,仲牟為漢汶陽侯,始居博陵安平,生融。融生石。石生廓,字少通,即『四皓夏黃公』也。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四明人鑑·漢大里黃公》,出自《四明人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