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布洛克島海戰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座標40°56′06″N 71°01′08″W / 40.934888°N 71.018829°W / 40.934888; -71.018829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布洛克島海戰
美國獨立戰爭的一部分

正在準備處女航的阿爾弗雷德號英語USS Alfred
日期1776年4月6日 (1776-04-06)
地點40°56′06″N 71°01′08″W / 40.934888°N 71.018829°W / 40.934888; -71.018829
結果 大英帝國獲勝[1]
參戰方
 英國 美國 北美十三州
指揮官與領導者
特林厄姆·豪 埃塞克·霍普金斯英語Esek Hopkins
兵力
格拉斯哥號巡防艦英語HMS Glasgow (1757) 7艘艦艇
傷亡與損失
1死3傷[1] 10死14傷[2]
交戰地點在美國的位置
交戰地點
交戰地點
在美國的位置

布洛克島海戰(英語:Battle of Block Island)是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在羅德島布洛克島外海發生的小型衝突。大陸海軍的埃塞克·霍普金斯準將艦隊突襲拿騷英語Raid of Nassau,並在當地的英軍軍用倉庫繳獲大批軍需品。返航時,艦隊偶遇英國皇家海軍格拉斯哥號巡防艦英語HMS Glasgow (1757)。格拉斯哥號呼喚大陸海軍艦艇卡博特號,試圖識別其身份,後來該艦一名水手向格拉斯哥號投擲手榴彈,戰鬥隨即打響。在破壞了兩艘艦艇的轉向裝置後,格拉斯哥號果斷脫離戰場,並成功擺脫追擊,而霍普金斯準將也在數小時後下令中止追擊。雖然格拉斯哥號滿身傷痕,但成功逃離大陸海軍七艘艦艇的追擊,因此歷史學家認為大英帝國在這場戰鬥中取得勝利[1]。事後,大陸海軍數位艦長的表現備受批評,其中一位更被解職,而霍普金斯準將也因為部分違法行為而受到大陸會議斥責。格拉斯哥號返回紐波特後不久,便被送往朴次茅斯大修,原本屬於她的任務則重新分配給鸚鵡螺號負責。

背景

[編輯]

格拉斯哥號英語HMS Glasgow (1757)英國皇家海軍第六級英語Sixth-rate巡防艦,裝載了20門火炮[3][4]。1776年4月,在特林厄姆·豪上校(Tryingham Howe)指揮下,格拉斯哥號從羅德島紐波特駛往南卡羅萊納省查爾斯頓,為駐紮在附近的英國艦隊運送物資[3][4]。該艦隊在同年6月曾經集結圍攻查理斯頓,可惜在沙利文島之戰英語Battle of Sullivan's Island中落敗[5]

1775年末,第二屆大陸會議宣佈成立大陸海軍[6]。到了1776年2月,艦隊首批船隻已準備進行處女航[7][8]埃塞克·霍普金斯英語Esek Hopkins準將率領由八艘船隻組成的艦隊遠征巴哈馬群島,原因在於英國軍隊在該處藏有軍用物資,而且此事也非什麼秘密[7][8]。3月初,艦隊派遣陸戰隊登陸新普羅維登斯島,並佔領英語Raid of Nassau拿騷鎮[7][8]。在軍用倉庫繳獲大批軍需品後,艦隊連同兩艘被俘的戰艦於同月17日北上,當中一艘戰艦被派往費城,其餘則駛往布洛克島海峽[9]。但是,艦隊在北上過程中爆發了多種疾病,例如發燒天花,大幅降低船員效率[1]

4月4日,艦隊抵達長島附近海域,並著手俘虜同樣滿載物資的英方船艦霍克號[10]。翌日,艦隊又從博爾頓號上繳獲物資[10]。當晚,霍普金斯決定繼續在布洛克島附近航行,希望能更輕鬆地獲取戰利品[4]。他把艦隊改為由兩個縱隊組成的偵查隊形:右側以卡博特號英語USS Cabot (1775)為首,艦隊中最大的船隻——旗艦阿爾弗雷德號英語USS Alfred則緊隨其後,它擁有20門火炮;左側由安德烈亞多里亞號英語Andrew Doria (1775 brig)率領,其次是哥倫布號英語USS Columbus (1774)[4]普羅維登斯號英語USS Providence (1775)緊隨這兩隊船艦,而蒼蠅號英語USS Fly (1776)黃蜂號英語USS Wasp (1775)則護衛著被俘船而遠遠地跟在後面[4]。由於需要指派船員前往被俘船,因此艦隊戰鬥力被進一步降低[1]

經過

[編輯]

戰鬥發生在一個幾乎滿月且特別澄霽的夜晚[11][12]。4月6日凌晨1時至2時,安德烈亞多里亞號和格拉斯哥號在布洛克島東南約20至24海里(8里格)處發現對方[11][12]。當時,大陸海軍艦隊正朝南方航行,格拉斯哥號則向西往查爾斯頓駛去[11][12]。豪前來調查艦隊,並在接下來的30分鐘接近呼喚距離[4]。霍普金斯準將在此期間沒有發出任何信號,艦隊因此未有組成戰列線,但同時觸發戰事[4]。事後,安德烈亞多里亞號艦長尼古拉斯·畢多英語Nicholas Biddle (naval officer)形容艦隊在戰事中表現得「手忙腳亂」[4]

