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少年中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少年中國
《少年中國》第一卷第一期
發行周期月刊
發行者少年中國學會
創刊日期1919年7月15日
最後發行日期1924年5月
創刊地區 中華民國北平市
語言中文

少年中國》月刊,1919年7月15日創刊於北京,為政治學術團體少年中國學會的機關刊物。原為豎排,自第4卷第1期起改為橫排,第5期起改在上海印刷發行。與《新青年》、《新潮》等雜誌並為五四運動時期傳播新思潮、新主義的重要刊物。

創辦

[編輯]

由少年中國學會北京總會負責編輯、校對、發行,主要負責人為少年中國學會創辦人、記者、音樂學家王光祈。學會初創期,人員稀少,王光祈獨撐大局。前7期月刊的編輯出版都是由王光祈一人擔任,當時編輯主任李大釗忙於教職,副主任康白情忙於學生運動

宗旨

[編輯]

本科學的精神,為文化運動,以創造少年中國。

發行情況

[編輯]

從1919年7月至1924年5月停刊為止,共計有4卷48期,其間從1922年7月至1923年2月曾休刊7個月。每其發行量大約五千冊或更多。

內容特點

[編輯]

主要是關於政治、經濟、社會學、教育學、自然科學、文學與藝術等學術論著與理論文章。兼有許多會員創作之白話詩,以及譯自外國語言的詩作、小說及戲劇,還有聯繫會員間感情與想法的會務消息與會員通訊,內容有

  1. 青年修養之文字
  2. 討論學理之文字
  3. 批評社會之文字
  4. 學會消息

內容類型

[編輯]

新詩

[編輯]

《少年中國》月刊上發表,以新詩的創作數量最多,參與的作者也是最踴躍,特別是月刊的前3卷幾乎每期都有登載。第1卷的8、9期還開闢了2期「詩學研究專號」從理論上對新詩加以評論。當時白話新詩初興,處實驗摸索階段,水平相對較高的有影響的詩人有康白情宗白華朱自清田漢等。

翻譯小說

[編輯]

除了詩歌之外,《少年中國》月刊上發表數量最多的算是小說。尤其是翻譯的大量的外國優秀小說。這對開闊文學視野、活躍小說創作氛圍有着巨大的作用。一開刊,就連載了幾期易家鉞翻譯的《野犬呼聲》即現在普遍譯為《野性的呼喚》的傑克·倫敦的作品。其中主力譯作者有惲震李劫人何魯之等。

戲劇散文

[編輯]

田漢集創作、翻譯、理論介紹於一身,在《少年中國》上發表的原創劇本有《懷硪磷與薔薇》,同時收入了《少年中國戲曲集第一集》和《薛亞蘿的鬼》。他翻譯的劇本,著名的有莎士比亞的《哈孟雷德》和《羅蜜歐與朱麗葉》,其他的還有引起爭議的《沙樂美》、《海之勇者》等。田漢翻譯的文藝理論方面的文章有《說尼采的「悲劇之發生」》、《新羅曼主義及其他》。此外,田漢還發表過詩集《江戶之春》。

轉折

[編輯]

如果說關於宗教問題的討論少中學會歷史上的出現分歧的開端。那麼於1921年7月1日到4日召開的少年中國學會第一屆年會「南京大會」,則是少年中國學會歷史上徹底的轉折點。青年們的命定之路在這次學會之後漸漸露出端倪,昔日的同會益友,慢慢分道揚鑣。

《少年中國》月刊的資料顯示,南京大會主義之爭的最後是方東美發言「黃仲蘇、謝循初來信,都主張絕對不定主義。今天大會到會只23人,即大會表決主義,亦不能算是學會大家的意思,主席付表決主張不要主義的6人,主張要主義的17人。這17人中有系主張研究主義的,有系主張最小程度一致的。」於是主義之爭便草草告一段落,日後在《少年中國》月刊上繼續進行。

南京大會出現的爭論,其實早就埋藏在少年中國學會創建之初。關於胡適李大釗那一場著名的問題與主義之爭,雖發生在學會創建之前,但作為兩個同時對少中學會有深厚影響的前輩學者「主義與問題」之爭事實上從一開始就在青年團體裡埋下了引子。

停刊

[編輯]

《少年中國》月刊,早於學會的分裂。因為編輯及稿源得不到保證,曾經停刊幾個月又艱難出版。斷斷續續地出滿四卷四十八期的時候,就由1924年在南京召開的第四屆年會決議月刊正式停刊。維繫會員情感和交流的重要渠道從此不復存在。當初多有壯志的同路青年,在社會環境以及時代變革的影響下,為了共同的關於「少年中國」的理想,各奔前程,分道揚鑣,甚至在以後的歲月成為你死我活的對手。他們當年的論爭對於以後的思想思潮的格局有着深遠的影響。對於文學格局的影響,也是不可小視的。

產生背景

[編輯]

少年中國學會成立

[編輯]

「少年中國學會」於1918年(民國7年)6月30日,由王光祈、曾琦、李大釗、周無、雷寶菁、陳愚生、張尚齡等七人在北京發起。此後,經過長達一年的醞釀與籌備,7月1日正式在北京成立。月刊從它誕生之日起,成為反映時代思潮的匯集與變遷的一面鏡子。它的源頭少年中國學會內部的歷史變遷更是對《少年中國》月刊有着直接的影響。

學會發起數月之後,為加強宣傳和聯繫,籌備骨幹們於1919年1月23日在上海吳淞決議出版內部刊物,即3月1日創刊的《會務報告》月刊。作為學會成立的前奏,《會務報告》為接下來的《少年中國》創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王光祈發起的「工讀互助運動」,可以說是「少中」學會對外影響最大最重要的一次社會實踐,也是聚集在一起的青年們關於「少年中國」這個夢想的第一次集體實習。其中得出的經驗教訓讓更多的人走得更遠。

《少年中國》月刊第一卷第一期的本會通告裡這樣寫道,「本會於七月一日開成立大會……將規約第二條原文『本學會以振作少年精神。研究真實學術,發展社會事業。轉移末世風氣為宗旨。』修改為『本學會宗旨,本科學的精神,為社會的活動。以創造少年中國』。」

新文化運動影響

[編輯]

五四時期興起的新文化運動,使着中國文學的面貌有着翻天覆地的變化。

意義與評價

[編輯]

新文學格局

[編輯]

作為綜合性刊物的《少年中國》月刊,文學藝術類的稿件在月刊所有稿件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且各種文體、各種思潮理論都有涉及。在各種五四時期新的出版物之中,《少年中國》月刊對於新文學有着其獨特的貢獻。

五四時期的先進刊物

[編輯]

梁實秋曾言及少年中國月刊的重要性:「少年中國學會會員散布海外,而少年中國月刊實為其在上海者之聯鎖。」內容豐富,涉獵文學、政治、經濟、社會、哲學、宗教等多種方面實為綜合性刊物。編輯和作者多是當時少中學會的會員也有請來的專門領域的學者。月刊的視野開闊,思想先進,是五四時期的先進刊物。它如今也是研究少中學會以及當時的思想文化文學發展的直接而豐富的材料。

參考資料

[編輯]
  • 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五四時代的「少年中國」夢想——《少年中國》月刊初探——夏瑩
  •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學論文——《少年中國學會研究》——吳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