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德國東非公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德國東非公司
Deutsch-Ostafrikanische Gesellschaft
公司類型股份有限公司 編輯維基數據
成立1884年3月28日(作為德意志殖民協會的一部分)
結束1920年
總部柏林
產業國際貿易

德國東非公司(德語:Deutsch-Ostafrikanische Gesellschaft,縮寫為DOAG)是一個特許殖民組織,它是德屬東非的前身,而後者最終包括了現代坦桑尼亞莫桑比克肯尼亞盧旺達布隆迪地區的領土。此公司於1884年作為德意志殖民協會(德語:Gesellschaft für deutsche Kolonisation)的一部分而建立,最初僅旨在非洲進行貿易。該組織起初於1885年在今肯尼亞海岸建立保護國,其後更在同年4月與桑給巴爾蘇丹哈利法·本·賽義德簽訂協議租借桑給巴爾島對岸沿海地帶50年。公司試圖在其領地進行行政管理的措施導致了在坦桑尼亞沿海地區的大規模反抗,於是該公司只能在德國海軍的幫助下占領並固守濱海地區的達累斯薩拉姆巴加莫約;而到了1889年,它不得不請求德國政府的援助來鎮壓叛亂;1891年,公司已無法處理殖民地的行政事務,於是將其下轄領地賣給德國中央政府,開啟了德意志帝國在這片土地上的直接統治。然而,公司在這之後起初仍在進行許多殖民活動,包括採礦,建立種植園與鐵路,成立銀行與鑄造等,其後才同意全權交予德國殖民政府和其他組織管理。它隨後作為土地公司運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屬東非被瓜分[1],並在1920年解散。

建立與公司的活動

[編輯]
德國東非公司在1885年所宣稱的第一片領土「Petersland」。

德國東非公司成立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出於國內政治需要。德意志的帝國主義是在1850年代由於工業化導致經濟增長致使商人遠離本土尋求商業前景而激發的。19世紀晚期,一個新統一的德國如果要成為世界領先的帝國,就必須參與海外的探索和擴張。德意志帝國作為一個兼具買賣商品的能力,以工業與製造業為主的大國,她必須確保對其資源的保護。出於此想法的推動,許多人,包括經濟學家古斯塔夫·舒姆勒(Gustav Schmoller)均渴望建立一個龐大的海軍艦隊以促進殖民擴張。據統計,至1900年代,全球各地有2000萬人移民至德意志帝國境內,殖民地因而成為了能夠安置人口的優良土地;德國領導層亦致力向民眾展示帝國主義與工業化如何帶給了民眾福利[2]。非洲的財富更吸引了德國的注意。非洲是能夠找到自然資源與大量消費者的土地[3]:在世紀之交,狩獵野生動物是一種潮流,而非洲恰好能滿足這種需求[4];而土著居民也被某些觀點認為是非洲最重要的資源[4]

公司在其轄地及往後德屬東非領土內進行各種殖民活動,其中包括各地均有進行的採礦;但從事鐵路建設的人更甚於採礦者。據資料顯示有13000-16000人從事鐵路建設,而僅有3000人進行採礦[5]。公司亦出口許多不同種類的商品至歐洲,例如咖啡與橡膠。鐵路的建設亦使得公司大量砍伐當地的樹木。

相關人物

[編輯]

卡爾·彼得斯

[編輯]
卡爾·彼得斯,德國東非公司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卡爾·彼得斯於1856年9月27日生於漢諾威王國阿姆特諾伊豪斯。彼得斯被授予大學獎學金,在大學進修歷史,哲學與法律,往後成為一名記者[6]。一段時間之後,彼得斯逐漸對殖民感興趣,並促使他成為德國東非公司的主要創始人之一[7]。他對公司做出的重大貢獻使得他成為廣為人知的探險家,例如他展現口才說服土著人民給予土地予公司進行殖民活動。他亦懂得軟硬兼施,時常通過穿着令人印象深刻的服裝,懸掛鮮艷的旗幟並發射槍炮彈以迫使土著居民就範[8]。在德國中央政府接手殖民地後,彼得斯成為了該地區的行政官,直至其因殘酷對待土著居民而被解僱。他被當地人稱為「Mkono wa Damu」(斯瓦希里語,意為「手中有血之人」或「血手」),也因此被判有罪,儘管此判決受到了德國媒體的批評。對土著人的殘暴行徑致使他終止了本可以成功的職業生涯,在公眾眼裡失去了威望,且失去了歷史學家對其的關注,儘管仍有幾條大街以他的名字命名[9]