格拉斯哥號首先遭遇由埃塞克·霍普金斯準將兒子約翰指揮的卡博特號[3]。格拉斯哥號呼喚卡博特號試圖識別其身份,約翰·霍普金斯則回答道:「大陸海軍哥倫布號和阿爾弗雷德號,擁有22門火炮的巡防艦。」[3]接著,卡博特號一名過分熱心的船員朝格拉斯哥號甲板扔了一枚手榴彈,戰鬥隨即打響[13]。輕武裝雙桅橫帆船卡博特號向格拉斯哥號發射了一枚未能奏效的6磅炮彈,格拉斯哥號則使用重型武器進行兩次反擊,殺死了卡博特號的航海長英語Master (naval),擊傷約翰,並破壞了船隻的轉向裝置[13]。隨著卡博特號漂離,阿爾弗雷德號與格拉斯哥號交戰,兩艦展開舷炮齊射[13]。初期,格拉斯哥號擊中了阿爾弗雷德號的舵柄英語Tiller,導致她失去轉向能力,並暴露在猛烈炮火之下[13]。漂流的阿爾弗雷德號也使安德烈亞多里亞號難以加入交戰,因為她還要採取規避操作以免與卡博特號對撞[13]。普羅維登斯號按兵不動,而哥倫布號很晚才加入交戰,但她胡亂地發炮,幾乎沒有對格拉斯哥號造成任何損傷[14]

考慮到格拉斯哥號正暴露在三艘船的火力之下,豪決定停止戰鬥以避免被敵方登船,並啟航前往紐波特[3]。儘管船帆和索具嚴重損壞,但格拉斯哥號仍然擺脫了滿載戰利品的大陸海軍艦隊追擊[3]。數小時後,霍普金斯下令中止追擊,以避免在紐波特遇上英國皇家海軍中隊[15]。霍普金斯得到的唯一戰利品是格拉斯哥號一艘小艇[1]。4月8日,艦隊連同該艇一同停泊在康涅狄格州新倫敦[15]

後續影響

[編輯]

格拉斯哥號共有一人死亡,三人受傷,所有傷亡都是由火槍造成[1]。歷史學家威廉·摩根英語William J. Morgan (historian)認為,船員傷亡數字之低可能反映大陸海軍的重炮射擊技術差劣[1]。另一方面,卡博特號上有四人喪生、七人受傷,阿爾弗雷德號上有六人死亡、六人受傷,安德烈亞多里亞號則有一名鼓手受傷[2]

畫家威廉·諾蘭德·范·包威爾英語William Nowland Van Powel繪畫的哥倫布號

大陸會議主席約翰·漢考克讚揚霍普金斯艦隊的表現,而未能俘虜格拉斯哥號則為會議內外的海軍反對者提供批評機會[16]。尼古拉斯·畢多在談到這次行動時宣稱:「從未發生過比這更輕率、更糟糕的事件。」[16]哥倫布號艦長亞伯拉罕·惠普爾英語Abraham Whipple一度忍受著懦弱指控,但他最終抵受不住,要求軍事法庭為他洗刷罪名[17]。1776年5月6日,曾經參與過該次航行的軍官組成小組,並為惠普爾洗刷懦弱指控,但同時批評他判斷有誤[17]。普羅維登斯號艦長約翰·哈扎德(John Hazard)則沒那麼幸運;下屬軍官指控他干犯各種罪行,包括在戰鬥期間疏忽職守,最終被軍事法庭裁定罪成,並強制他退役[18]

霍普金斯準將就與布洛克島行動無關的事項受到會議審查[19]。他違反了航行至弗吉尼亞州和南北卡羅來納州的書面命令,轉為前往拿騷[19]。他還在未徵求會議意見的情況下,在康涅狄格州和羅德島分發了航行期間所獲的貨物[19]。最終,他因這些違法行為而受到會議斥責[20]。1776年末,由於英國佔領紐波特,大陸海軍部分船隻因船員短缺而被迫滯留在羅德島普羅維登斯,並且未能再度出航[20]

飽受戰鬥之苦的格拉斯哥號在途中拋下了一些貨物,最終成功返回紐波特。由於船體狀況不佳,維修人員只能儘可能把她修復至適航狀態,並送往弗吉尼亞州朴次茅斯大修。原本屬於格拉斯哥號的任務則被改由紐波特中隊的鸚鵡螺號負責。[21]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Morgan 1959,第44頁.
  2. ^ 2.0 2.1 Coggins 2002,第29頁.
  3. ^ 3.0 3.1 3.2 3.3 3.4 3.5 Morgan 1959,第43頁.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Morison 1999,第70頁.
  5. ^ Greene 1911,第184頁.
  6. ^ Morison 1999,第57-58頁.
  7. ^ 7.0 7.1 7.2 Morison 1999,第67-68頁.
  8. ^ 8.0 8.1 8.2 Field 1898,第117頁.
  9. ^ Field 1898,第118-119頁.
  10. ^ 10.0 10.1 Field 1898,第120頁.
  11. ^ 11.0 11.1 11.2 The Gentleman's Magazine 1776,第259頁.
  12. ^ 12.0 12.1 12.2 Morison 1999,第70-71頁.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Morison 1999,第72頁.
  14. ^ Morison 1999,第73頁.
  15. ^ 15.0 15.1 Morgan 1959,第45頁.
  16. ^ 16.0 16.1 Thomas 2004,第52頁.
  17. ^ 17.0 17.1 Morgan 1959,第47頁.
  18. ^ Morgan 1959,第47-48頁.
  19. ^ 19.0 19.1 19.2 Morgan 1959,第49頁.
  20. ^ 20.0 20.1 Morgan 1959,第49-52頁.
  21. ^ Clark 1970,第681, 1157頁.
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