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紀念館

座標39°56′42″N 116°22′17″E / 39.94492899999999°N 116.371478°E / 39.94492899999999; 116.371478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徐悲鴻紀念館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北大街53號,是為畫家徐悲鴻修建的紀念館,展陳大量徐悲鴻畫作、藏品及遺物。[1][2]北京市文物局直屬單位。

歷史[編輯]

徐悲鴻(1895年-1953年)是中國知名畫家和美術教育家。1953年徐悲鴻在北京逝世後,其在北京市東城區東受祿街16號的故居於1954年被闢為徐悲鴻紀念館。周恩來親自題寫了「悲鴻故居」匾額。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紀念館遭到衝擊,為了修建北京地鐵,正位於地鐵線上的徐悲鴻紀念館被拆除[3][4]。與此同時,在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幫助下,徐悲鴻的夫人廖靜文將館藏文物全部搬到故宮博物院南朝房保存,但文革期間故宮南房條件有限,由於長期缺乏恆溫恆濕的保管條件,徐悲鴻的油畫作品幾乎全部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3][4][5]。1973年,周恩來指示要「重建徐悲鴻紀念館」。1983年1月,位於新街口北大街53號的徐悲鴻紀念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1][2]

2010年9月起,由於館舍陳舊、設施老化、場地狹小,經北京市文物局鑑定,有關部門同意,徐悲鴻紀念館閉館,開始重建。2012年2月,北京市旅遊局撤銷了徐悲鴻紀念館的A級景區資格。[2] 2013年,徐悲鴻紀念館被拆除重建,2019年9月17日在原址重新開放。

歷任館長[編輯]

展品[編輯]

徐悲鴻紀念館收藏有徐悲鴻的畫作1253件,藏品1134件,以及徐悲鴻生前的衣服、書籍、信件等,可展出物品共達3000多件。[2]

徐悲鴻藏品八十七神仙卷被認為是唐朝畫聖吳道子所畫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大师艺魂栖于此,新华网,2010-08-06. [2013-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4). 
  2. ^ 2.0 2.1 2.2 2.3 徐悲鸿纪念馆丢“A”之后,民生周刊,2012-02-27. [2012-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 ^ 3.0 3.1 徐悲鸿油画《徯我后》的三次修复. 中國畫家網. 《美術報》. 2023-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3) (中文). 
  4. ^ 4.0 4.1 陳徒手. 徐悲鸿千幅遗作的遭遇. 愛思想. 《隨筆》2019年第3期. 2019-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5) (中文). 
  5. ^ 徐芳芳休斯敦演讲介绍徐悲鸿. 《美國華夏時報》. 2020-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8)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