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張文熙 (萬曆癸丑進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文熙(?—?),字燦衡,號孕白,北直隸河間府景州人,是一名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編輯]

祖張守用,代州大使。父應豸,庠生。文熙登萬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舉人,四十一年癸丑科進士,初任東阿、樂安兩縣令,有惠政,民咸德之。天啟二年(1622年),擢拜浙江道監察御史,奉命巡南直隸[1],執法不撓,還稽察光祿,晉太僕寺卿。所至裁冗抑濫,初馬政廢而買俵之議起,積弊日久,累盡歸民,每解一馬費輒數倍,解戶往往多破產。額設鹽引向有一定章程,至是改為坐派,按丁散食,嘗一丁而派數丁之鹽,商丁大困。時朝廷宵小用事,上下容忍為奸,侵奪無藝,而景尤被害。文熙既謝言責,不敢引桑梓嫌,侃侃持正論,卒汰解費什之五六,減改派者半。白蓮妖人倡亂山左,武邑盜群掠景西,聲言為援,景倉卒間勢甚岌岌。先是五日曹銓部思誠以艱歸里,聞變扶柩入州城,議戰守備,思誠固度東援師且至,與文熙亟馳書監軍,請便道得專討賊。師至,羣盜殲焉。文熙以與時不合歸里,後築室郊外,扃戶兀坐,陳古今經史圖籍,朝夕吟詠披覽,門生故吏罕得見者。母老,曲盡色養。遇歲歉,歲發餘廩賑貧乏。卒年五十。所著有《如是言》、《平情錄》,崇祀鄉賢,學者稱為雪菴先生[2]。侄子張國樞,崇禎十三年庚辰科進士。

參考資料[編輯]

  1. ^ 《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三十五》:天啟三年六月,遣御史張文熙往蘇松巡按。
  2. ^ 《景州志》
官銜
前任:
陳來賓
河南舉人
明朝樂安縣知縣
1614年-1615年
繼任:
丘雲程
湖州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