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山東大學第二公舍

座標36°03′21.5″N 120°29′03″E / 36.055972°N 120.48417°E / 36.055972; 120.48417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合江路1號公寓,1946年


山東大學第二公舍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合江路1號,建於1940年代,最初為日本公司於抗戰時期建設的大型公寓,1946年改為國立山東大學教職員宿舍,1999年拆除。

歷史[編輯]

合江路1號院建於青島第二次日據時期(抗戰淪陷期)的1940年代初,最初為供日本企業中層人員居住的大型多層公寓[1][2],有說法稱該公寓建於1942年,為日本興發公司所建[3]。學者魯海稱此處公寓原名為「興龍莊」[1]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美國海軍陸戰隊第六師英語6th Marine Division (United States)於10月登陸青島,該公寓短暫被美軍占用。1946年,國立山東大學籌備在青島復校,因其原在俾斯麥兵營舊址的校舍被美軍占用,遂與美軍斡旋收回校舍,美軍在輿論壓力下僅將部分原日本房產移交給山大。同年7月,山大接收房產,大學路3號原東拓社宅改名為「山東大學第一公舍」,合江路1號公寓改名「山東大學第二公舍」,均作為教職員宿舍使用[1][2][3][4]。文學理論家徐中玉1946年受聘為山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曾住在第二公舍,據他回憶他的住處在「一座日式大住宅樓的一個小套里,實際上只有兩間房子。」曾在此居住的還有生物系副教授曲淑惠、農學院講師林維申[1]。另有說法稱此前在第一公舍居住的物理學家束星北,1960年代曾在合江路1號院居住。

1958年,山東大學遷往濟南,留在青島的海洋、地質、水產三系改為山東海洋學院(今中國海洋大學),此處改為山東海洋學院教職員宿舍。1999年合江路1號改造,拆除重建為六層住宅樓[4]

建築特色[編輯]

合江路1號公寓坐落於合江路北側、登州路與丹東路之間的坡地上,由一長排五座三層樓房組成,樓房依地勢做階梯狀跌落處理,錯落有致。其外觀簡單樸素無裝飾[2]。樓前為花園,樓後有後院。樓內共有66套房屋。因房屋眾多容易迷路,該公寓曾被周邊居民稱作「迷魂樓」[4]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魯海. 《青岛老街故事》.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552-1805-0. 
  2. ^ 2.0 2.1 2.2 合江路上的山东大学第二公舍,一段消失的城市记忆.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微信公眾號. 2021-11-22. 
  3. ^ 3.0 3.1 劉增人、王煥良等 (編). 《青岛高等教育史(现代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8. ISBN 978-7-01-007206-7. 
  4. ^ 4.0 4.1 4.2 馬靖. 鱼山路36号原山大第一公舍. 青島早報. 2003-10-05 [2023-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