赫爾曼·馮·韋斯曼

[編輯]
赫爾曼·馮·韋斯曼(1853-1905),曾任德屬東非總督。

赫爾曼·馮·韋斯曼於1853年9月4日出生於普魯士王國奧得河畔法蘭克福。他曾加入陸軍,並在四年後成為一名中尉。韋斯曼後來參與了一次致使他被判入獄的決鬥,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他隨後遇到了一位非洲探險家,促使他前往非洲。在非洲,韋斯曼與探險家一起為德國東非公司效力並獲得認可。當一次土著起義爆發後,韋斯曼憑藉他嫻熟的軍事背景成為了鎮壓反叛的主力。隨後,他以成功的軍事行動在短時間內迅速壓制了反叛的聲浪,並恢復了公司對屬土的統治[10]。在反叛平息後,他在德屬東非繼續進行殖民活動。與彼得斯完全相反,韋斯曼被據稱尊重土著居民的習俗:他堅持公正對待土著居民,尊重當地習俗,他本人亦在交流中使用斯瓦希里語[11]。因此,他被部分人認為是「德國最偉大的非洲人」,幾座關於他的紀念碑也因此建立[12]

尤里烏斯·馮·索登

[編輯]

尤里烏斯·馮·索登於1846年生於符騰堡王國路德維希堡,並曾擔任過德屬喀麥隆與德屬東非的總督。儘管他並未得到高度認可,但他確實為德屬東非帶來了重要的建設:學校系統。1892年,他在德屬東非建立了第一所學校。索登認為,一個不受任何宗教勢力影響的男性學校將改善德國人在殖民地的形象。索登在任內並未強迫土著居民勞作,或剝奪他們的土地;相反,他給殖民地帶來了積極影響,亦促進了殖民地的自然發展[13]

愛德華·馮·利博特

[編輯]

與索登的角色相似,愛德華·馮·利博特也在德屬東非進行基礎建設。在利博特的指導下,德屬東非建立並發展了醫院,公共設施與鐵路等。鐵路在這些基礎設施之中可謂首當其衝。德屬東非能夠生產大量過剩農產品,在鐵路的支持下這些物資能夠被運往市場。鐵路在當時對於工業發展必不可少;所以在德國殖民政府的貢獻下,德屬東非開始在工業化程度上超越鄰近的其他殖民地[14]

湯姆·馮·普林斯

[編輯]

湯姆·馮·普林斯於1866年生於英屬毛里求斯殖民地的路易港,父親為毛里求斯殖民地的警察總監,母親則來自普魯士王國的西里西亞省。普林斯在父親死後隨母親回到了西里西亞,並被母親送進了一個普魯士年輕男性貴族學院。當時由於歐洲幾無戰火,普林斯隨即加入了韋斯曼的帝國殖民地兵團(Kaiserlich Schutztruppe),並開始把自己當作英雄。在1890年,普林斯成為殖民地兵團的一名中尉。當時,德屬東非的赫赫族人不斷攻擊德國殖民者,並一度造成了德屬東非殖民地兵團總司令艾米爾·馮·澤勒夫斯基與一眾士兵陣亡;於是普林斯接到任務被送往殖民地內陸的尼亞撒湖。他在這裡遇到了韋斯曼,韋斯曼隨即把手下的狩獵嚮導指派給了普林斯。他們三人帶領數百名赫赫族的敵對部落族人在赫赫族人最常襲擊殖民者的地點將其包圍。

其他人員

[編輯]

儘管上述人員都對公司做出了貢獻,但廣大其他人員的貢獻也是必不可少的。與殖民總督一樣,那些奮鬥在前線的士兵與探險家們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5]

參考來源

[編輯]
  1. ^ Wikisource-logo.svg Cana, Frank R. (1911). "German East Africa: History". In Chisholm, Hugh.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1 (11th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773–774.. 
  2. ^ Grimmer-Solem, Erik. "The Professors' Africa: Economists, the Elections of 1907, and the Legitimation of German Imperialism." German History (July 2007): 313-347. Database on-line. Available from EBSCOHOST: Academic Search Premier.. 
  3. ^ Grimmer-Solem, Erik. "The Professors' Africa: Economists, the Elections of 1907, and the Legitimation of German Imperialism". German History (July 2007): 313-347. EBSCOHOST: Academic Search Premier.. 
  4. ^ 4.0 4.1 Mkumbukwa, Abdallah. "The Evolution of Wildlife Policies in Tanzania during the Colonial and Post-Independence Periods." Development South Africa (December 2008): 589-600. Database on-line. Available from EBSCOHOST: Academic Search Premier.. 
  5. ^ Henderson, W. O. (1943). "The War Economy of German East Africa, 1914-1917". 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Economic History Society. 13 (1/2): 104–10. doi:10.2307/2590519. ISSN 1468-0289. JSTOR 2590519 – via JSTOR. (Registration required (help)).. 
  6. ^ Boddy-Evans, Alistar “Biography: Carl Peters,” American History from About, http://africanhistory.about.com/cs/biography/p/bio_peters.htm (accessed July 27, 2010)..  外部連結存在於|title= (幫助)
  7. ^ Wikisource-logo.svg Chisholm, Hugh, ed. (1911). "Peters, Karl".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1 (11th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 300.. 
  8. ^ Pesek, Michael, “The Boma and the Peripatetic Ruler” Western Folklore, 233–257, [database on-line]; available from Historical Abstracts.. 
  9. ^ Schneppen, Heinz, “The case of Carl Peters: a colonial official on trial” Zeitschrift für Geschichtswissenschaft, 869-885, [database on-line]; available from Historical Abstracts.. 
  10. ^ Morlang, Thomas. “Personen,” KopfWelten, http://www.kopfwelten.org/kp/personen/wissmann, (accessed July 25, 2010)..  外部連結存在於|title= (幫助)
  11. ^ Wright, Marcia, “Local Roots of Policy in German East Africa,”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 621-630, [database on-line]; available from Historical Abstracts.. 
  12. ^ Zeller, Joachim, “’Germany's greatest African’: the history of the monuments to Hermann von Wissmann” Zeitschrift für Geschichtswissenschaft, 1089-1111, [database on-line]; available from Historical Abstracts.. 
  13. ^ Gerhard, Taddey, “Founding of the first German school in East Africa,” Zeitschrift für Württembergische Landesgeschichte, 415-422, [database on-line]; available from Historical Abstracts.. 
  14. ^ “German East Africa,” Dictionaries and Encyclopedias on ‘Academic’, http://en.academic.ru/dic.nsf/ enwiki/129828 (accessed July 25, 2010)..  外部連結存在於|title= (幫助)
  15. ^ “German East Africa,” nTZ: An Information Resource for Northern Tanzania, http://www.ntz. info/gen/n00796.html (accessed July 26, 2010).. 
  • Maji Maji Rebellion
  • Beck, Paul; Stern, Nick & Switzer, John. "THE COLONIAL WARS OF IMPERIAL GERMANY." Sudan Special XXII, no. 1 (1984)
  • Collins, Robert O. Historical Problems of Imperial Africa. Princeton: Markus Wiener, 1994.
  • Hargreaves, John D. Decolonization in Africa. 2nd ed. London: Longman, 1996.
  • Henderson, W. O. (1943). "The War Economy of German East Africa, 1914-1917". 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Economic History Society. 13 (1/2): 104–10. doi:10.2307/2590519. ISSN 1468-0289. JSTOR 2590519 – via JSTOR.
  • Knispel, Max. '"Vom Maji-Maji-Aufstand in DOA". Kolonial Post, II (1934).
  • Oliver, Roland, & Atmore, Anthony. Africa Since 1800. New York: Cambridge, 1917.
  • Turner, Victor, ed. Colonialism in Africa 1870-1960. Vol. 3. New York: Cambridge, 1971.
  • Wesseling, H. L. Divide and Rule. London: Praeger, 1996.